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农业机械化生产人员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生产人员,在1952年建立第一个国营拖拉机站时有70人,到1985年 末,已达274408人,其中乡镇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站4378人,乡镇农业机械管理站1515人,农 村集体农机人员11355人,农村个体农机人员257160人。
    
    
    
    
    1952年,松江省在桦川县建立星火拖拉机站,职工70人。1953年黑龙江省在克山县建立 克山古城拖拉机站,松江省在双城县建立双城庆城拖拉机站,年末3个拖拉机站有职工160人 。1954年,有拖拉机站13处,职工922人。1955年,拖拉机站增至16处,职工1480人。1956年 新建农业机械垦荒站10处,拖拉机站2处,年末28个站有职工7088人。
    18个拖拉机站的站长、副站长和主管机务、财务的人员,主要从国营农场和市县商调, 拖拉机驾驶员、修理工、农具手等主要来自国营农场、查哈阳机耕学校、鹤立机校,也有在 服务的集体农庄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青年中选拔实地培养的。
    10个垦荒站建立的时间集中,需要的各类人员很多,得到了四面八方的支援。国营农场 、林业、交通等部门,都协调了许多人员,还接收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农建二师的一部分转业 干部,他们中不少人成为站里的骨干。同时,还招考录用了一部分人员。省农业厅还在筹建 过程中,于1955年11月——1956年4月,在克山县举办两期垦荒训练班,培训拖拉机驾驶员和 机务人员等共2000多人。
    拖拉机站和垦荒站的站长和副站长,均由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任命。
    1957年3月,10个垦荒站改建为拖拉机站。同年9月,黑龙江省农业厅将省属28个拖拉机 站交所在市县领导,改为市县属单位,年末职工6160人。
    1958年,28个拖拉机站的农业机械下放农业生产合作社经营,驾驶人员随车到社。1958 年11月7日,中共黑龙江省委下发了黑发(58)1012号文件,要求各地委、县委督促各农场为 各县培训拖拉机手。由于各地提前做好了人员准备工作,为新增拖拉机迅速投入生产提供了 保证。到1961年末,农业机械化生产人员增到21149人,增加3倍。大量增加的拖拉机驾驶员 、修理工、农具手、座机手等技术工人,都由本市县规定条件,选拔优秀青年,通过培训或 以师带徒形式解决。省农业机械化学校1961年首届毕业生410人,是新增人员的一个来源,多 数很快成为技术骨干力量。
    1962年,农业机械上收由国家经营,驾驶人员全部上收为国家职工。
    1969年,省又开始将农业机械折价转社队经营,1970年全省转营工作结束。年末,农业 机械化生产人员36692人,其中国家职工9852人,社队集体农机人员26840人。
    1974年,全省农业机械化生产人员113929人,其中国家职工6791人,社队集体农机人员 107138人。
    1978年,农业机械化生产人员149983人,其中国家职工5828人,社队集体农机人员1441 55人。
    1982年,农业机械化生产人员239866人,其中国家职工6407人,社队集体农机人员2334 59人。
    1983年,农业机械由集体经营转为以个体(农户)经营为主,多种经营形式并存。到19 85年,全省农业机械化生产人员274408人,其中国家职工5893人,乡镇集体农机人员11355人 ,个体农机人员2571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