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机械农具
随着火犁(拖拉机)的引进,黑龙江地区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开始使用机械农
具,主要是用牵引铧式犁开垦荒地。1931—1945年东北沦陷时期,“满拓农场”和“开拓团
”,也使用牵引铧式犁垦植。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兴办国营机械农场和农业机
器拖拉机站,从苏联等国家引进了与拖拉机相配套相适应的各种机械农具。60年代初,开始
改革平作农具,同时着手研制垄作农具。到1985年,平作的耕地、整地、播种、中耕、收获
和垄作的起垄、播种、蹚地、深松等主要作业项目所需的机械农具完全国产,其中垄作机械
农具完全是黑龙江省自产。
一、田间作业机械
(一)平作犁
1945年前,平作犁主要通过瑞丰农务公司、万国农具公司和秋林洋行引进。1949年,从
苏联引进中型和重型牵引五铧犁。1954年,开始推广使用国产(灵山农具厂)牵引五铧犁。
1958年,黑龙江农业机械厂生产了牵引L—5—35重型五铧犁,1980年获国家银质奖,到1984
年农村推广使用22118台。这种犁在黑龙江省耕翻熟地与开垦荒地中普遍使用,是与国产东方
红—75/54型拖拉机配套的一种主要耕地机械农具。犁上可配装耕熟地与垦荒地用的两种犁
壁。一种是适用于土壤比阻不大于1.0千克/平方厘米的熟地;一种是适用于土壤比阻不大
于1.3千克/平方厘米的荒地。使用这种犁可以加深耕层,打破旧式步犁耕作之后所形成的
三角生格子,耕层可由15—16厘米加深到22—25厘米,最大耕深可达27厘米。因犁体适应性
和脱土性强,并配置了圆犁刀和小前铧,故在土壤潮湿,植被丛集的情况下,均能获得一般
犁难以达到的翻土、碎土与覆盖质量。各部件间通过的间隙较大,不易堵犁。重型五铧犁采
取牵引作业方式,地头扔的多,不适于小地块。在正常情况下,每个班次可耕地60—75亩。
1969年,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厂生产的犁—5—35—1重型液压五铧犁,到1977年,农村推广13
94台。这种犁取消了原L—5—35型五铧犁的升降和深浅调节机构,改由液压控制升降,简化
了结构,改善了操作性能,在粘湿土壤中也能可靠地工作。由于液压工作部件质量等原因,
未能普及推广。1954年后,黑龙江省使用过的牵引犁还有LH-5-35重型开荒五铧犁和L—5—
35轻型五铧犁。随着带悬挂装置的东方红一75型拖拉机的生产,1971年,黑龙江省农业机械
厂开始生产悬挂四铧犁和五铧犁,到1972年两种犁生产1904台。这种犁重量轻,消耗钢材少
,转弯灵活,可以减少枕地面积,适合小地块。重型悬挂五铧犁在土壤比阻为0.8千克/平
方厘米的熟地中耕作,总耕幅175厘米,耕深可达22厘米。重型悬挂四铧犁在土壤比阻不大于
1.0千克/平方厘米时,最大耕深可达27厘米。重型悬挂四、五铧犁配备小犁体和圆犁刀,
只要安装调整适当,和牵引五铧犁一样可进行复式犁耕,耕地质量较好。1971年后,黑龙江
省使用过的悬挂犁还有悬挂六铧犁和耕耙犁,使用数量不多。1985年,全省有各种平作犁3.
8万台,其中农村2.2万台。
(二)垄作犁
黑龙江省是以垄作为主,垄平结合的地区。1960年,当时由于没有垄作犁,农民用人扶
大犁拖拉机牵引起垄、蹚地,群众称为“犁后喘”。1963年,拜泉县农具所研制出连贯犁(
1964年由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厂生产),由于蹚地作业性能不十分理想,未能普及推广。农民
和科技人员经过实践摸索在连贯犁投产后,搞出中耕蹚地联结器,就是把5—7个大犁横排安
装在联结器上,人坐在联结器架上扶犁,不用人在地上扶犁跟着跑,“犁后喘”变成了“犁后乐”。到1972年“犁后乐”在
全省推广873台。1964年悬挂式垄作七铧犁问世(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厂、北安新生机械厂生产
)并推广使用,填补了垄作农具的空白,深受农民欢迎。到1984年农村推广使用14053台。垄
作七铧犁符合黑龙江省垄作特点和农艺要求,成为黑龙江省垄作主要配套农具之一。七铧犁
能完成耕翻后平地起垄、原垄地耕地起垄及搅麦茬作业。换装工作部件还可进行蹚种和扣种
作业,以及蹚地、除草、施化肥和深松作业。七铧犁的三角铧子及分土器碎土性能好,耕后
没有大垡片,土壤疏松,有利于保墒和下次耕作。七铧犁以7行为基础,与东方红—75拖拉机
配套,改装为5铧,则可与带悬挂装置的30—45马力拖拉机配套。1970年后,随着农业生产的
发展,特别是深松耕法的出现和推广,对七铧犁性能、结构、强度、调整、使用等都提出了
新的要求。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对垄作七铧犁进行了改进。1980年研制出悬挂式垄作
七铧犁I型,解决了玉米蹚3遍地问题,同时还能进行垄台深松、垄沟深松、深松整地等作业
。1982年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到1984年末全省农村推广使用1500台。
(三)深耕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引进苏联的Ⅱ—3—30Ⅱ型三铧犁和波兰三铧犁以及苏联的Ⅱ
P—5—35型无壁深耕犁(五铧),引进的这几种深耕犁只是试用过,未能推广。1968年,黑
龙江省农业机械厂生产无壁三铧犁(LW—3—35型)省内定型,小批生产。1970年后,随着垄
作深松机械农具的出现,使垄作又增加了深松环节。于1973年,相继研制和推广了一些垄(
平)作深松部件,安装在五铧犁和垄作七铧犁上,用于深松作业。垄作七铧犁深松部件,到
1984年农村推广使用12000台(套)。1977年,推广使用了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的
以深松为主的联合耕种机,1978年获省科学大会优秀科技奖。联合耕种机是根据深松耕法要
求设计的一种深松(播种)机具。它采用组合式通用机架,用换装工作部件来适应各种作业
。可以进行垄翻深松(在原垄地上松垄沟、垄台)、播种同时或铲前、秋后进行垄沟深松、
结合蹚地进行垄帮深松、结合播种进行垄台的种床深松等多项作业。到1977年农村推广使用
1136台,因性能不理想,不再生产。1979年,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的IS370/735
型深松机定型投产,并推广使用。1981年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这种深
松机可进行全面深松和超深松作业,最大深松深度为30—50厘米(全面深松25—30厘米,超
深松35—50厘米),到1984年农村推广使用2500台(省内1000台)。
(四)圆盘耙
从苏联引进的牵引双列圆盘轻耙、重型缺口圆盘耙,从民主德国引进的牵引重型圆盘耙
,波兰引进的牵引浅耕圆盘耙(灭茬耙)都是1949年引进的。1954年,开始推广使用国产轻
、中、重型圆盘耙,缺口重耙和浅耕灭茬耙。当时由沈阳农具厂生产,1959年后由黑龙江省
生产。牵引圆盘耙是黑龙江省主要的耙地农具,适应各类土壤的整地技术要求,使用较多的
耙有PY—3.4型41片圆盘轻耙、PZY一2.5型24片重型圆盘耙、PZQ—2.2型20片和PQZ—2.
