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7月,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转发了农业机械厅《关于农业机械配件分级生产 、分级
管理试行方案》。该文件规定对拖拉机配件生产,必须采取“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分批下
放”的办法。产品目录划分有67类2872项配件。占配件总数66%的精密加工和工艺要求高、造
型复杂、材质特殊的件,由省统一组织生产,统一管理。有17类464项,占配件总数34%的一
般配件,由地区自行组织生产和管理。1961年又下放了27类1000项,占配件总数的50%,由地
方企业自行组织生产。当时农机修理企业的产品制造能力尚处于建设阶段,全省有31处,仅
能承担本企业修理拖拉机和农具时需自配的下放件,如非标准的螺栓、螺帽、垫圈、垫片、
间管、木瓦、卡箍等工艺要求不高的简单配件,又多数是属于企业所在地的自产自销配件。
到1965年全省64个市、县属修理厂仅能生产下放配件200种、100万件,其中主要是农具配件
,如集贤修理厂生产的犁铲,克山修理厂生产的镇压轮,哈尔滨修理厂生产的脱谷机凹板,
孙吴修理厂生产的播种机和镇压器的配件等。到1968年有68个修理厂承担了省管配件的生产
,如双城修理厂生产的缸盖、油泵芯套、轴承等达30余种2400余件;富锦、尚志、绥棱修理
厂生产东方红—54/75拖拉机的缸体,年产量近千件;依安、林口、肇州、集贤等修理厂生
产的支重轮、驱动轮、犁铲等铸钢件产品,年产量达到万件。双城、呼兰、富裕、密山、海
伦、林甸、兰西、五常、哈尔滨9个市、县修理厂年产19.7万套轴承。
全省农机修造企业生产农机产品,正式纳入国民经济计划是从1970年开始的。到1972年
,有73个厂承担制造任务,占农机修造厂总数的82%。共生产拖拉机、内燃机配件14.09万件
。仅滚珠轴承就有7909、408、409、2712K、92412、7518、716913、700409、45×8滚针等共
9条生产线。
爱辉农机修造厂的轴承产品是以修为主,以造为辅。全省10处修造企业总计轴承产量可
达到22.4万套,珠粒、滚针产量可达120万粒。
1972年国家定点的哈尔滨、双城、绥棱、海林等4处农机修造厂,实现了生产东方红—5
4/75拖拉机球墨铸铁曲轴1000根,驱动鼓、被动鼓各3000只,气缸体500只,燃油泵芯套10
万只,轴承5万套,球墨铸铁引导轮轴5000根的产品产量目标,缓解了这几种配件供应紧张的
局面。同年,全省农机具冬检期间出现了配件急缺的形势。各县、市厂安排自制件生产,共
生产了各种配件757.6万件。如双城修造厂生产了拖拉机配件30多种2400多件,轴承3种1.
2万套。爱辉修造厂生产后桥壳、元宝梁、小边减速齿轮等68种1.1万件,并生产关键轴承3
30套,缓解了修理缺件的局面。
1973年,全省32处修造厂生产省管配件28种,属于拖拉机和内燃机的配件,共计14.84
万件。其产品有双城、北安修造厂生产的汽缸盖;青冈修造厂生产的活塞;哈尔滨修造厂生
产的曲轴;双城修造厂生产的油泵芯套;方正修造厂生产的出油阀;哈尔滨修造厂生产的高
压油泵凸轮轴;密山修造厂生产的调速器总成;肇东修造厂生产的水泵;拜泉修造厂生产的
发电机;讷河修造厂生产的大灯总成;泰来修造厂生产的机油散热器总成;青冈修造厂生产
的空气滤清器总成;海伦修造厂生产的引导轮轴;肇东、肇州、依安、延寿、集贤等修造厂
生产的支重轮;林口修造厂生产的驱动轮;绥棱修造厂生产的驱动鼓与被动鼓;龙江、爱辉
、密山、宾县等修造厂生产的圆柱齿轮;穆棱、龙江、爱辉等修造厂生产的小减速齿轮;虎
林、德都修造厂生产的花键轴;绥棱、富锦、尚志、双城修造厂生产的机体;齐齐哈尔、牡
丹江修造厂生产的油底壳;杜蒙、安达修造厂生产的变速箱壳;安达、爱辉修造厂生产的后
