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各行各业优属
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黑龙江地区各级政府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吃水不忘挖
井人”,积极开展优属活动。每逢春节,各机关、学校、工矿企业以及城乡广大人民群众主
动捐献现金和猪肉、粉条、大米、白面等物品慰问烈军属。区、村干部带领群众代表或秧歌
队,到烈军属家赠送年画、春联和慰问物资,并挂光荣灯和光荣牌匾。“正月初一”,区、
街、村干部走街串巷给烈军属家拜年。1951年春节期间,牡丹江市组织19个优属大队、29个
忙年大队和拜年队,有1200余人参加,帮助烈军属扫院子、劈柴、挑水,用大车拉着慰问品
,敲锣打鼓,扭着秧歌,到烈军属家里慰问。鹤岗市为帮助军属过好春节,给每户军属送去
大米、白面各5公斤、猪肉2.5公斤、粉条1.5公斤、小鸡1只,并给生活有困难的烈军属补
助部分现款。军人家属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纷纷给在部队的亲人写信,鼓励他们安心
作战和工作,争取立功。许多地方接到部队寄回来的战士立功喜报后,为立功的军人家属召
开庆功大会,把“人民功臣”或“功臣之家”光荣匾挂在军属门上,干部群众前往贺喜,体
现了一人立功,全家光荣。对于家中无劳动力的烈军属,由街、村政府指定人员担水、劈柴
;按季节派工帮助烈军属扒炕抹墙。为了在生活上和政治上照顾烈军属,黑龙江地区各省、
市制定优属条例或办法,规定烈军属和残废军人在安置就业、购买物品、疾病治疗、社会救
济、银行贷款和乘车买票等方面享受优先权。有些地方在召开群众会议时,请烈军属坐在前
排,大大提高了烈军属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省拥军优属工作在继承和发扬革命战争年代传统做法的基础
上,不断发展并有所创新。在新年和春节期间,省人民委员会都及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广
泛深入进行拥军优属宣传教育,积极开展优属活动,检查优抚政策落实情况。各级党政领导
和民政等部门负责人深入到烈军属、残废军人和退伍红军老战士家中进行走访,征求意见,
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从60年代初开始,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大中城市一些粮、煤供
应和副食商店在年节期间,自觉地组织职工为孤老烈军属送蔬菜、粮油和煤,并帮助劈柴和
打扫卫生,使烈军属感到温暖,人民群众受到教育。1966年新年、春节期间,哈尔滨市粮油
公司所属粮店组成102个拥军优属小组,走访了1640户烈军属,为1240户烈军属送粮油3.15
万公斤;市蔬菜公司所属163个食杂店的职工,访问3702户烈军属,为他们送去猪肉、粉条、
木耳、鸡蛋、山东白菜等年货4.45万公斤;煤炭商店对烈军属实行优先供应外,还为孤老烈
军属送煤到家。为了照顾城乡孤老优抚对象的日常生活,各街道、乡村还成立了各种形式的
优抚包户服务小组,为他们拆洗衣服、买粮买菜、担水劈柴、清扫庭院、送医送药、侍弄园
田。各地城镇的基层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少先队组织,都把优属工作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每年都为优抚对象做了大量好事。许多商店、医院、交通港站和服务部门为了照顾优抚对
象,在对外营业活动中,设立现役军人和烈军属优先的标志,或设有优先窗口、柜台,对烈
军属和残废军人在购买物品、看病、乘车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充分体现了“拥军优属,人
人有责”的良好社会风尚。极大地激励了广大优抚对象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鼓舞他们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地方的优抚组织陷于瘫痪,正常的优属活动受到影响。粉碎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后,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城乡优属活动逐步恢复正常,“拥军优属,
人人有责”的优良传统得到发扬。1980年,在第十二次全省民政会议上,齐齐哈尔市昂昂溪
区、哈尔滨市太平区和呼兰县介绍了拥军优属实现“群众化、经常化、制度化”的经验,会
议提出全省学“昂昂溪”的口号,推动了全省拥军优属工作深入发展。很多地方的市区、街
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厂矿、车间、班组、乡(镇)、村、屯建立了拥军优属指导委员会
或领导小组,拥军优属服务委员会或服务小组等,逐步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服
务网络,帮助优抚对象做好事,办实事。
为了关怀和照顾好孤老病残优抚对象的生活,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双鸭山等城
市,以街道办事处为核心,商业、粮食、煤炭、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等单位参加组成拥军
优属服务网,划片包干和按业务分工为孤老病残优抚对象服务,做到“六包”、“四固定”
。即:包送粮油、包送煤柈、包送蔬菜、包医疗、包拆洗缝补、包卫生清扫;固定服务对象
,固定任务,固定服务人员,固定服务时间。各行各业和人民群众在深入开展优属活动中,
涌现出一大批长年坚持热心为烈军属服务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12家
粮店职工,坚持每月20日到孤老病残优抚对象家中走访了解所需粮食供应品种和数量;24日
送粮。1978年到1982年,45名职工为225户优抚对象送粮油6万多公斤。区人民医院16名共青
团员为9户优抚对象送医送药,1980年至1982年,义务往诊299次,设家庭病床55人次。煤炭
商店1977年至1982年,为优抚对象送煤200多吨。房管处1977年至1982年,为18户优抚对象调
剂和安排住房27间。哈尔滨市太平粮管处各粮店,1978年为85户优抚对象送粮3.9万公斤。
该粮管处所属二粮店主任王淑琴,把老烈属杜万友的家务活全部包下来。她调走后,新主任
赵淑珍接替,除送粮油外,每年除夕到老人家包冻饺子;老人病重时,用手推车送医院诊断
治疗,并精心护理。老人感动地说:“粮店同志比我的亲人还亲哪!”老人病故后,粮店职
工敬献花圈并为之送葬。全国财贸战线先进单位佳木斯市二十三粮店,为优抚对象热心服务
已经坚持了20余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和省、市政府的多次奖励。一个群众性的拥军
优属服务网络,正在全省深入发展和普遍建立,主动为优抚对象搞好服务,已经成为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新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