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1962年,黑龙江省农机供应系统按计划调拨农机物资,经销额很小。1962年,农
机公司经销的农机物资实行计划分配,拖拉机、大农具的分配权在省计划委员会、农业委员
会和农业机械厅。当时需求量大,而资源少,农机公司不能根据需要组织购销,只能按照行
政主管部门的分配计划组织进货和付货。年进货与销售额分别为7551万元和7519万元,大中
型拖拉机销售量只有1144台。农机公司不能自主确定购销额,购销额的增减变化取决于上级
主管部门计划分配的数量大小。
1973年,黑龙江省开展“两配、两力”会战,将运力所需的胶轮大车和手推车列为重点
,对工厂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能力。工厂生产能力上去后,货源充足,销售量大增。胶
轮大车的年销量,1971年为4126辆,1973年增至17278辆,1974年增至24268辆。手推车1971
年销62425轮,1974年增至149975轮,1978年增到253411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务院
将东北三省列为商品粮基地和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点,拨给大批农业机械和低息贷款。黑龙
江省农机公司1979、1980两年的年购销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979年,购销额分别是7.5亿
元和7.4亿元,1980年为7.4亿元和7.5亿元。这两年销售的大中型拖拉机最多,分别为82
98台和11457台。销售的联合收割机也最多,分别为981台和2160台。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农民按照生产规模,要求购买小型拖拉机。于是小型拖拉机的需
求量增大。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市场出现了产大于销的新形势。1984年,行政部门不再分
配指标,实行以需定销。1985年,小型拖拉机的销售量达到35397台,创最高年销量。而大型
机械销售减少,1985年,购销额分别降至34297万元和3550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