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陵园碑塔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无数革命先烈曾经战斗和牺牲在黑龙江地区。为了纪念和 褒扬革命烈士,教育人民群众,部分市、县在1946至1953年期间,修建了63处革命烈士碑塔 、墓地、陵园和纪念堂。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重建和新建了30余处碑塔和66处抗日联军 战迹地和烈士牺牲地纪念标志。
    一、烈士陵园
    在解放战争期间,黑龙江地区先后建立的综合性烈士建筑群体纪念物(包括碑、塔、墓 地、陈列室),始称烈士陵园。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些地方在烈士墓地增建了烈士纪念 碑塔,或将散在各处的烈士墓迁至纪念碑附近集中安葬,并植树绿化和修筑了围墙,发展成 烈士陵园。其中著名的、规模较大的有齐齐哈尔、哈尔滨和珍宝岛革命烈士陵园。
    (一)齐齐哈尔革命烈士陵园(原名西满革命烈士陵园)。为了缅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 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1947年7月,中共中央西满分局、西满军区、黑嫩省政府、省参 议会、齐齐哈尔市政府、市参议会及各界人民捐款,在齐齐哈尔市郊大乘寺旧址修建西满革 命烈士陵园。1948年4月5日清明节,举行陵园落成和烈士安葬典礼。毛泽东主席致唁电:“ 共产主义是不可抗御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死难烈士万岁!”,朱德总司令发来题词: “浩气长存”。东北人民解放军西满军区司令员黄克诚题写了“西满革命烈士陵园”的门额 。陵园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安葬着辽吉人民功臣马兴仁师长、中共七大代表杨道和、铁 道兵师长阎景祜、嫩江省政府代理秘书长马识途、老红军宫洗臣、李峰、杨宝生、李清泉、 吕明仁以及人民艺术家王大化等260位烈士遗骸。
    1965年,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西满革命烈士陵园改名为齐齐哈尔革命烈士陵园 。1966年,将烈士墓全部改修成砖砌水泥墓冢,并立有墓前碑及生平介绍。1967年,在烈士 墓区前,新建了一座安放烈士骨灰的灵堂和陈放烈士遗象、遗物的纪念堂。整修一新的齐齐 哈尔烈士陵园布局整齐、肃穆、壮观,是黑龙江省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
    (二)哈尔滨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哈尔滨市动力区体育街,建于1948年10月,占地面积 4万平方米。陵园内砌筑的38座陵墓,安葬着38位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社会 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遗骸。正中是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兼东北炮兵学校校长 朱瑞将军的陵墓,两侧是哈尔滨市卫戍司令员卢冬生将军、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三方面 军指挥陈翰章将军和第十路军军长汪雅臣将军墓。设在陵园东区的烈士灵堂和烈士事迹陈列 室安放了123位烈士骨灰盒,陈列着著名烈士朱瑞、卢冬生、陈翰章、汪雅臣以及抗美援朝二 级战斗英雄王凤江、对越自卫还击战一等功臣徐庆明和雷锋式指导员程志国等19位英烈事迹 ,还陈列了《黑龙江省革命烈士英名录》和136件珍贵图片、遗像、遗物。
    (三)珍宝岛革命烈士陵园。设在宝清县宝清镇东郊万金山北麓,建于1970年,占地面 积2.9万平方米。园内修筑砖砌水泥抹面的68座墓冢,安葬着1969年珍宝岛自卫还击作战牺 牲的68位革命烈士,其中有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的孙征民、杨林、陈绍光、王庆 荣、于庆阳5位烈士。墓区前建有珍宝岛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革命烈士纪念馆。
    二、烈士墓和纪念碑塔
    (一)革命烈士纪念碑塔和陵墓。在解放战争期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黑龙江 地区各市、县为了纪念历次革命战争和剿匪、对敌斗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教育人民群众, 修建了36处烈士墓和29座纪念碑、塔。这些建筑规格不同,造型各异。为各界人民所熟悉和 敬仰的烈士碑、塔,有位于哈尔滨市兆麟公园内的著名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墓暨纪念碑、海 林县城东山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牡丹江市北山公园内的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殉难烈士纪念碑 、哈尔滨市八区体育场东侧的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佳木斯市西郊猴石山上 的东北抗日联军战绩纪念塔等。其中位于哈尔滨市八区体育场的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 士纪念塔,于1947年7月在哈尔滨特别市道外八区公园奠基,1948年10月10日竣工并举行揭幕 仪式。塔身高30米,正面刻着“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16个大字,塔身下部 四周雕刻着人民战士、民兵、担架队员等参战人员的英雄形象,再现了人民战争的壮观场面 。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国务院决定严格控制修建烈士纪念建筑物。 黑龙江省认真执行国务院的决定,但对部分市、县确有必要建立烈士碑、塔的,经省民政厅 严格审查,并经省人民委员会(政府)批准,从1954年至1985年,新建烈士墓40处,纪念碑 、塔34座。对原有碑塔因年久破损的,经省民政厅检查并拨发维修费,由有关市、县民政局 (科)随时进行维修。到1985年底,全省共有革命烈士纪念碑、塔63座,烈士墓76处,分布 在57个市、县。
