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村队属保养间
1958年,农业机械下放给集体经营,一个管理区或几个管理区设立一个机耕队。全 省有
5个机耕队建设了保养间。1962年农业机械经营又上收为国营,机耕队的保养间数量减少了,
农业机械集中到公社农机站修理厂修理。1962年3月统计,全省有集体保养间295处,配有拆
装工具、零件清洗器具和卡尺、片规等。维修保养活动主要由拖拉机驾驶员和农具手承担,
农忙时随拖拉机下地,亦工亦农。
1966年7月,国家又提出推行农业机械化要以社队自办为主的方针。全省有机械的生产大
队纷纷建起机械保养间。据统计,到1967年末全省大队经营的保养间已达127处。如爱辉县用
两年时间,为全县59个生产大队装备了保养间,有2/3的保养间配备了台钻、手电钻、电焊
机、砂轮机、气泵等设备。作到了“大修在县、小修在社、保养在大队”。相继还有双城、
宁安、望奎、富裕等县也都在有机械的大队组建了机械保养间。这些县基本形成了县、社、
队三级修理网。但是,缺乏资金,影响了保养间的发展,到1970年末全省才有75处,而1973
年有农业机械的生产大队9179个,仅有保养间303处,占有机械大队数的3.3%,维护保养能
力与农机化发展很不协调,直到1978年才达到2526处保养间,技术队伍7030余人。
1982年以后,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大部分机耕队被撤消,保养间也多被变卖,只有
少数保留。据统计1982年全省有741处,1983年减到382处,到1985年仅有184处,集体工人8
54人,修理用各种工具设备400台(件),平均每处保养间仅有2.2台(件)。维修保养任务
,除包车组自己完成一部分以外,技术难度大的部分,由乡农机管理站修理厂或专业修理户
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