5型24片重型缺口耙。使用数量不多的还有PY—3.8型44片和PZY—3.0型33片中型圆盘耙及
PMY—4.5型32片灭茬耙。
41片圆盘耙(型号PY—3.4型),佳木斯新生机械厂(今佳木斯北方机械厂)产品,19
82年获部优优质产品奖,到1984年,农村推广使用31872台。是一种对置式圆盘耙,在旱田熟
地犁耕后碎土和播前耙地,收获后浅耕灭茬使用,是与国产东方红一75/54拖拉机配套的主
要耙地农具。在土壤湿度较小的熟地上耙地,完全能够达到破碎土块、疏松地面、消灭杂草
、耙平地面,为播种准备好苗床。但是,在土壤粘重、土质坚硬的地块,耙的重量明显不足
,破碎能力较差,须采取加重的方法增加耙深。使用41片圆盘耙耙地,每个班次可耙地270亩
。
24片重型圆盘耙(型号PZY—2.5型),佳木斯新生机械厂产品。到1984年农村推广使用
1727台。是一种对置式圆盘耙,在生荒地耕翻后耙地和粘重土壤地块上耙地,耙地质量均能
满足整地的要求。由于24片重型圆盘耙的耙片直径较大,在碎土、切草性能上较轻耙为好。
它切断草根、残株能力强,碎土质量好,是较干硬的生荒地耕翻后进行碎土和切草比较好的
一种圆盘耙,但碎土能力不如缺口耙。
24片重型缺口圆盘耙(型号PQZ—2.5型),讷河农业机械厂产品。到1984年农村推广使
用14130台。是一种偏置式圆盘耙,在生荒地、沼泽地或其他粘重土壤的耕翻后耙地,在熟地
上普遍使用以耙代耕,与国产东方红—75/54拖拉机配套使用。这种耙入土性能好,切碎土
块、残株和草根的能力较强,比对置式缺口耙,耙后地表平整,耙幅中无漏耙现象。在耕过
的地上,最大人土深度为20厘米,未耕过的地上为18厘米。
(五)钉齿耙
1949年,从苏联引进重型和中型钉齿耙。1954年,开始推广使用国产重、中型钉齿耙。
当时由吉林省农具厂(今吉林省农业机械厂)生产,1959年后黑龙江省生产。3—PZD—1.0
型和3—PZDB—1.0型钉齿耙,佳木斯新生机械厂产品。是固定式钉齿耙,钉齿是一种方形钉
齿。黑龙江省在犁耕后平整地面、破碎地表的土块和板结层、播后覆土,以及苗期除草、疏
苗等普遍使用。3—PZD—1.0型重型钉齿耙,在耕后的熟地上碎土、疏松地面、铲除杂草、
耙平土地,均能达到耙地的质量要求。3—PZDB—1.0型中型钉齿耙,破碎雨后的板结地、秋
翻的春耙地,出苗前耙地效果较好。
(六)镇压器
1949年,从苏联引进V型和环型镇压器。1954年,开始推广国产V型和环型镇压器。当时
由吉林省农具厂生产,1959年后黑龙江省生产。3.6型和3—YH—6.0型镇压器,佳木斯新生
机械厂产品,到1984年农村推广使用20352台。黑龙江省在播前或播后压实土壤表层,普遍使
用3—YGV—3.6型镇压器。镇压器每一铁轮均能自由转动,前列直径较大,后列直径较小,
前后铁轮的凸环横向交错配置。压后地面呈V型波状,波峰处土壤较松,波谷处则较紧密,松
实并存,有利保墒。播前镇压,能达到压碎土块、压实耕作层;播后镇压,能使种子与土壤
紧密接触;在旱田多风地区还能防止土壤风蚀。3—YH—6.0环型镇压器,省内定型,批量生
产,使用量不多。
(七)平作播种机
1949年,使用从苏联引进的24行圆盘谷物播种机,1954年又从苏联引进了48行窄行圆盘
谷物播种机。1958年前,使用西安农业机械厂生产的24行和48行圆盘谷物播种机。1959年后
,黑龙江省哈尔滨农业机械厂、海伦农业机械厂生产。到1984年农村推广使用BG—24行圆盘
谷物播种机2316台。这种播种机利用下排种方法,可以播种颗粒较小的小麦、谷子,利用上
排种方法,还可以播种大豆、玉米、向日葵等(1967年改为2BF—24A施肥播种机)。1959年
,推广使用哈尔滨农业机械厂生产的BGZ—48行窄行圆盘谷物播种机。由于播种时不能同时施
化学肥料,1965年增设了施化肥装置,解决了播种同时播施化肥问题,机型改为BGF—48行谷
物施肥播种机,在全省推广使用,1980年获部优质产品奖,到1984年农村推广使用19905台。
BGF—48行谷物施肥播种机,1979年机型改为2BF—48A型,是播种、施肥联合作业的大型谷物
条播机。既能平播小麦,又能条播大豆、玉米和高粱等作物。具有播种性能稳定,排肥均匀
,覆土性能好等优点。由于采用了特殊结构的双圆盘开沟器,使每个开沟器同时能播出两行
,较24行播种机的播种行数增加1倍。在小块地上用东方红-75/54拖拉机牵引1台单机作业
,在大地块作业用东方红—75/54拖拉机牵引3台联结作业。使用48行谷物施肥播种机播种小
麦,每个班次可播种250亩。
(八)垄作播种机
1965年,推广使用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的悬挂式联合扣种机。这种扣种机能
一次完成破茬、压底格子、播种、掏墒、镇压5道扣种工序。联合扣种机在当时农业生产上起
到了一定作用,但随着耕作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扣种农艺被淘汰,联合扣种机于1971年生产
6325台后停止生产。1972年,龙江1号播种中耕机在黑龙江省问世,呼兰农业机械厂生产,1979年获全国和省科学大会优秀科技奖,到
1984年农村推广使用3105台。龙江1号播种中耕机,取代了落后的扣种工艺,是一种一机多用
的垄作播种(中耕)机,与东方红—75拖拉机配套使用。在平原和丘陵地旱田作物区播种玉
米、大豆、谷子、高梁等作物。通过安装不同工作部件用于播种、中耕蹚地、起垄和播种施
化肥等作业项目。可垄上播、平播,也可随播随起垄;并能埯种玉米、宽苗眼双行点播大豆
、双行条播高粱、3行条播谷子和糜子。播种时能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排种、覆土、镇压等
5道垄作播种工序。播种后基本不需要间苗,播种质量能够达到垄作播种要求。使用龙江1号
播种中耕机播种,每个班次可播种210—230亩。1960—1984年,推广使用的垄作播种机均属
于穴播式条播机,这种播种方式对玉米不仅经济性差,而且给苗期和收获环节的机械化管理