    (二)苏联红军纪念碑塔。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在黑龙江地区给日本侵 略者以沉重打击。为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苏联红军官兵,由苏联红军指挥机构或由我国有关 地方政府,于1945年至1946年,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勃利、抚远等市、县修建了 32处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塔和墓地。其中有的纪念碑和墓地因简陋或破损,由省政府或当 地政府拨款进行了重建和维修。在苏军烈士纪念碑塔中,规模较大的有齐齐哈尔市昂昂溪苏 军烈士纪念碑、哈尔滨火车站前苏军烈士纪念碑、牡丹江市铁岭河苏联坦克英雄塔、抚远县 苏联海军英雄烈士纪念碑。
    三、烈士纪念馆堂
    (一)东北烈士纪念馆。位于哈尔滨市霁虹桥东侧一曼街。1947年7月21日,东北行政委 员会根据东北民主联军政治委员罗荣桓的建议,为了永远纪念和缅怀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和伟大的解放战争中,在我国东北地区牺牲的无数优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决定在伪滨江 省警察厅旧址整修建立东北烈士纪馆。1948年10月10日,正式开馆。东北人民解放军政治委 员罗荣桓、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林枫、东北人民解放军副司令员周保中、松江省政府主席冯 仲云等为纪念馆题了词。1953年1月1日,周恩来总理来馆参谒,向烈士敬献花圈,题写了“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八个大字,并对东北烈士纪念馆的工作做了重要指示。1963年后,又 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意见,通过调查,充实了陈列内容,并拨出专款扩建了展厅和馆舍。
    东北烈士纪念馆陈列面积1031平方米。陈列内容,分为“抗日战争馆”和“解放战争馆 ”两大部分。主要陈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在东北地区牺牲的具有代表性的革 命烈士事迹。抗日战争馆陈列了早期在东北从事建党活动的陈为人、吴丽石、陈潭秋和创立 抗日武装、组织抗日联军坚持抗战的罗登贤、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魏拯民、陈翰章、 李兆麟等124位烈士,以及“八女投江”、“宝清十二烈士”两组英雄集体的光辉事迹。解放 战争馆陈列了在东北解放战争期间牺牲的卢冬生、朱瑞、马仁兴、王大化、杨子荣、董存瑞 、陈树堂、梁士英等108位烈士的英雄事迹。陈列的文物、图片和各种珍贵资料1000多件。从 1948年开馆到1985年,共接待参谒干部、群众1400多万人次,还接待了外国朋友和港澳台同 胞、海外华侨、外籍华人7000多人次。东北烈士纪念馆已经成为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 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二)讷河县烈士纪念堂。设在讷河县烈士陵园内,1979年10月1日建成对外开放。纪念 堂建筑面积400平方米,陈列面积100平方米。纪念堂内陈列了759位烈士英名录,其中抗日战 争时期19名,解放战争时期204名,抗美援朝战争时期245名,抗美援越战斗2名,社会主义建 设时期22名,牺牲时间不详的267名。
    四、纪念标志
    为了弘扬抗日联军打击日本侵略者的辉煌业绩,教育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激发他们建 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经中共黑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全省著名抗联烈士牺牲地、 有纪念意义的战迹地设立纪念标志。从1981年至1983年陆续开始,在全省28个市、县为东北 抗日联军团以上60位烈士的57处牺牲地和有纪念意义的战迹地,设立永久性标志。纪念标志 为水泥结构,造型庄重简朴,一般高出地面100至150厘米左右,宽40至60厘米。抗日联军将 领牺牲地标志,有牺牲在汤原县的抗联第三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牺牲在五常县的抗联第四 军军长李延平、副军长王光宇,抗联第十军军长汪雅臣;牺牲在珠河县(今尚志县)的抗联 第三军第一师二团政委赵一曼等。抗日联军战迹地标志,有饶河县天津班战迹地、宝清县十 二烈士战迹地、汤原县西北沟战迹地、依兰县西湖井战迹地、宁安县镜泊湖墙缝战迹地和莲 花泡战迹地、肇东县熬木台战迹地、德都县朝阳山战迹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