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统 计
黑龙江省煤矿统计工作机构始建于1948年。当时鸡西矿务局在秘书室下设统计股,鹤岗
矿务局在矿务科计划股设专职统计员,双鸭山矿务局在矿务科计划组设专职统计员,负责统
计工作。
1949年12月16日东北煤矿管理局召开第三次统计会议,通过了《统计规程草案》,要求
根据东北工业部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指示,建立制度,健全机构。成立统计训练班,轮训统
计人员;修改重复的报表,取消不必要的报表,等等。
同年双鸭山矿务局成立计划科,在科内设统计股,每月向省统计局呈报质量、产值、人
员、材料消耗情况的报表。1950年3月,鸡西矿务局成立计划处,下设统计科,科下设生产、
建设、劳动、供应、财务成本、机械设备统计股,总揽全局的统计工作。同年鹤岗矿务局也
在计划处内设统计科,科下设统计、调查两个组。矿务局除按燃料工业部规定填报有关统计
报表外,还按国家和省、市统计局规定,填报综合统计报表。
1951年6月东北煤矿管理局第一届计划、经理工作联席会议,通过《暂行统计条例》、《
暂行统计工作实施细则》、《暂行原始记录制度》,使统计工作逐步走向正规。
1952年根据东北煤矿管理局发出的《统计工作重新分工的通知》,规定了统计必须与业
务工作密切结合的原则,确定各矿务局计划部门的统计机构为全局综合统计机构,全面掌握
资料并负业务指导的责任,各业务部门(矿务、劳动、物资、运销)根据其具体情况和实际
需要,建立统计机构或配备专职统计人员。为防止数出多门,规定各部门直接向上级业务主
管部门报送统计报表,同时送同级计划统计部门一份。这些措施促进了统计与业务的密切联
系,加强了统计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为统计工作检查与分析计划完成情况创造了条件。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继续加强统计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管理局、矿务局
均开办了统计训练班,充实了统计力量,进一步健全统计机构,依据《东北煤矿统计计算办
法》发挥了统计工作的监督和参谋作用。鸡西矿务局建立了生产计划执行情况统计分析和一
事一议的专题统计分析报告制度。鹤岗矿务局在统计科下设有专责的调查研究统计人员,系
统地搜集资料,分析研究。各矿务局都坚持每月向本局领导和上级主管机关提供以文字为主
,有图有表的分析报告,对各项计划指标升降原因等全面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对促进全面
、均衡地完成国家计划起到了积极作用。
1958年“大跃进”以后,矿务局统计机构与市政统计机构合并。煤矿统计工作削弱,原
始记录制度被破坏,煤炭专业统计报表被砍掉。一些单位的统计数字不真实,降低了统计的
监督作用。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在贯彻“工业七十条”整顿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恢复了矿务局的统
计机构,整顿与加强了统计工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统计工作正常秩序被打乱,矿务局的统计机构再度合并
于市政府统计机构,统计人员被精减,煤矿统计业务被简化,统计分析制度一度被取消。统
计工作单纯统计数字,不进行分析。1972年随着政企分开,各矿务局恢复统计机构,统计工
作又逐步恢复正常秩序。1972年3月9日燃化部通知,在编报计划中必须列出:产量、品种、
质量、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劳动生产率、成本、利润指标,完不成这些指标不能算全
面完成国家计划。为了监督检查这些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省煤管局于1975年7月23日下达《
关于健全各项经济指标考核制度,加强统计表报管理的通知》。指出当时各项经济指标完成
的不均衡,部分单位统计报表不及时,影响对计划指标的考核。要求加强统计报表的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经济指标考核制度。同年省统计局颁发了《工业企业各项经济指标考核试行办
法》。要求进一步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建立统计快报制度,恢复统计分析制度。1978年
省煤管局编印1965—1976年《黑龙江省煤炭工业经济技术指标历史最好水平》,各矿务局也
开始汇编统计历史资料,为各级领导进行经营决策、指挥生产,提供系统的参考资料。
根据全国煤炭工业统计座谈会(在江西萍乡召开)精神,省煤管局分别于1980年、1981
年召开全省煤矿统计学术讨论会。各矿务局统计工作围绕准确及时提供统计资料,用数学方
法和数理统计方法,不断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开展了统计的基础业务建设,并开始向统计计
算现代化迈进。1982年利用袖珍微机(PC—1500)起步,1984年转入IBM微机,到年末各矿务
局均配置微机,并进行多次微机运用技术的短期培训。1985年8月1日鸡西矿务局实现了统计
快报输入微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