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章 农机修理

  黑龙江地区农村,长期用于农田生产的主要工具是以人、畜为动力的铁木结构旧式 农具 。这种农具构造简单,修理容易,随时随地可以修理。社会上尚未形成专门的修理服务部门 。人民政权建立后,先进的农业机械在农村得到推广使用,不仅机械数量增加,品种增多, 机械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需要提高修理技术水平,科学地管理好农业机械的修理。
    1959年,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厅建立后,参考苏联和国内机械化农场的经验,逐级建设了 修理企业,并强化管理业务,逐渐形成适应黑龙江省农村的修理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各种机 械的修理时间,修理内容,修理种类,采取不同的修理方式方法进行修理。随着社会经济技 术的进步,不断完善技术定额,核算修理费用,构成了系统的管理。修理工作由过去主要靠 手工操作,进展到主要用机械操作,为缩短修理周期,提高修理质量,降低修理成本,如期 完成修理任务,奠定了新的物质技术基础。进入70年代以后,为适应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的 需要,农机修理企业开始应用高新技术,更新工艺装备,推行现代管理,不断完善了服务功 能。随着全省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减少农民和农机专业户的经济负担,在修理 体制、修理方法和修理费用上,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