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地区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木器、石器等围猎工具。新石器时代有了石斧、石凿
、石镞(箭头)之类的捕鱼和狩猎工具。距今4000年左右“锄农业”即原始农业时期有了农
业耕种用的石斧、鹿角锄之类的石器农具。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铁制的刨地锄地用的铁镢
。到了金代铁器农具不断完善和提高,有了铁铧、铁锄、铁镰、铁镢、铁铲、铁锹、铡刀、
垛叉等农具。清代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各种工具已基本齐全配套。整地有犁杖、镐头、耙子;
播种有点葫芦;镇压有磙子;铲地有锄头;收获有镰刀;打场有石磙子、木杈、扬锨、铁杈
;粮米加工有碾子、磨、扇车子;运输工具有大车、爬犁等百余种。各种传统小农具的基本
形体一直沿袭到1985年,基本无大变化。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政府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力,国家每年都拨给地方专用材料
,由各地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小农具,各级农业和供销部门,还设有专职机构、人员,负责小
农具生产供应和管理。以后由于机械农具的发展,小农具的数量逐渐减少。据1985年对部分
县调查,与东北沦陷时的典型调查相比,平均每户拥有的小农具数量明显减少。
50年代初期,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农民对小旧农具进行了改革。初期改良的农具
有,将笨重的大犁改为轻便的铁犁;将单条窄播耲耙改为宽播耲耙;将单一豁沟农具改为豁
沟播种同时完成的农具。福民号铲蹚机、小铁犁和联合号铲蹚机以及熊岳耲耙等改良农具效
率高,种地质量好。很受群众欢迎。
1954年以后,改革创造的翻地农具有无壁犁、深松犁、小铁犁、水田两翻犁等;播种农
具有多种改良耲耙、条播机、点播机、播种施肥机、复土器等;整地农具有木制钉齿耙、耢
子等;中耕农具有耘锄、疏苗机、除草机等;脱粒农具有玉米脱粒机、简易脱谷机;还有滤
粪车、洒水机、喷雾器、移苗器、选种机、扬场机等。1956年在推广肇源丰产经验时,群众
改革创造适合于缩垄增行、等距宽播、合理密植技术要求的割槎机、宽播耲耙、宽播点葫芦
、复土器、镇压轮等改良农具,保证了肇源丰产经验的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