带来一定困难。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艺要求,1984年推广使用了黑龙江省农业机械
化研究所研制的2BY—6型玉米精密播种机。该机1984年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优秀科技成果二
等奖,全省推广使用600多台。玉米精密播种机的推广和使用,从根上改变了黑龙江省玉米播
种的落后状况,至此,垄作播种有了省工、省种、符合工艺要求的新型播种机。2BY—6型玉
米精密播种机,能垄作与平作兼用,也可平播,随播随起垄或垄上播。能播种玉米、大豆、
高粱、谷子和糜子等作物,且播种深度一致,覆土质量好。具有节省种子、免去出苗后的间
苗作业、使每株作物的营养面积均匀等优点。
(九)中耕除草机
1949年,从苏联引进万能中耕除草机、悬挂式中耕追肥机。1955年,开始推广使用齐齐
哈尔机械厂(今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厂)生产的ZW—4.2型万能中耕除草机,到1984年农村推
广使用2824台。这是一种通用式中耕除草机,全面中耕和行间中耕除草兼用,与东方红—54
型拖拉机配套,牵引3台作业。平作播种前整地,行间中耕除草,休闲地全面中耕,作业质量能满足中耕的要求。万能中耕除
草机,每个班次可中耕150亩地。
1961年有的地方使用红星除草耙(红星—2.4型)。在小麦、大豆地耙青苗,除草效果
较好。1964年,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厂在ZX—4.2中耕机的基础上改进设计,增设了中国传统
的三角铧子、施肥装置和悬挂装置,可以中耕和追肥。由于施肥装置不适于施碳酸氢铵,满
足不了施潮湿粉末状肥料的要求,1966年农村推广使用646台后,就不再生产。1965年后,推
广使用了垄作七铧犁、联合扣种机、BZ—6综合播种机、龙江1号播种中耕机、联合耕种机、
垄作七铧犁Ⅰ型和Ⅱ型等带有中耕工作部件的机械农具,中耕作物的中耕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1978年,开始推广旋转梳齿式苗间除草机,与垄作七铧犁、龙江1号播种中耕机等多种农具
配套使用。这种除草机能在大豆、玉米、高粱和谷子等中耕作物定苗前进行1—2遍苗间除草
。
这种除草机靠梳齿本身的机械运动,除草时伤苗,尚待加以改进和提高。
(十)地膜覆盖机
1980年初,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黑龙江省开始研制覆膜机械。到1985年相继研制
和生产了10余种地膜覆盖机,农村推广使用138台。在全省范围推广使用的有:2DF—2型悬挂
双行覆膜机、1DF—2型机引覆膜机和1DF—1型机畜两用单行覆膜机。2DF—2型悬挂双行覆膜
机,是哈尔滨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设计,由阿城第一农机修造厂生产。与12—18马力小型四
轮拖拉机配套使用,能完成大田和菜田播种前或播种后垄铺膜作业,铺膜时整形、铺膜、压
膜、覆土4道工序1次完成。铺膜质量好,作业效率高,比用人工铺膜提高工效50倍,每亩省
膜1000—1500克。1DF—2型机引覆膜机,是拜泉县农具所设计,由拜泉县农机修造厂生产。
与12马力小型四轮拖拉机配套使用,能完成蔬菜、玉米、甜菜作物铺膜作业,垄铺膜与畦铺
膜兼用。对田间土质软硬状况有比较强的适应性,铺膜质量好,机具工作可靠,很受用户欢
迎。与其他覆膜机比较,在结构和调整方面复杂一些。1DF—1型机畜两用单行覆膜机,是肇
东市农机研究所设计,由肇东市农机修造厂生产。能完成粮食和蔬菜作物铺膜。覆膜机结构
简单,使用调整方便,重量轻、造价低、铺膜质量好。
(十一)喷雾机
1960年前,从苏联引进喷雾喷粉机。1961年开始自行研究、设计和生产喷雾机,但未成
批生产。1968年,推广使用拜泉县农机厂生产的WU—12型悬挂喷杆式喷雾机,在农村推广使
用144台。与东方红-75拖拉机配套,用于大面积化学除草和施液体肥料。可以喷洒液剂农药
,防治虫害,也可喷洒2.4一滴丁酯灭草。喷洒时受气候影响小,喷洒均匀,效果好。适用
于田间大面积杀虫、灭草,尤其是对平播小麦灭草效果更为显著。WU—12型喷雾机工作幅宽
12米,每个班次可喷洒670亩。1980年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厂生产了3W—650型喷雾机,1981年
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与东方红—54/75型、铁牛—55型拖拉机配套,
用于化学除草和病虫害防治。可以喷洒可溶性农药,除草剂和液体肥料。喷射能力强,雾滴
飘移损失小,覆盖效果好,能够进行全面封闭作业,也可进行苗带,喷洒作业。1980年鉴定
定型,一共生产1000台在农村推广使用。
(十二)弥雾喷粉机
1976年推广使用松花江地区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的东方红—100型弥雾喷粉机。是一种
既能喷雾又可喷粉的大型植物保护机械,与东方红—75拖拉机配套。只要将进气塞换成喷粉
塞,喷雾接头换成喷粉接头便可改变作业,进行喷雾或喷粉。到1985年农村推广使用喷雾喷
粉机385台。
(十三)割晒机
1956年前,从苏联引进牵引和悬挂式割晒机,主要供国营农场进行分段联合收获用。19
57年,开始推广使用北京农业机械厂生产的纵梁牵引式割晒机(即利用GT—4.9型联合收割
机的割台,配上牵引纵梁)。1960年,又推广使用吉林省农业机械厂生产的GS—4.6型无纵
梁牵引式和N4CX—4.0型前悬挂式割晒机(后改为GSX—4.0型)。但由于缺乏配套动力(当时国产铁牛—40拖拉机无液压悬挂
装置),加之拖拉机悬挂割晒机后,前轮负荷太重,遇到潮湿地块容易下陷,使用效果不好
,前悬挂式未推广。后来前悬挂式割晒机割台被引用配在东方红—75拖拉机上,黑龙江省桦
