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

  黑龙江省从1960年建立公社农机管理站开始,就逐步发展了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工作。
    一、组建
    1959年10月,黑龙江省建立农业机械厅。1960年,地、县、社都建立了农机管理机构。 当年已有84个公社建立了农机管理站,1962年改建为农业机械分站。“文化大革命”初期被 破坏。到1971年共恢复和新建公社农机管理站983个,占全省有机社的89.7%。原国营农机站 的管理、技术干部大部分留用,以发挥其骨干作用发挥其骨干作用。
    1972年开始,农机修理和供应工作逐步下伸到公社,建立农机修、供网点,形成管供修 三结合的服务体制。1974年,全省出现了一批先进的公社农机管理站。其中有贯彻农业“八 字宪法”,大搞机械化科学种田的绥化县秦家公社;坚持农机务农,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集 贤县沙岗公社机管站;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精耕细作夺丰收的双城县幸福公社机管站;管修 供一齐抓,机械化大发展的爱辉县爱辉公社机管站;摸规律,精心维护保养农机具,实现“ 双九十”(拖拉机、农具完好率都达到90%)的望奎县卫星公社机管站;坚持自力更生办好公 社农机修造厂的克山县双河公社机管站;改革七铧犁,大搞机械中耕的绥化县四方台公社机 管站。
    1976年7月,新核定黑龙江省农机系统事业编制共1万人,其中公社农机管理站5976人, 占农机系统总人数60%。到改革前1982年,全省公社农机管理站共有1143个,职工人数发展到 6047人,加上公社修、供网点人数共9235人,组成了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的专业队伍。
    1982年以后,农业机械以户营为主,根据上级文件和省委指示,将原来公社农机管理站 、修理、供应网点一律改建为“三结合”的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并根据国家农牧渔业 部《关于公社农机服务站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公社农机服务站性质是:为农林牧渔业生 产、农业建设和农民生活服务的农机经营单位,是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 体,在经济上和经营上有自主权。在此基础上,黑龙江省从本省实际出发,作了某些补充规 定,即公社农机管理服务站,要受县(市)农机管理部门和公社管委会的双重领导,是以农 为主的综合服务性企业。同时承担本公社范围内的农机管理任务。并规定农机管理服务站要 接受国家计划指导,遵守国家政策,实行独立核算,盈亏包干。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经 济责任制,广开服务门路,提高经济效益。原来国家拨给农机管理站的事业费照发,由农机 管理服务站统一使用。对在经营过程中,资金发生困难,并具备贷款条件的,可给予贷款支 持,实行存贷分开。
    到1985年,黑龙江省已经建成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943个,拥有职工4378人(包括修、供 网点职工在内),机具设备5990台(件),房屋84.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净值4923万元,自 有流动资金1712万元。
    二、服务范围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商品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农业机械化的服务领 域不断扩大。在许多地方的农机管理服务站,早已突破了管、供、修“老三样”的服务范围 ,成了农村农、工、商的服务中心。据1985年不完全统计,农机服务项目已达30多种,近百 项。全省乡(镇)农机服务站,已建供油点710个,保证了80%农机户的用油量;为农村代购 农机零配件826万元;协助各级农机服务组织修理大中型拖拉机26435台,占全省修理总数的 89.5%,帮助和参与修理小型拖拉机19295台,机引农具75111台(件);培训小型拖拉机驾 驶员近4万人;推广了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机械铺膜、机械深施肥、精量播种等多种 农机生产新技术近6万亩;推广节油技术限位器6万套,金属清洗剂250吨。并面向社会,组织 农机队伍(机械和人员)开展运输、基建、加工、修理等项服务,协助单位和个人从事合法 的开发性生产,如小煤矿、小金矿、生产珍珠岩、挖养鱼池等。此外,还开展农民生产、生 活所需的各项服务。
    三、经济效益
    1982年以前,公社农机管理站是国家事业单位,为农民服务是无偿的,不计盈亏。1982 年以后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实行国家所有,企业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内部根据不同 的服务项目,推行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取得了明 显的经济效益。1982年,全省公社农机修理、供应网点,除国家补贴200万元之外,还经营亏 损179.9万元。1983年扭亏为盈,不仅不要国家补贴,还盈余80万元,1984年盈余252万元, 1985年盈余381.8万元。
    在1982年改革前,各地调查统计,全省有348个公社机管站,占机站总数1/3,由于没有 固定的办公室和服务设施,常年背着包工作,被称为“背包站”。经过改革和机站职工艰苦 创业,边服务边建设,到1985年,所有“背包站”都建设了自己的服务基地,取得很好的经 济效益。如哈尔滨市王岗乡农机管理服务站原来基础薄弱,1982年成立了农机联营运输公司 ,把全乡65个农机运输专业户组织起来,由公司统一办理养路费、工商管理费、交通管理费 、保险费和行车运单等有关事宜,既帮助国家管理部门收了各种费用,又方便了农机运输专 业户,服务站还增加了收入。1983年盈利5万元,1984年盈利9万元,1985年盈利11万元,加 强了服务站自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