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流入与危害
明朝时期,鸦片从印度流入中国。清代中叶,英国资产阶级不顾清朝政府的禁令,向中
国大量倾销和偷运“杀人的毒药”鸦片。这时,鸦片逐渐流入黑龙江地区。1875年(清光绪
元年)吸食者渐多,在中俄边境附近的三岔口(今属东宁县)、绥芬河等地有人偷种罂粟(
植物名称,俗称大烟),进而蔓延到呼兰河一带。由于种植罂粟的收入多于豆麦,一些农民
以此为业。据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调查,依兰府、宾州直隶厅(今宾县)、五常厅、
绥芬厅(今东宁和宁安地区)、双城厅、临江州(今同江县)、方正县(拟设县之地区)、
长寿县(今延寿县)8个府、厅、县共有烟地4654.4公顷,产烟土260190两。由于烟田和烟
土产量大量增加,吸食者越来越多。吸食鸦片者中有官僚、地主、商人、衙役、士兵、游民
、乞丐等各种人。黑龙江省的呼兰、巴彦一带,“男女染鸦片瘾者几乎十有二三”。1910年
(清宣统二年),宾州府发出各种吸烟证(月、季、年、旅行的)28119张。起获私人烟土4
557651两,售出烟膏7679两。
民国时期,种罂粟、吸鸦片者有增无减。据1914年统计,黑龙江省龙江、绥兰、黑河3道
管辖内共种植罂粟7724公顷。吉林省宾县城内有烟馆数百家,阿城县则增加数倍。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以专卖为伪装,把鸦片的生产与贩卖作为“以战养战”的手
段之一。成立鸦片专卖委员会,公布《鸦片法》,设立鸦片专卖公署和鸦片烟膏制造厂。到
1937年,罂粟的栽种遍及东北沦陷区,总面积达45667公顷。伪三江省的富锦、同江、抚远、
饶河、宝清及虎林6县指定为罂粟栽培地,前5县栽种面积为1120公顷。抚远县全县有可耕地
2000公顷,指定种植罂粟667公顷,实种800公顷。全县1800户,种罂粟户占3/10。产鸦片最
少年度为30万两。伪滨江省种植罂粟的面积共有9330公顷。鸦片的所谓专卖,造成了烟毒的
泛滥,吸食者日益增多。黑龙江地区的滨江、龙江、三江、牡丹江、黑河5省,1938年登记吸
食鸦片者402887人,近伪满洲国吸食人数的一半。伪滨江省公署对吸食鸦片者调查,全省有
16万人。由于吸食者大量增加,在30年代伪满洲国还从中东地区输入大量鸦片。1938年一次
就从伊朗输入鸦片1500箱。哈尔滨市设有制膏所和公营鸦片零卖所77个。每年销售鸦片达40
0万两。全市持有鸦片购买证的吸毒者达32450人。齐齐哈尔市1942年设鸦片零卖所30处,吸
食登记者3050人。鸦片公开买卖,连少数妇女儿童也染上了烟瘾。
鸦片的蔓延,使中华民族蒙受极大的毒害。许多吸食者失去了民族意识和反抗、斗争的
意志,成了丧失劳动能力和无法生活的废人,甚至倾家荡产,卖儿卖女,妻离子散。汤原县
香兰区(今香兰镇)新立村村民李德山(外号李瞎子),因抽大烟卖掉了女儿和妻子,最后
(1937年)离家出走,无影无踪。哈尔滨市在1938年至1945年间,吸食鸦片者,体质虚弱,
意志衰退,精神萎糜不振,有些人最后流落街头而死。在道外大新七道街以北一带(即人称
“大观园”、“北市场”、“十八拐”、“老豆腐坊”等处),每天都有四五具尸体。冬季
冻饿路死的鸦片瘾者更多,每周由“哈尔滨市第一清理作业所”派垃圾车拉运2次,送往太平
圈河义地的“万人坑”里。每年收运路尸1000具至1500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