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文体活动

  从1985年起,盲聋哑人集中的生产单位和学校,广泛开展了篮球、乒乓球、象棋、扑克 和工间操、太极拳等体育活动,节假日组织文娱演出。省和部分市、县盲人聋哑人协会筹委 会成立后,有组织地开展了有一定规模的盲人聋哑人文体活动。1959年,牡丹江盲聋哑工厂 组成一个30多人的曲艺队,演出自编的快板、大鼓、相声、诗朗诵、民乐和歌舞等。不仅活 跃了厂内职工文娱生活,而且经常对外演出,特别是盲人自编自演有关破除迷信的曲艺、诗 歌和相声节目,参加牡丹江地区观摩演出,博得观众好评,获得了牡丹江地区和牡丹江市的 集体荣誉奖章3枚,有15人获得个人奖。为了推动聋哑人体育活动的开展,1960年10月上旬在 省体委的指导下,举行了全省聋哑人田径运动会。各市部分县为迎接全省聋哑人田径运动会 的召开,分别举行了聋哑人田径运动会,选拔参加比赛的运动员。1963年省和部分市、县正 式成立协会后,盲人聋哑人的文娱体育活动有了进一步发展。不少地方组织了盲人聋哑人俱 乐部、业余剧团、盲人曲艺队。从1958年至1963年,举行了两次全省聋哑人田径运动会。
    “文化大革命”期间,聋哑人运动会停止举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盲人聋哑人工作的恢复和发展,各地盲人聋哑人的文娱体 育活动进一步普及。多数市、县从聋哑人体育比赛扩大到肢体残疾人参加的运动会或单项体 育比赛、邀请赛,有的地方还组织了残疾人文艺汇演和美术作品展览。1981年,举行了全省 聋哑人美术作品征集活动,共征集图画、剪纸美术作品500多件,并在省美术馆展出。其中3 幅优秀作品,被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选定,代表国家到南斯拉夫展出。1981年国际残废人年 和国际聋人节(9月份最后一个星期天),各地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活动。省盲人聋哑人协会 于1981至1983年与辽宁、吉林两省协会联合举行了3次东北三省聋哑人男子篮球邀请赛,在省 际之间开展活动,互相学习,增进了友谊。
    1984年,省协会集中组织了3项规模较大的活动。年初,省盲人聋哑人协会与省民政厅、 文化厅、广播电视厅、省曲艺协会联合组织盲人较多的市、县举办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从 中选出6个优秀节目参加全国盲人音乐录音比赛,全部获奖,黑龙江省为获奖较多的省份之一 。其中盲人杨春丽演唱的《我爱你塞北的雪》,获音乐一等奖;残疾人工作者郑铁成词曲、 盲人王树生演唱的《党啊,盲人永远为您歌唱》,获音乐二等奖和创作三等奖;哈尔滨市盲 人乐队的器乐合奏《喜洋洋》、《紫竹调》和齐景满的笛子独奏《扬鞭催马送粮忙》,分别 获得乐器演奏二等奖;哈尔滨市盲人小乐队获伴奏奖。8月份,大庆市盲人聋哑人协会受省协 会委托,举办了全省聋哑人乒乓球邀请赛。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黑河、大 庆等11个市和嫩江地区等22个代表队(男队12个、女队10个)参加了比赛。通过比赛活动, 推动了全省聋哑人球类运动的发展。10月份,组成黑龙江省残疾人体育代表队(其中盲人4人 ,聋哑人4人,肢体残疾人7人),参加了在合肥市举行的全国残疾人体育运动会,共获得5枚 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和聋哑人乒乓球比赛男子团体第四名。齐齐哈尔市女工刘玉坤一人 获得女子双小腿截肢的铅球、铁饼、标枪3枚金牌,庆安县青年工人姚振宇一人获得男子单小 腿截肢的铅球、铁饼2枚金牌,为黑龙江省残疾人赢得了荣誉。
    1985年是全省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较多的一年。已建立协会的市、县都举办了各种形式 的体育活动。8月中旬,在哈尔滨举行了全省第一届伤残人运动会。这是黑龙江省历史上规模 最大的一次伤残人体育盛会。全省有13个市(地区)代表队的50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 员参加,进行了田径、游泳、乒乓球、中国象棋(盲人)四个项目比赛。经过两天的激烈角 逐,齐齐哈尔市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哈尔滨市获得第二名。齐齐哈尔市代表队的刘玉坤在 田径比赛中,打破全国伤残人运动会由她创造的女子A3级铅球、铁饼、标枪三项纪录。绥化 地区代表队的姚振宇打破全国伤残人运动会由他创造的男子A4级铅球、铁饼两项纪录。10月 初,派出由12名伤残人运动员(男9人、女3人)组成的黑龙江省代表队,参加国家在杭州举 行的全国伤残人乒乓球锦标赛,哈尔滨市赵守义获得小儿麻痹男子个人单打第三名。派出两 名盲人参加了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在北京举行的盲人歌咏汇演比赛,哈尔滨市王树生获男子 歌咏比赛特等奖,杨春丽获妇女歌咏比赛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