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学校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坐落在哈尔滨市南郊王岗镇,是为农机战线培养中等技术人才 的专业学校。1957年以前,毕业生实行全国分配,以后由省内分配。
    这所学校的前身是东北公营农场管理处技术训练班,创建于1949年11月,技术训练班的 主要任务是培训提高国营农场在职拖拉机驾驶员,每期3个月,共办了3期,全国第一个女拖 拉机驾驶员梁军是第2期学员。1950年8月,从哈尔滨市王兆屯迁至王岗镇,改称国营农场干 部训练班。1951年8月,国营农场干部训练班改为国营农场技术学校,下设机械科和会统科, 从社会招收初中和高小毕业生,分设速成班、初级班和中专班,自1952年起,只招收初中毕 业生。中专班学制:农业机械为3年,会统班为2年。1953年1月,学校改名为哈尔滨农业机械 化学校。同年11月归属东北农学院领导,改称东北农学院附设农业机械化学校。1954年,黑 龙江省查哈阳机耕学校中专班,1957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农业机械学校农机专业及部分教师先 后并入东北农学院附设农业机械化学校。1957年7月,改属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厅领导,校 名改称黑龙江省哈尔滨农业机械化学校,1958年曾在这所学校的基础上组建四年制东北农学 院农业机械化分院,农业机械化校改为分院的中专部,隶属东北农学院。1959年9月改称黑龙 江农业机械化学院附设农业机械化学校,隶属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厅,同年1月改属黑龙江 省农业机械厅领导。1963年8月,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学院与东北农学院合并,恢复黑龙江农 业机械化学校。
    黑龙江农业机械化学校从建立到“文化大革命”前,曾先后设置过农业机械化、农业机 械修理、农业机械制造、经营管理及财会等专业。1967年黑龙江农业机械化学校下放给哈尔 滨市管理,1968年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黑革生字(68)046号》文又将其划归黑龙江生产建 设兵团领导。兵团即将学校撤销,教职工中绝大部分被分配到各国营农场,全部校舍被兵团 总医院占用,学校原有的设备、图书资料、仪器、车辆等均被调出,学校被停办达3年之久。
    1972年7月,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复校,定名为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学校,隶属黑龙 江省农业机械局领导。1973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120人,学制2年,设农业机械化、农业机 械修理和农机财会3个专业。1976年曾试招“社来社去”生79人,1977年根据国家教育部“关 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改革经“群众推荐”招生,实行“统考统招”的办法 。1978年,这个学校根据国务院农业机械化领导小组决定,派遣首批4名人员赴西藏自治区参 与援建自治区农业机械化学校。1980年起,这个学校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实行 多层次、多渠道办学,发挥学校多功能作用。开办电视大学教学班,设农业机械化和经济管 理两个专业,并与哈尔滨科技大学合办了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和电子计算机专业两个大专班 。同年,派遣第二批4名人员赴西藏自治区参与援建自治区农业机械化学校,首批4名援藏人 员返校。这一年,这个学校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981年经黑龙江省 政府同意,在该校附设农机化干部培训班,承担全省农机干部培训任务。先后举办了地、市 级主管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领导和农业办公室主任,各级农机科(局)长,各人民公社书记、 主任,各县(市)农机修造厂长、农机公司经理等各级领导干部训练班以及修造厂会计、农 机公司会计、农机修理技术员、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师资训练班,共18期,达1265人次。1982 年还受国家农业部委托为北方9省培训县农业机械化学校联合收获机师资85人。同年,第二批 援藏4名人员返校,前后两批赴西藏自治区参与援建自治区农业机械化学校人员共同完成了制 定总体规划,筹建实习工厂和实验室,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各种规章制度,编写教材 、制作教具,培训各级农机领导干部、农机师资等任务。1984年,该校开始实行定向招生、 定向分配的制度。同时又增设了农机监理专业,农业机械化专科班及拖拉机、汽车维修师资 班,这3个专业(班)均招收高中毕业生。农机监理专业、拖拉机及汽车维修师资班学制为2 年,农机化专科班学制为3年。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强化系统工程、企业管理、技术经 济、机制概论等课程。增开选修课,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开展专业调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在以田间作业机械化为主的基础上,充实畜牧机械化、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 农村运输机械化等教学内容,为农村致富提供新技术,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性。开辟 第二课堂,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并使之增长才干。如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和读书活动, 举办学术讲座和报告会,成立电工小组、诗社、摄影社、书画社、日语协会等。参加第二课 堂活动的学生占全校学生的70%。从1985年开始,改平均发放助学金的办法为助学金、奖学金 相结合的发放办法。将原助学金分成50%按助学金发放,50%按学习成绩评定等级发放,奖优 罚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985年,学校除中专班外,还设有大专班、电大班以及与外校联合办班。共有在校生83 9人,教职工332人,其中专业教师89人,内含副教授4人,讲师54人,助教17人,教员14人。 设有两个燃油、两个电气以及液压、发动机、磨轴、镗瓦、喷涂、配气、活塞连杆、镗缸、 振动堆焊、粘接、火焰喷焊、零件鉴定、汽油、底盘、马力、农业、电子计算机、农机、公 差测量、金相、物理、普通化学、分析天平、材料性能、电测、电子、电路、模型等32个教 学实验室。还有录像机、摄像机、放映机、书写投影仪、半自动幻灯,以及照相、翻版、洗 印和复印等设备。
    学校图书馆设有教师资料室、学生阅览室,藏书6万余册,财会专业科还单设有专业资料 室。
    学校恢复了实习工厂和农场。实习工厂有焊工、锻工、铸工、钳工、车工、铣刨等6个车 间;实习农场有耕地2850亩。
    学校教学和生活区共占地420亩,建筑总面积4.7万余平方米,另有1处占地90亩的体育 场。
    36年来,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共为黑龙江省及全国许多省市(自治区)输送了1万余 名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许多毕业生成为省、地、市、县农机战线的领导和技术骨干力量。 36年中,在该校毕业的中专生为5919人(含初级班363人);大专毕业生34名;各类培训班毕 业生和结业学员7123人,其中农机4714人,经营管理1358人,师资382人,其他669人。总计 为13076人。学校先后受国家农业部及有关部门委托,主编了全国统编中专教材《拖拉机》、 《农业基础》,协编了全国统编中专教材《拖拉机》、《机械制图》,还协编了北方6省的《 农业机械》等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