川收获机厂生产,型号改为收获—4.0型,进一步改进后定型,在全省推广使用,到1984年
农村推广使用258台。1970年后,黑龙江省主要使用纵梁牵引式、GS—4.6型无纵梁牵引式和
收获—4.0型悬挂式割晒机。收获—4.0型割晒机,是一种悬挂在东方红—75拖拉机前面卧
式割台的割晒机。可以直接割晒,也可以为谷物联合收割机分段收获时进行划分收割区或开
收割道之用。这种割晒机收割小麦时,能将割下来的小麦在麦茬上铺放成穗尾相搭的条铺,
之后用带拾禾器的谷物联合收割机将小麦捡拾脱粒。使用收获—4.0型割晒机收割小麦,每
个班次可收割375亩。
(十四)谷物联合收割机
1949年,从苏联引进牵引式和自走式两种谷物联合收割机。是当时国营农场主要的收获
机械。1956年又从匈牙利引进了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1955年开始推广使用国产GT—4.9
谷物联合收割机,是一种牵引式联合收割机,割幅4.9米,喂人量为2.5公斤/秒,到1984
年农村推广使用749台。1958年“大跃进”期间,为适应高产小麦的需要,北京农业机械厂将
GT—4.9联合收割机的割台缩小到3米,生产一批KT—3.0牵引式谷物联合收割机,推广使用
704台。1964年,开封机械厂将GT—4.9联合收割机的链式逐稿器改为键式逐稿器,链传动改
为三角皮带传动,提高了生产能力和工作可靠性,机型改为GT—4.9B型(1981年改为GT—3
.6型),是国产谷物联合收割机推广使用最多的一种机型,到1984年农村使用2915台。使用
GT—3.6谷物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每班次可收割120亩。1965年,吉林省农业机械厂生产的
东风ZKBD—3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问世,并推广使用。1969年,吉林省东风农机厂(今吉林
四平联合收割机厂),在东风ZKBD—3型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用单滚筒、简化喂
入机构、减轻重量、加大发动机马力、提高喂入量(5公斤/秒),改型为东风ZKB一5自走式
谷物联合收割机,于1971年投产并推广使用(ZKBD—3型停止生产),是黑龙江省使用数量比
较多的一种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到1984年农村推广使用976台。ZKB—5型联合收割机,割
幅较宽,适于大面积地块使用,每个班次可收割小麦120亩。1970年,开始推广使用的黑龙江
省依兰收获机厂研制的丰收—2.5牵引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割幅2.5米,喂入量2.5公斤/
秒。与东方红—75/54、铁牛—55拖拉机配套,每个班次收割小麦100—120亩。到1984年农
村推广使用549台。黑龙江省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研制生产的丰收—3.3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
机(1972年改为丰收—3.0型),割幅3.3米,喂入量3公斤/秒,每个班次收割小麦90—1
10亩。到1984年农村推广使用604台。1974年又引进了德国E—512和516型谷物联合收割机。
1978年,联合收割机生产厂家对以前使用的老机型做了改进,至此,黑龙江省农村便大量使
用改进后的丰收—3.0型、东风ZKB—5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和GT—3.6型牵引式谷物联合
收割机。这3种型号的联合收割机,改进后喂入量都有一定提高,使用可靠性也有所改善,故
障减少,适应性增强,使用范围也有所推广。尤其是GT—3.6谷物联合收割机,改进后喂人
量稍有些提高(2.5—3公斤/秒),收割机损失减少了,谷物清洁度提高了,割茬能满足翻
地的要求。1980年,试用了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研制的1000系列1055、1065、1075型3种谷物
联合收割机,新试用的3种联合收割机,一机多用,可配小麦、大豆、玉米等多种作物的收割
台,以及水稻脱粒、条铺拣拾附件等。
(十五)玉米收割机
黑龙江省玉米收割机械化起步较晚。1964年,佳木斯农机厂(今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开始研制生产玉米收割机。1965年YS—3型玉米收割机小批量投产,但因损失大
、效率低、成本高,不受农民欢迎,没有继续生产。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经多年研
制和重点试用,1972年定型推广了丰收—2卧式(型号4YW—2型)和丰收—2立式(型号4YL—
2型)两种型号玉米收割机。1982年在原丰收—2卧玉米收割机的基础上又研制出丰收—2卧D
型玉米收割机。到1985年,丰收—2立玉米收割机推广200台,丰收—2卧玉米收割机推广900
台(国营农场数量多),丰收一2卧D玉米收割机推广20台。丰收一2立玉米收割机,是一种牵
引式玉米收割机,与东方红—75/54型拖拉机配套使用。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和黑龙江省
科技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采用链条夹持,切割后摘穗,茎杆粉碎还田或整株回收做柴烧,
每个班次可收割玉米50—75亩。丰收—2卧玉米收割机,是一种牵引式玉米收割机,与东方红
—75/54拖拉机配套使用。1978年获黑龙江省科技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收割机的工部件有