桥壳;延寿、富锦、东宁修造厂生产的外平衡臂;泰来、宁安、牡丹江修造厂生产的后轴;
延寿修造厂生产的主动齿轮轴承座;五常修造厂生产的机油泵等计划内产品。这些修造厂是
全省拖拉机、内燃机配件的重点生产厂家。
同年,中共黑龙江省委要求,农机工业生产要以“两配两力”(即配套、配件、动力、
运力)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省内自给率。全省农机修造企业也为实现省委的号召作出努力。
到年末统计,全省有66个农机修造厂共完成拖拉机、内燃机配件30种19万件。农具配件9种3
8.3万件、钢水1120吨。1975年共生产拖拉机、内燃机配件31种,占全省计划内主要配件品
种56种的55.4%。产量为21万件,占全省计划内主要配件产量1071万件的2%。生产计划内农
具配件主要品种12种,占全省计划内主要配件品种22种的54.5%,产量为171万件,占全省计
划内农具主要配件产量1372万件的12.5%。1976年,根据中共黑龙江省委提出打好农机大会
战的要求,维修配件产量比1975年增长15.7%,拖拉机、内燃机配件品种已达到36种,占这
类主要配件50个品种的72%。农具配件品种达到15种,其中讷河、肇东、林口、集贤、阿城、
七台河、林甸、海林、宁安、北安、拜泉、呼玛等县、市修造厂生产的五铧犁配件;望奎、
木兰东兴、七台河等县、市修造厂生产的圆盘耙配件;讷河拉哈、克东、青冈、龙江、望奎
、孙吴、海伦、鹤岗、明水、萝北、同江、饶河等县、市修造厂生产的24行、48行播种机配
件;呼兰、巴彦等县修造厂生产的龙江1号播种机配件;哈尔滨、孙吴、宁安、大杨树等县、
市修造厂生产的联合收割机配件;绥滨、萝北、桦川、汤原等县修造厂生产的脱谷机配件;
鸡东、兰西等县修造厂生产的大车配件;海伦、宁安等县修造厂生产的小型脱谷机配件;北
安县修造厂生产的面粉机配件;鸡东县修造厂生产的榨油机配件;五常拉林修造厂生产的水
泵配件等等,占全省农机具配件计划26种的57.7%,全年修造企业共完成农具配件121万件。
1977年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局对农机配件品种进行了调整、细化,列入计划目录的拖拉机、内
燃机配件为89种。农机修造企业参加生产的有69种,占计划品种的77.5%。列入计划目录的
农具配件为34种,农机修造企业参加生产的有17种,占计划品种的50%。全年完成农具配件2
7.6万件。1978—1979年由于大中型农机具在农村应用量减少,配件市场的需求也明显下
降,企业的产品结构开始转向小型农机具配件生产。到1980年全年完成拖拉机、内燃机配件
251.4万件;完成农具配件23.5万件。1981年完成拖拉机、内燃机配件249.6万件,完成农
具配件35.4万件,比1980年增加了11.9万件。
1981—1982年,在全省修造企业开展产品质量整顿的基础上,提高了产品竞争能力。据
统计,哈尔滨农机修造厂生产的曲轴,1981年订货3600根,1982年订出7600根;方正县农机
修造厂的油嘴头、出油阀,1981年订货6.1万个,1982年订货8.5万个;依安农机修造厂的
水箱,1981年订货4700只,1982年订货6900只;汤原农机修造厂的磁电机,1981年订货2900
个,1982年订货3500个。这些产品中,曲轴、油嘴头、出油阀产品,经黑龙江省经济委员会
对同类产品检查,都好于专业生产厂的产品。这两年,县农机修造厂的产品产量比1980年有
所提高,取得较好的成果。1983年拖拉机、内燃机配件产量为232万件,农具配件产量为53万
件;1984年拖拉机、内燃机配件产量为235万件,农具配件由于小型拖拉机的农具不配套,大
型农具作业又减少,故配件需求也下降,企业以需定产,仅生产了39万件;1985年拖拉机、
内燃机配件产量为256万件,农具配件继续下降到23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