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联合收割机
1948年,黑龙江省国营农场,首先从沈阳“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曳引机管理所”接收4台
联合收割机,开始应用于农业。1949年从苏联进口14台联合收割机。到1957年,黑龙江省拥
有进口联合收割机824台。国营农场每万亩耕地有1台联合收割机。1958年开始配备国产《云
—4.9牵引式联合收割机。1965年配备国产ZKB—3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国营农场配备数量
大,每2200亩小麦面积配1台联合收割机。1971年以后,黑龙江省机械工业生产大量联合收割
机,提高了自我武装能力。到1978年,全省装备了联合收割机1万台,其中国营农场9000台,
农村人民公社1000台。农村的联合收割机主要分布在边境、麦豆产区。1979年克山县北联公
社黎明大队,使用联合收割机,小麦面积从4000亩扩大到8500亩,占耕地90%。联合收割机使
边境、麦豆产区小麦播种面积大增,改变了作物结构,节省大批劳力、畜力,增加了农、副
业收入。农民高兴地说“要想富得快,拖拉机加康拜”。到1981年,全省农村已拥有联合收
割机6000台,3年时间增加近5000台,其中80%投放到基本机械化试点的生产大队。
国营农场在80年代批量引进的E—512、E—516联合收割机达3000台,CK—5联合收割机2
00台,C—12M联合收割机300台。
到1985年末,黑龙江全省拥有联合收割机20735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占全国保有量58.
9%,居全国第1位。平均每1500亩小麦面积有1台联合收割机,达到了基本实现机械化的装备
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