卧式摘穗辊、升运器、剥皮辊。能一次完成摘穗、剥皮、茎杆切碎还田等作业。丰收一2卧玉
米收割机无切割装置,作物在未切割状态下进行站杆摘穗,摘穗辊下空间小不便于回收茎杆
。符合茎杆还田地区的农艺要求,适于黑龙江省山区、半山区等要求茎杆还田的地区使用。
收割玉米,每个班次可收割50—75亩。丰收—2卧D玉米收割机,能一次完成摘穗、茎杆切碎
和果穗装车等作业,每个班次可收割玉米80—120亩。
(十六)水田农具
1.水田犁。从50年代开始,国营农场一直使用拖拉机牵引五铧犁翻水田(旱翻)。60年
代,手扶拖拉机投入农业后,便大量推广使用手扶拖拉机带旋耕机或牵引双铧犁耕翻水田地
。牵引式双铧犁,是一种水旱田兼用的翻地犁,与手扶拖拉机配套。双铧犁翻地时侧向力小
,机组直线行驶性好,操纵轻便,且沟壁平整、扣垡严密,在水田地区普遍使用。旋耕机是
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基本农具,在水田作业中主要用以清除秧田稻根和整地作业。
2.水田耙。1973年,在水田地区开始推广使用新曙光—3.4型水田平整机。与东方红—
75/54拖拉机配套,能完成水田平地、碎土,对消灭水杂草也有一定效果。小型水田耙主要
有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水田平地铲和水田钉齿耙。
3.水田筑埂犁。1973年在水田地区推广使用XZG—1型筑埂犁。是一种悬挂式筑埂犁,能
在耕耙过的土地上修筑毛埂、主埂和进、排水壕,也可修筑梯田。悬挂式筑埂犁犁铧工作曲
面的材质,采用覆盖聚四氟乙烯塑料板,在土壤湿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脱土性能良好。
4.工厂化水稻育秧设备。1980年,从日本引进工厂化水稻棚盘育秧新技术。试验结果证
明,与秧田育秧相比,工厂化水稻育秧省秧田、省种、育秧周期短、秧苗生长整齐、不烂秧
,易于实现机械插秧,并可免去拨秧工序,避免在拔秧过程造成的秧苗损伤。由于推广使用
了工厂化水稻棚盘育秧技术,进一步推动了黑龙江省水稻插秧机械化的发展。棚盘育秧设备
主要使用TM—7和TM—7A型卧式旋转脱芒机、ZST—200型内循环式催芽器、TS—7.5和TS—7
.5A型脱水机、ZSB—500型自动苗盘播种机、ZSC—1000型和ZSC—1440型内循环式出芽室、
硬质塑料母盘和钙塑纸子盘,以及大中小育秧棚。到1985年棚盘育秧,在44个县223个示范点
推广应用。
5.插秧机。1960年,推广使用过国家定型的105B型插秧机,于1967年又推广使用了东风
—2S插秧机,推广使用1744台。1970年,无土育秧和带土育秧技术引入黑龙江省。1976年推
广使用了牡丹江水田机械研究所研制的牡丹江—74型动力插秧机,推广使用2000台。由于插
秧机与育秧方法不配套,机插质量不稳定等原因,未能普及推广。1980年,引入了日本棚盘
育秧机械设备及插秧技术,同时还引进了插秧机。经试验效果很好,到1985年农村推广使用
1600台。1982年,推广使用了国产2ZT—935型插秧机,吉林省延吉插秧机制造厂产品,到19
85年推广使用1000多台。1982年经机械工业部农机工业总局鉴定定型,在全国推广使用,是
80年代国内研制定型的一种新型水稻插秧机。935型插秧机是一种将水稻秧苗定植在水田中的
乘座自走式插秧机械。这种插秧机以国产柴油机为动力六行乘座自走式,采用了分置式曲轴
连杆机构,各铰连处均装有滚动轴承,并装有特制油封防止渗水。每行取秧量单独调整株数
精确,适时送秧、取秧、栽插质量稳定。适合塑料大棚秧盘育秧,能经济合理地使用秧苗,
插秧质量比人工好。
6.中耕除草机。1975—1977年,推广使用了牡丹江水田机械研究所研制的牡丹江—7
4型水稻中耕机和牡丹江—74型水田除草机。1980年,牡丹江水田机械研究所研制成的与小型
动力底盘配套的水稻中耕机,在一些水田区试用。
二、场上作业机械
(一)脱粒机
黑龙江省是使用和生产大型复式脱粒机较早的省份之一。1945年前,通过瑞丰农务公司
、万国农具公司和秋林洋行引进大型脱粒机。1949年,从苏联引进MK—1100及MCA—1100大型
脱粒机。1957年,开始推广使用佳木斯农业机械厂首次研制成功的TFD—1100大型自动喂入脱
粒机。1964年又推广使用了TF—1100大型自动喂入脱粒机。这两种大型脱粒机,在农业生产
上曾发挥一定作用。但是,由于脱粒机体积庞大、笨重、耗用钢材多、作业移动不便等原因
,于1967年停止生产。同时,转入产和推广佳木斯农业机械厂自行设计的丰收—1100大型脱
粒机。1980年获国家银质奖,1983年部优质产品。是一种绞杆式滚筒、双轴四键式逐稿器,两个清洁室的复式脱粒机,经过滚筒变速和调整,能脱
小麦、水稻、大豆、高梁等作物。脱粒、清选能力强,脱出来的谷粒干净,清洁率在99%以上
,对所脱粒的谷物能进行清选和分级,并能将茎杆和杂余两部分排出,每小时可脱粒2000公
斤。到1985年农村推广使用4351台。1967年,黑龙江省开始推广使用中型复式脱粒机和小型
谷麦、玉米及水稻脱粒机,到1985年农村推广使用中小型脱粒机32289台。中型脱粒机有合江
3号、丰收—700型、合江—900型;小型脱粒机有T—1500型谷麦脱粒机,TY—4.5A型、合江
1号、TY—10、5TY—10型玉米脱粒机,丰收—1600型水稻脱粒机。农村使用较普遍,深受农
民欢迎。
(二)扬场机
1965年,开始在脱谷场上推广使用YC—10型扬场机。佳木斯农业机械厂产品。到1985年
推广使用1.4万台。是农村、国营农场、粮库和粮食加工厂等单位的主要清选机械。在脱谷
场上,能把从作物上脱下来的谷粒、碎秸杆、糠皮和颖壳等混合物进行分离,谷粒干净、纯
洁;在粮库和粮食加工厂能进行翻仓,使粮食通风干燥,防止发热和腐坏;在15米以内距离
进行粮食搬运工作,大大节省人力。
(三)谷物烘干机
1964年,友谊农场建立了第一个粮食处理中心,有日处理粮食240吨的烘干塔,能烘干小
麦、玉米。1971年,在农村、市县良种场、小型储粮点等单位推广使用合江1号种子烘干机,
