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农机专业教育
黑龙江省农机专业教育,随着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同步发展起来,既办训练班也办正
规学校。
1949年,东北农学院在筹建过程中,办起了农业机械专修科,为农业机械化事业培养第
一批技术干部。同年,东北公营农场管理处成立技术训练班。1950年,东北农学院成立农业
机械系。1953年,东北公营农场管理处技术训练班正式改建为哈尔滨农业机械化学校。1955
年,黑龙江省农业厅在克山县开办垦荒拖拉机驾驶员训练班,在克山县古城拖拉机修理厂办
拖拉机修理工训练班。1958年,黑龙江省农业厅在黑龙江省农业干部学校内附设农机班,为
农业机器拖拉机站培训农机管理干部,第一期培训的是各县主管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县委书记
和县长,省委主管农村工作的书记李剑白讲了第一课。同年又成立了黑龙江农业机械化学院
。为了培训拖拉机驾驶员,多数县因陋就简办起农业机械训练班(校),松花江、牡丹江和
嫩江地区及哈尔滨市先后建立地(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培养中等农业机械技术人才。
1959年,国家农业机械部建立佳木斯农业机械制造学校。1962年,国家再次办站后,全
省筹建5所农机技工学校,统一培训拖拉机驾驶员和修理工。1972年黑龙江省恢复和筹建6所
地(市)农机技工学校。同时佳木斯农业机械制造学校下放归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局领导。19
73年国家农林部提出“要恢复和建立县农业机械化学校,设立长期固定的农业机械化训练班
(校)”的要求后,各县农业机械化训练班(校)相继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78年,全省建
立地(市)农机技工学校8处,县农业机械化学校72所,基本上达到每个地区和每个县有一所
培养农业机械化人才的学校。这一年,佳木斯农业机械制造学校升格为佳木斯工学院,改属
黑龙江省机械工业厅。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黑龙江省进一步加强了农机专业教育工作,整顿和充实
了教育培训阵地:将绥化和嫩江两地区农机技工学校分别改建成省属农业机械化学校,培养
农业机械化中等专业人才。将牡丹江和松花江两地区农机技工校分别改为黑龙江省牡丹江农
机技工校和黑龙江省松花江农机技工校,为全省农业机械系统培训农业机械化技术工人。在
原地区农机技工校的基础上建立佳木斯、伊春市和绥化、黑河、大兴安岭5所地(市)农业机
械化干部学校,没有农业机械化干部学校的地(市)分别依托所在地农机技工校或农业机械
化学校附设农业机械化干训班,省农业机械化干训班设在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学校。佳木斯
市和绥化、黑河、伊春地区农业机械化干部学校还前后开办农业机械职工中专班。整顿县农
业机械化学校,加强基础建设。到1985年,黑龙江省农机系统已经拥有3所农业机械化中等专
业学校,2所农机技工学校,5所农业机械化干校和74所县农业机械化学校,还有东北农学院
农业工程系和中专校开办的大专班,构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种功能的农机教育格局。此外,
国营农场还有自身的培训体系,共同为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培训了大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