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煤矿机械制造研究成果

  到1985年,煤矿机械制造主要研究成果有:
    一、矿车生产线
    牡丹江煤矿机械厂以生产矿车为主。1972—1977年,经全厂职工群策群力,自制专用设 备无声铆合机、对斗机、翻边机、起筋机、装轮机、简易吊车、平板剪板机等,建成年产30 00台的矿车生产线。1977年获黑龙江省煤炭系统科技大会科技奖。
    二、低压铸造气控系统半自动控制
    1974年黑龙江省煤矿机械配件厂,为保证420型液力联轴节的透平轮、泵轮和外壳等薄壁 铸铝件的产品质量,自行设计安装一套半自动控制台。在铸造过程中,按规定程序供给保温 坩锅一定时间和一定压力的空气,准确地完成充型、增压、保压、放气、冷却等工序,保证 了充型压力速度、结晶压力、保压时间和凝固冷却时间,稳定产品质量。获1978年黑龙江省 科学大会优秀科学成果奖。
    三、金属支柱生产作业线
    佳木斯煤矿机械厂,1965年开始生产金属支柱。1975年对支柱车间进行全面技术改造, 自制设备11台,组成3条作业线,采用射流控制新技术,实现了生产流水作业。把20道最繁重 的体力劳动工序改成机械化,减少了噪音和焊接烟尘;采用自动焊接和专用设备,提高了5种 关键部件和10道工序加工质量;全车间提高效率25%,生产周期由7天缩短到2天。获1978年黑 龙江省科学大会优秀成果奖。
    四、MLS(3)—170型双滚筒联合采煤机
    鸡西煤矿机械厂根据煤炭工业部下达的计划,于1975—1977年对这种联合采煤机进行研 制。该机可开采1.6—3.0米厚的煤层,最大小时生产能力780吨,如与相应的可弯曲刮板输 送机和整体液压支架配套,即成为综合采煤机组,可达到采煤工作面全部工序机械化。研制 中增加了自动防滑、液压自动拉紧等装置。到1985年已经形成综采、普采两个系列八个型号 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获1978年黑龙江省和全国科学大会奖。(3)系列产品还获198 2年黑龙江省优质产品奖、1983年全国煤炭科学大会特等奖、1984年国家金质奖、1985年国家 科技进步一等奖。刘忠仁、蔡沛清、翟培祥等五人获荣誉证书。
    五、KGPS250—2.5可控硅中频电源
    1977年,鸡西煤矿学校(黑龙江矿业学院)吴庆正、戴厚甫、周树杰等,采用三相全控 桥式整流线路,把三相380伏50赫450安培交流电变为直流,再通过单相桥式逆变线路,把直 流逆变为单相750伏2500赫550安培交流电,采用并联电容,改善感应加热器的功率因数,制 成输出功率250千瓦的可控硅中频电源装置。适用于金属的熔炼、透热、淬火等感应加热,比 发电机组效率高、噪音小、体积小、易维修,并节省铜、硅钢片。该机逆变线路采用简单并 联型,整流触发线路采用窄而强的双脉冲逆变触发线路,抗干扰能力强,起动性能好,优于 原有的倍频型和改良型并联逆变线路。获1978年黑龙江省和全国科学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
    六、井下电缆探伤仪
    黑龙江省煤炭科研所(东煤公司哈尔滨煤矿机械研究所)与鸡西恒山矿,于1976年共同 研制样机,经过安全火花防爆检验,1977年在恒山矿和双鸭山岭西矿进行工业性试验。同年 7月通过鉴定,认为整机线路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易于掌握,可用于检测非屏蔽电缆 相间短路、断线、漏电等故障。获1978年黑龙江省和全国科学大会奖。
    七、BM—100型薄煤层采煤机
    黑龙江省煤炭科学研究所与鸡西煤矿机械厂,受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委托,共同研制BM 一100型薄煤层采煤机,开采厚度0.75—1.30米煤层。1980年8—11月,在七台河矿务局新 兴煤矿进行了样机工业性试验,开采0.8—1.0米厚煤层,最高月产12120吨,平均月产914 8吨,与该矿同类工作面相比,月产量提高86%。1980年12月经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和黑 龙江煤炭工业管理局召开技术鉴定会鉴定,认为该机在我国同功率采煤机中机体最薄,可以 用于开采厚度0.75米以上的薄煤层,填补了国内空白。1981年获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成果二等 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顾治胤、李融、张洪德、王永阁、佐升芳等获荣誉证书 。
    八、MAZ—200型煤矿安全钻机
    黑龙江省煤矿机械配件厂(鸡西煤矿专用设备厂)与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研究所, 受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委托,于1977—1980年,共同研制MAZ—200型煤矿安全钻机。该钻机 可钻孔径75毫米、深200米的钻孔,机械化程度较高,适用于井下抽放沼气、地质勘探或其它 较长的安全工程钻孔作业,2至3人即可操作,比原有钻机轻,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并能节 省1—2人。经煤炭工业部鉴定,认为钻机技术性能符合设计要求,达到国内同类钻机先进水 平。1981年获黑龙江省科学大会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1983年获全国煤炭科技大会科技进步 一等奖。1983年先后获省、部、国优质产品金质奖,以及国家优秀新产品奖。
    九、YAJ—13型液压安全绞车
    鸡西煤矿机械厂与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研究所、徐州煤矿机械厂协作,于1980—1981年 研制成功YAJ—13型液压安全绞车,为大倾角工作面采煤机发生故障或停运时增加安全防滑作 用。该机功率13千瓦,最大制动力13000公斤,安全力2300—7900公斤。经过井下试验和测定 ,该绞车各项指标都达到设计要求,防滑安全可靠。获1983年全国煤炭系统科技进步奖。
    十、EM(1)A—30型煤巷掘进机
    佳木斯煤矿机械厂,根据煤炭工业部统一安排,参照引进的英国MKⅡA—2400型,日本M RH—S50—13型,匈牙利HF—6型三种掘进机,1983年与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太原研究所共同 研制成功EM(1)A—30型煤巷掘进机。该机适用于断面4—13平方米、普氏硬度系数小于4的 煤、岩巷道掘进,每小时装载能力60—70吨,月进400米以上。1985年获黑龙江省优质产品奖 。
    十一、电子全自动漏电选盘装置
    1982年鸡东煤矿在井下安装漏电继电器,当局部线路漏电造成全井停电时,人工查找需 要半小时以上。1983年鸡东煤矿机电科吴电波、于连祖、姜连仁等,采用全自动电子漏电选 盘新技术,经设计组装调试,1984年在一井变电硐室投入使用获得成功。动作灵敏,准确可 靠,选择时间快,维护量小,只用5秒钟就能自动找出漏电线路,自动将有故障线路停止供电 并发出信号,维修人员可及时处理。而在此期间,其它线路正常供电。1985年在全国地方煤 矿科技会议上受到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