1978年获省、地科技大会奖。这种烘干机,主要有烘干机体和炉灶两部分,是市县良种场、
小型储粮点等单位的主要烘干设备。能烘干玉米、水稻、小麦、高粱等作物种子及粮食。干
燥质量好,无破损,不影响发芽率。烘干过程具有杀虫、灭菌、除杂的作用。合江1号烘干机
设备有除尘装置,工作环境清洁,操作和管理简单,保养方便。全省使用比较普遍,深受用
户的好评,推广使用500台。1980年,推广使用黑龙江省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研究所研制的30、
60吨玉米种子加工设备,1985年获机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这种玉米种子加工成套设备,能
烘干玉米种子及脱粒和初清加工。具有工艺流程合理,设备布置紧凑,加工质量好,操作、
维修方便等优点,深受用户欢迎。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山东、山西等省区推广使
用100套。
三、农用排灌机械
(一)农用水泵
东北沦陷时期,黑龙江水田种植地区,用离心泵抽水灌溉;在小型园艺生产中,用手压
抽水机(洋井)提水。1949年推广使用了解放式水车,用畜力提水灌溉。1960年后迅速发展
起来的农用水泵,有离心泵、深井和潜水泵,这3种水泵在水田地区大量推广使用。单吸离心
泵形成“龙江农用离心泵系列”,共11种型号15种规格。1971年黑龙江省农机鉴定站研制成
功压力充油式潜水泵系列,在全省推广使用。到1985年农村推广使用各种型号水泵44246台。
离心泵,主要使用龙江型和BA型,都是单级单吸离心泵。这种水泵流量小(4.5—360吨/时
),扬程高(8—98米),构造简单,使用可靠,安装维修方便。特别是龙江型离心泵,体积
小、重量较轻、加工容易,1976年投产,代替了BA型泵。在丘陵山区灌溉及地下水位不低于
10米的井灌区普遍使用。深井泵,是立式多级水泵,专为很深的机井配套使用。能提取水位
20—120米深的井水。但耗用钢材多,拆装困难。潜水泵是把电机和水泵结合成一体,潜入水
中工作,把水提上沿输水管扬到地面。这种泵不用长轴,节省钢材,拆装方便,适于有电源
的地区。
(二)喷灌机
1976年,开始推广使用8Y—90型喷灌机,推广使用1500台。是固定在东方红—75拖拉机
后部的移动式喷灌机,具有结构简单、喷水量大、射程较远、移动方便等优点。适合山区、
平原、丘陵、草原,渠灌和井灌也可使用,能在农田、苗圃、菜田进行喷灌。1981年后,黑
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成功拖移式圆形喷灌机、平移式喷灌机和圆形喷灌机,在农村
和国营农场试用。到1985年农村推广使用喷灌机1954台。
四、农田建设机械
(一)推土机
1965年,推广使用东方红—54推土机,用东方红—54拖拉机的绳索式悬挂装置升降推土
铲,推广100台。1966年,为了适应农村广泛开展的农田建设的需要,还从国家调入红旗—1
00推土机33台,东方红—60T型推土机2834台,装备专业农田建设队伍。1975年开始推广使用
的东方红—75T型液压双缸推土机,是在东方红—75型农用拖拉机上加装推土铲和液压装置而
成的。除了拖拉机部分外,其余结构与东方红—60T型推土机相同,到1984年农村推广使用1
78台。东方红—75拖拉机的前进I档速度比东方红—60T推土机高,而倒档速度又比东方红—
60T推土机低,与推土机作业要求不太适应,因而作业性能和效率较东方红—60T推土机差。
但是,农用东方红—75拖拉机拥有量多,兼之加装推土铲和液压装置又比较经济,便于推广
。同时又扩大了东方红—75拖拉机的使用范围,提高了拖拉机的利用率,所以,仍是农用推
土机发展的主要机型。液压双缸推土机,是农田建设中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开沟挖渠、堆
集土方等作业的一种主要铲土和短距推运土的机械。优点是结构简单,用途广泛,机动灵活
,适应性强,可在山区和较小的地块上作业;缺点是推土机前面积土量有限,在50米以上距
离运土时效率低。
(二)平地机
1975年,推广使用SPY一3型平地机。是一种单轴液压操纵牵引式平地机,与东方红—75
拖拉机配套使用,到1984年农村推广使用1600台。是农田建设中平整田面、修筑梯田及平整
道路等作业的一种主要平整土地机械。优点是铲刀具有较高的灵活性,水平回转角、侧向倾
角和切土角均能灵活调节,机架跨度较大,平地时机身稳定,对地面的反仿形性能好,但铲
刀的强度不如推土机,一般不适于重负荷作业。
(三)开沟机
1966年,由国家调给K—50型开沟机82台,K—90型开沟机81台。这两种开沟机,都是双
翼式开沟机,与东方红—75拖拉机配套使用。是农田建设进行开挖溉渠、排水沟、修筑田埂
等作业的一种主要开沟机械。开出沟形平直,沟壁较坚实,能满足农田建设作业质量要求。
机械优点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开挖单位土方的能耗(每一方土所消耗的功率)较小,作
业效率高,作业成本低。
(四)筑埂犁
1975年,推广使用ZLX—60型筑埂犁。是一种单铧、单向翻土悬挂式筑埂犁,与东方红—
75拖拉机配套使用,到1984年农村推广使用2000台。是农田建设进行修筑大型田埂和梯田埂
、筑渠、开沟等作业的一种主要的筑埂机械。筑埂犁采用铧式犁体翻土筑埂,取土量大,埂
形筑的高,但埂旁留有犁沟,田面不平。机械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五)铲抛机
1975年,推广使用CP—1.5型旋转式铲抛机。是连续铲土和横向抛土的铲抛机,与东方
红-75拖拉机配套使用,到1984年农村推广使用600台。是农田建设进行修筑梯田、开挖沟渠
、平整土地、修筑田间道路等作业的一种主要的土方铲抛机械。优点是结构紧凑,作业条件
好,连续抛土效率高,土层不乱,能保留表土,成本低;缺点是陡坡作业适应性差,不能自
行开道,抛土时冲击负荷大。
