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物力支前
在三年解放战争中,黑龙江地区广大人民为了支援前线,保国保家乡,在积极参军参战
的同时,还千方百计多打粮、交好粮;广泛动员妇女和各行各业赶制军鞋、絮绗棉衣、晾晒
干菜,支援前线,并捐献猪、鸡、肉、蛋和现款慰问子弟兵。1947年春节前,合江省支援前
线肥猪1000头,猪肉12万公斤。1947年下半年,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市发动妇女和各
行各业赶制军鞋26万双,絮绗棉衣6万套;牡丹江市工商界捐献军鞋5000双;黑龙江、嫩江、
合江、牡丹江省和哈尔滨特别市,1947年完成征粮130万吨;哈尔滨特别市支前捐献东北流通
券30亿元(折新人民币31578元)。1948年,嫩江、黑龙江、合江、松江省将干菜155万公斤
、蛋类8万公斤、肥猪2600头、鸡鸭2万只送到前方,支援人民解放军。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黑龙江地区各族人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努力生产,踊跃支前,表
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工人提出“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炮”,农民提出“要人有人,
要粮有粮”的口号,开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哈尔滨特别市在为期两个
月中,每月动员絮绗女工3000人、技工600人、缝纫机1600台,共完成单军衣12.8万件、棉
军服12.6万件、棉袜14.2万双、棉被11万床,大大超过了常规生产的速度。各地还捐献了
大批猪肉、牛肉、罐头。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夜以继日地为前线部队炒炒面。
这些物品源源不断地运往抗美援朝的前线。
1951年6月以后,松江、黑龙江两省广大人民,响应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的号召,
掀起了订立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做好优抚工作的高潮,从城市到农村,无论是老人还
是儿童,在捐献飞机大炮的活动中,都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广大工人、农民和工商
各界,纷纷捐款;许多少先队员将自己“储蓄盒”里的钱全部交到学校;不少革命残废军人
把自己的残废金交给政府;有些老人把自己的养老钱捐献出来购买武器,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到1952年底,松江、黑龙江两省城乡各界人民共捐献人民币2243.3亿元(折新人民币224
3.3万元),可购买作战飞机149架,超额完成捐献计划,为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彻底胜利,
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