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仓 储
1961年,黑龙江省商业部门移交给农业机械厅库存6000万元的农机物资,仓库面积1.4
万平方米,仓库面积少,远不能满足需要。为应急需,临时租、借仓库2万多平方米。但仍有
3300余吨,价值2700余万元物资露天存放,风吹雨淋。1963年检查因商品不能入库造成损失
达900万元。这一情况引起了国家和省主管部门重视,1964年开始安排基本建设投资建库房。
1964年,农机公司系统学习大庆商品保管“五五化”(商品以5个为一组摆放,排列整齐
,过目成数)先进经验。1965年在拜泉县农机供应站召开现场会,全面推广。各级农机公司
(站)仓库均建立起划货区、分货架、定货位、分清好的、残次、积压、报废商品,实现了
分别建帐、单独保管;做到了帐、物、架(位)3方面的目录、代号、顺序号一致;商品排列
整齐,五、十成行,角角相对,行行成线,过目成数,一目了然;在货区、货架和货位上,
设有计算板和标签(注明名称、单位、单价、规格、产地和代号),达到了当日数字一口清
,帐、卡、物相符。
“文化大革命”砸烂了仓储管理制度,造成物资管理混乱。1971年,省农机公司拟定了
《仓储管理作业规范》,注意抓了严格验收,合理存放和科学管理3个环节,使仓储工作又恢
复了“五五化”的管理水平。1975年,又制定《农机商品保管制度》试行办法,1981年将仓
储工作纳入“六好企业”评比内容。到1985年,县以上农机公司共建库房217636平方米,乡
、镇农机供应站共建库房15263平方米,已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