(六)铲运机
1976年,推广使用PCX—3.0型铲运机。带有铲刀的土斗(铲斗)铲运平地机,与东方红
—75拖拉机配套使用,到1984年农村推广使用600台。是农田建设进行农田粗平、铲除土丘、
填平洼地、修筑大型渠道和堤坝,修筑农村道路、远距离等作业的连续完成铲、运、装、卸
土的机械。这种悬挂式铲运机适合铲土不深,土壤不太坚硬,以及运距在50米的条件下作业
;较推土机运土量大,运距远;结构简单,重量轻,机动灵活;但因受拖拉机悬挂提升能力
限制,运土量较少。
(七)冻土施工机械
1976年,推广使用大冻土开沟犁。是在KM—100型开沟机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用两台红
旗-100拖拉机牵引,一般3次成沟。大冻土开沟犁破土能力强,作业效率高,适合于开挖河
渠等大型水利工程使用。初步定型,省内推广使用,数量很少。
五、农用挂车
农用挂车(又名农用拖车),与轮式拖拉机配套使用。1966年,农村开始使用手扶拖拉
机牵引拖车做运输工具。进入70年代,农村集体经营轮式拖拉机增加,并配备拖车,用大中
型拖拉机牵引搞运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轮式拖拉机和小型四轮拖拉机大量增加,成
为农村短途运输的主要动力。到1985年,大中型轮式拖拉机牵引的两吨以上大拖车3.8万台
,小型四轮和手扶拖拉机牵引的1.5吨以下小拖车13.4万台,成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不可
缺少的主要机动运输工具。普遍使用的农用拖车有7C—0.5、7C—1.5、7C—2、7C—5、7C
—7等吨级。小型轮式(包括手扶)拖拉机配备7C—0.5吨级和1吨级的拖车;中型轮式拖拉
机配备7C—2吨级拖车;铁牛—55拖拉机一般配备7C—5吨级拖车,在平原地区可配备7C—7吨
级拖车。
六、农产品加工机械
(一)碾米机
解放初期,黑龙江地区加工稻米的机械,多为日本清水式碾米机;加工杂粮主要用古老
的石碾、砻谷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广大农村多数使用石碾子加工粮食,仅有少量
集镇使用碾米机。1960年,广大农村才开始推广使用碾米机。主要机型有:MNZ—C型、D330
—1型和N—430型等3种碾米机。D330—1型与MNZ—C型结构基本相似,是立式砂辊碾米机,能
进行高粱、谷子脱壳碾白,玉米脱皮和破碎,稻谷糙米碾白及剥皮等;N—430型主要用以碾
制水稻。1983年,农村集镇推广使用的绥化市拖拉机厂研制的CNSL—33立式砂辊碾米机,19
83年获部优质产品。能碾制小米、高粱米、玉米楂子,用于小麦剥皮等。一机多用,并能多
机联组作业。做到糠米自动分离,碾制的成品米质量好。到1985年农村推广使用碾米机5573
7台,全省稻谷、杂粮加工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二)磨面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黑龙江地区仅有少数县城设有“火磨”进行面粉加工。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推广使用磨面机,多为单机小型,型号繁多,缺少成套设备。1970年
,开始推广使用对辊式磨面机,有MF—65型、MF—85型和MF—125型。MF—65型磨面机,能磨
制小麦、玉米、高粱粉,也可磨制干燥的豆子和荞麦粉;MF—85型磨面机,以磨制小麦粉为
主,也可磨制玉米、谷子、高梁粉;MF—125型磨面机,主要用以磨制小麦、玉米、高梁粉。
1980年,推广使用哈尔滨粮食机械厂改进设计制成的新型6FF—35型磨面机。这种磨面机采用
铬、镍、铝合金铸辊,提高了耐磨性,运转平稳,性能较好。到1985年农村推广使用28594台
,全省面粉加工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三)榨油机
黑龙江省农村建国后即开始推广使用榨油机。到1985年,全省每个乡至少有1个或几个制
油厂。制油专业生产普遍使用90吨液压榨油机和M623B型螺旋式榨油机加工榨制大豆、花生、
菜子、葵花子、蓖麻子等多种油料作物。90吨液压榨油机,是用油传递压力,使油料在静态
下受压的榨油机,出油多少,不能单靠压力大小,需掌握原粒坯入榨温度,含水分7个以内,
才能更好地发挥榨油机的作用。1969年推广使用M623B型螺旋式榨油机。这种榨油机使料坯在
榨膛内连续向前推进,在动态挤压作用下榨取油的榨油机。螺旋榨油机能连续作业,一般大
豆榨两遍,花生、菜子、蓖麻子榨3遍。出油后的渣饼薄而小,便于综合利用。但榨膛内主要
工作部件易磨损,需经常拆换,增加了作业成本。到1985年农村推广使用榨油机4680台,全
省榨油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七、畜牧机械
(一)割草机
黑龙江地区1920年从国外引进畜力牵引割草机。1950年也从苏联引进过畜力割草机。19
55年,牧区开始推广使用国产9G—201型牵引式单刀割机草,与东方红—28拖拉机配套。适用
于平坦的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场,到1985年农村推广使用561台。为了充分利用动力和提高作业
效率,可将2—3台单刀割草机串联成机组作业,也可与搂草机联合作业。其优点是割茬整齐
,单位割幅所需功率较小;缺点是对牧草不同生长状态的适应性差,易堵塞。由于切割器在
作业时振动大,限制了作业速度的提高。1979年推广使用了9GSH—2.1型侧悬挂割草机,与
手扶拖拉机配套。1982年甘南县建华村试用了旋转割草机。国产旋转割草机,受到人工草场
和高产天然草场用户的欢迎。
(二)搂草机
1920年就从国外引进与割草机相配套的畜力牵引搂草机。1950年从苏联引进过畜力搂草
机。1955年,牧区便开始推广使用国产9L—9.0型横向搂草机。这种楼草机工作幅比较宽,
