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农机技工学校

  试办国营农业机器拖拉机站时期,所需的农业机械修理工人主要由业务主管部门举办培 训班、修理厂以师带徒解决。
    1962年,第二次办国营农业机械站,出现了农机人员培训跟不上的新情况。黑龙江省人 民委员会于1963年8月给国务院《关于解决拖拉机驾驶员训练指标和经费的请示报告》中提出 :“为了培训今后所需的驾驶员,准备筹建驾驶员学校6处,修理工学校1处,每年培训驾驶 员2000人,修理工250人。”1964年经国家农业部批准筹建4所2年制农机技工学校,专门培训 拖拉机驾驶员和修理工,学校规模为每年培训1200人。后经报请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1964 年8月省人民委员会正式批准,全省建立5所2年制农业机械化技工学校。在克山县古城镇新建 古城农业机械化技工学校,哈尔滨郊区望哈新建哈尔滨农业机械化技工学校,黑河地区爱辉 县新建黑河农业机械化技工学校;恢复原省属海伦、县属宝清2所农业机械化学校改办农业机 械化技工学校,校名分别改称海伦农业机械化技工学校,宝清农业机械化技工学校,常年在 校生2400人。培养对象主要是在农村参加劳动1年以上的初、高中毕业生,招生计划纳入全省 计划之内,毕业达到2级修理工技术水平。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和干扰,农业机 械化技工学校于1967年相继被迫停办或改作他用。
    1969年,再次将农业机械下放给社、队经营后,全省农业机械化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1972年,经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全省办6所农机技工学校。在松花江地区双城县新建松 花江地区农机技工学校,嫩江地区齐齐哈尔郊区全合台新建嫩江地区农机技工学校,牡丹江 地区牡丹江市郊区温春新建牡丹江地区农机技工学校;恢复原省属海伦、宝清、黑河3所农业 机械化技工学校,校名分别改称绥化地区农机技工学校、合江地区农机技工学校,黑河地区 农机技工学校,均隶属于地区农机局领导。1978年,大兴安岭和伊春两地、市又分别建立农 机技工学校。至此,黑龙江省农机技工学校达到8所,每地区都有1所。农机技工学校多是因 陋就简办起来的,条件相差悬殊。其中合江、嫩江、松花江、牡丹江、绥化、黑河技工校条 件较好,有学生宿舍、教室、实验室、实习工厂和食堂,伊春技工校只有3600平方米校舍, 没有教学设备、试验室和实习工厂,学生实习需到修理厂,大兴安岭技工校仅有校舍480平方 米,办学存在一定困难。
    农机技工学校的工种(专业)设置,主要是从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安 排就业的需要,并考虑到增强学生就业后的适应能力,由省农机局确定。1972年设置工种( 专业)为农机修理、农机化、机加(冷加工)和制造4个工种(专业)。招收初中毕业文化程 度的学生,学制2年。
    1979年,经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将绥化和嫩江两所地区农机技工学校撤销,改办 农机中等专业学校。
    1981年,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局为了贯彻落实198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联合下 发的《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的精神,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了合江、黑 河、大兴安岭地区和伊春市4所农机技工学校,改办农机干部学校。牡丹江、松花江两地区农 机技工学校,分别改名为黑龙江省牡丹江农机技工学校、黑龙江省松花江农机技工学校,为 全省农机系统培养技术工人,实行省、地区共同领导,以省为主。
    1982年,为了充分利用农机技工学校培训阵地,系统提高县修理厂在职青年工人的文化 水平和技术技能,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的精神,经商得省劳动 局同意,确定从1982年暑期起,松花江、牡丹江两所农机技工学校,在全省市、县农机修造 厂内部招收在职徒工,开设拖拉机修理和机械加工(冷加工)两个专业,学制1年(1984、1 985年学制改为3年)。通过1年学习,理论达到2级工水平,实践达到1级工水平。1982—198 5年,松花江、牡丹江2所农机技工学校在县、市修造厂内部招收在职徒工458名。
    1984年,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将松花江、牡丹江2所农机技工学校,改由地市农机局(总站 )全权管理。
    1985年,松花江农机技工学校与地区劳动局联合办学,当年社会招生80人,毕业后由地 区劳动局负责分配。农机技工校与地区劳动局联合办学后,学习工种(专业)均改为钳工专 业,招收初中毕业文化程度学生,学制3年。
    黑龙江省农机技工学校自1964年建立,虽经几次调整变化,仍为黑龙江省农机系统培养 了大量的农机技术工人。1964年5所技工学校,在校舍简陋,教学设备缺乏、教学人员不足的 情况下,坚持边建校、边办学,克服了重重困难,当年就开学办班。到1968年,培养出2年制 拖拉机驾驶员951人,学员的技术水平达到了3级驾驶员水平。现在这批学员已成为农机战线 的骨干力量,有的还担任了各种领导职务。1972—1978年恢复建校到1985年,8所技工学校共 为农机系统各部门输送了6442名技术工人。各技工学校还举办了各种短训班86期,培训各级 各类干部3942人次,工人4052人次。广大农机系统的干部和工人,通过培训增长了农机专业 知识和管理知识,农机干部队伍的智力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改善了对农机工作的领导,技术 工人提高了技术理论水平,增强了实践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