搂集草条的大小由人工控制,适合平坦的大面积天然草场作业,在牧区普遍使用。到1985年
农村推广使用340台。横向搂草机是最早推广使用的搂草机,结构简单,操作容易,集草效果
好,漏草率低;但草条杂草多,草条较紧密,不利于干燥。1979年后曾试用侧向搂草机,在
高产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场搂草,由于质量问题,未推广使用。
(三)集草器
1955年,推广使用了JC-3.0型前悬挂式集草器。悬挂在东方红—28拖拉机的前端,能
把草场上晒干的草集成堆,又能短距离运送干草,还可把小堆干草运送到堆垛处。工作幅宽
3米左右,每次集草量300—500公斤。集草器结构简单,对地形的适应性好。但在作业中易使
牧草堵塞拖拉机水箱,使机器发热。
(四)垛草机
1955年,推广使用了9DC—0.3型液压推举式垛草机。悬挂在拖拉机的前端,工作幅宽2
.5米左右,每次推举量约300公斤。能将集草器堆成的草堆,垛成4、5米高的大垛。草垛紧
密度大,以减少牧草营养成分损失,利于保管。垛草机各主要工作部件均系螺栓联结,拆卸
方便。换装附件还可以完成装肥、装煤等其他作业,可以一机多用。
(五)铡草机
1966年,开始推广黑龙江省设计生产以电机为动力的铡草机。机型有9Z—0.9型、9Z—
0.95型、9Z—1.1型(原型号ZC—0.9、ZC—0.95、ZC—1.1型),到1985年农村推广使
用4万台。9Z—0.9型和9Z—0.95型铡草机推广使用量较多,也比较普遍,深受用户欢迎。
9Z—0.95型铡草机,是一种铡切谷草、稻草、青草等饲料和铡切玉米、麦豆等作物秸杆较好
的铡草机。铡草长度平均16毫米,碎草抛送距离7—8米,每小时生产950公斤。机械结构简单
、紧凑,使用调节方便,功率消耗较少。
(六)粉碎机
1955年,开始推广使用国产粉碎机。1966年推广使用黑龙江省研制生产的粉碎机。到19
72年粉碎机有二十几种型号,经选型鉴评,保留了锤片式粉碎机,到1985年农村推广使用各
种粉碎机4万台。全省农村牲畜饲料粉碎机,普遍使用锤片式。推广使用FS—444型、FS—62
0型、FS—450型、FS—480型、FS—430型等5种粉碎机。FS—444型、FS—620型、FS—450型主要用以粉碎玉米秸、豆秸粗饲
料和玉米、麦类精饲料;FS—430主要用以粉碎豆饼;FS—480型能铡切谷草、稻草,也可粉
碎各种秸棵青饲料和粗饲料。FS—444型、FS—620型、FS—450型粉碎机,为了便于粉碎各种
作物茎杆粗饲料,还装有旋转刀,使其先将茎秸切碎后再进行锤击。粉碎机结构简单,生产
率高,适应性广,不仅能粉碎精饲料,还能粉碎作物茎杆,操作方便,工作可靠,群众欢迎
。
(七)饲料压粒机
1973年牧区推广使用内蒙生产的9YL—306A颗粒饲料压粒机。压粒机是把粉状饲料压制成
颗粒饲料。颗粒饲料营养成分丰富、体积小,颗粒容重大、不易吸湿,便于贮存、运输和机
械化饲喂。
(八)挤奶器
黑龙江省从1976年开始有松花江奶牛,部分奶牛场使用三节拍式挤奶器。这种挤奶器有
吸吮、压挤和休息3个节拍,与小牛吸奶过程类似,但挤奶速度低,生产率不高。1977年改为
生产使用2节拍式挤奶器,挤奶速度高,群众喜欢。
(九)剪毛机
1976年,推广使用机械式、电动式软轴剪毛机。软轴剪毛机是国产的,型号SMJM—4型,
可以剪取绵羊毛或修剪牛毛和马毛的剪毛机械。机械可以移动便于无电源的牧区使用。机器
剪毛速度快质量好,农村使用较为普遍。
八、营林机械
(一)植树机
1953年,在多数林场营林生产使用引进的植树机。1960年,开始使用国产JZ—30型机引
半自动投苗植树机,与东方红—75/54拖拉机配套使用,到1985年农村推广使用168台。可以
栽植1—2年生杨、榆、槐、柳等播种苗及1年生杨树插条苗,能一次完成开沟、植苗、覆土和
镇压等4道工序。每台植树机配2台植苗员交替向苗夹放置树苗,再由植苗机构自动把苗木投
放到植树沟中,然后覆土和镇压。1台东方红—75/54拖拉机牵引3台植树机联合作业。
(二)挖坑机
1960年,开始使用国产Z5和ZB5型挖坑机,是一种植树前的穴装整地机械,又称穴状整地
机。到1985年农村推广使用68台。这种挖坑机是一种手提式挖坑机,可单人或双人操作,发
动机为5马力。可以在山地、丘陵和25度以下坡度的黄土、砂土、中砾质壤土及砂粒地区造林
和补栽树时挖坑作业。作业质量较手工好,碎土均匀,规格一致。
(三)割灌机
1960年,开始推广使用国产DGZ型割灌机,到1985年农村推广使用131台。机型是背负式
,用软轴传动,发动机背在操作者背上。这种割灌机能在35度以下的各种地形,进行割草、
割灌木、伐小径木、修枝作业,也可在营林生产中进行幼林抚育、林地清理、抚育伐木、次
生林改造、平茬作业。割灌机的发动采用单缸二行程小型汽油机作为动力,割幅宽一般在1.
5—2米之间。
(四)幼林除草机
1953年,部分林场使用引进的幼林松土除草机,用拖拉机牵引。1960年,开始推广使用
国产JC—10A型机引幼林除草机。主要用于平原地区农村和林场的幼林中耕抚育、行间除草、
松土和培土作业。到1985年农村推广使用265台。
九、渔业机械
渔业机械推广使用的有两种,一是增氧机,二是颗粒饲料机。
(一)增氧机
1982年,在农村养鱼专业户中开始推广使用叶轮式和射流式增氧机,到1985年推广使用
1000台(其中叶轮式增氧机90%以上)。叶轮式增氧机,是增加水中溶氧量的装置。主要是通
过机械方法加强水与空气的接触、混合,并通过池水上下对流使氧气溶入水中,从而增加水
中的溶氧量,使水中的氨、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逸出水面,从而净化水质。
(二)颗粒饲料机
1984年,在农村部分养鱼专业户中开始推广使用SLD—Z200型颗粒机。颗粒机能将配合粉
状饲料经加水、搅拌、输送、挤压、切粒等过程加工成粗度整齐和成分均匀的颗粒饲料,可
用来喂对虾及各种咸、淡水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