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研单位
1958年建立的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年末有职工65人。行署(市)于1959年开始
建立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当年6个专署(市)有5个先后建所,年末共有职工82人,县于1959
年先后建立了15个农具研究所,年末共有职工130人。到1985年末,省属所增到6个,行署(
市)所增到9个,县(市)所增到66个;科研队伍增到1548人,增加23倍,其中省属所918人
,行署(市)所195人,县(市)所435人。
全省农业机械化科研队伍,由于机构调整变化频繁,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等原因
,人员的增减变化较大。
(一)省属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1.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于1958年建立,年末职工65人。
1962年8月,将嫩江、牡丹江、合江专署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上收,分别改名为黑龙江省农
业机械化研究所嫩江分所、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牡丹江分所、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研
究所合江分所,隶属黑龙江省农业机化研究所。当年末,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含3个
分所)共有职工394人,其中科技人员140人。年末人数中省所240人,嫩江分所63人,牡丹江
分所43人,合江分所48人。
1963——1964年末,哈尔滨市农业机化研究所两易其名和隶属关系,后又并入黑龙江省
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并入时99人。
1964年,嫩江分所改为黑龙江省嫩江农业机械运用研究所,牡丹江分所改为黑龙江省牡
丹江水田机械化研究所,合江分所改为黑龙江省合江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均由黑龙江省农业
机械化研究所划出,隶属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厅。年末嫩江运用所92人,牡丹江水田所42人,
合江所56人。“文化大革命”中的1966至1968年,黑龙江省嫩江农业机械运用研究所、黑龙
江省牡丹江水田机械化研究所、黑龙江省合江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又分别放回原所在地区。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1969年划归黑龙江省科技局。1970年省成立农业机械局后,
划回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局。年末全所职工199人。1978年该所职工增至410人,1985年为436人
。
2.黑龙江省农机维修研究所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维修研究所建立于1962年,当时所名为黑龙江省海伦拖拉机修理研究
所,年末有职工14人,其中科技人员11人。
1964年,拖拉机修理研究所由海伦县迁往呼兰县后,扩建为黑龙江省农业机械修理研究
所,年末职工32人,其中科技人员25人。
1968年,黑龙江省农业机械修理研究所下放呼兰县管理。1970年2月,黑龙江省农业机械
局成立后,省又收回,年末职工55人,其中科技人员38人。
1983年8月,国家农牧渔业部农业机械化局和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局签定了《联合投资
扩建黑龙江省农业机械修理研究所协议书》,确定一套人马两个牌子。即:农牧渔业部农业
机械维修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维修研究所,部、省共同领导,以省为主。当年末职工
增至154人,其中科技人员93人。该所1985年末职工164人,其中科技人员100人。
3.黑龙江省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研究所
黑龙江省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研究所的前身是合江专署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成立于1959
年,当年末职工5人,其中科技人员4人。
1962年,合江专署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上收为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合江分所,当年
末职工48人。1964年又改为黑龙江省合江农业机械化研究所,隶属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厅,年
末职工56人。1967年,该所放回合江地区,改为地区农业机械化研究所。1980年8月,省再一
次将该所上收,更名为黑龙江省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研究所,隶属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局
,上收当年末职工89人。1985年末该所职工80人。
4.黑龙江省畜牧机械化研究所
黑龙江省畜牧机械化研究所的前身是嫩江专署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当年
末职工15人,其中科技人员9人。
1962年,嫩江专署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上收为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嫩江分所,当年
末职工63人。1964年改为黑龙江省嫩江农业机械运用研究所,隶属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厅,年
末职工92人。1966年10月,该所放回嫩江地区。1980年8月,省再次上收,更名为黑龙江省畜
牧机械化研究所,年末职工80人。1985年末该所职工84人。
5.黑龙江省水田机械化研究所
黑龙江省水田机械化研究所的前身是牡丹江专署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当
年末职工40人,其中科技人员20人。
1962年,牡丹江专署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上收为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牡丹江分所,
当年末职工43人。1964年,改为黑龙江省牡丹江水田机械化研究所,隶属黑龙江省农业机械
厅,年末职工42人。1967年,该所放回牡丹江地区,改为牡丹江地区农业机械化研究所。19
80年8月,省再一次上收,更名为黑龙江省水田机械化研究所,年末职工82人。1985年末该所
职工78人。
6.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运用研究所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运用研究所,是1980年8月省将绥化行署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上收后改建
的,上收当年末职工53人,绥化行署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的前身是松花江专署农业机械化研究
所,成立于1960年,当年末职工5人。1962年在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中被撤销,当时职工1
7人。1970年恢复为绥化地区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年末职工5人,1978年职工增至45人,1985
年末为76人。
7.黑龙江省经济作物机械化研究所
黑龙江省经济作物机械化研究所的前身,是1971年建立的松花江地区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1980年8月,由省上收,改建为黑龙江省经济作物机械化研究所,上收当年末职工39人。1
984年9月14日,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由海伦县搬迁到阿
城县,黑龙江省经济作物机械化研究所撤销,并入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
(二)行署(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行署(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的建立始于1959年,当年有哈尔滨市和嫩江、牡丹江、合
江、黑河4个专署先后建立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年末5个所共有职工82人。松花江专署所是19
60年建立的,年末有职工5人。
1962年,在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中,省将嫩江、牡丹江、合江专署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上收为省属所,撤销了松花江、黑河专署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1963年,省将哈尔滨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上收为省属所。1964年8月放回哈尔滨市,改名
哈尔滨市蔬菜机械化研究所。同年11月,并入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并入职工99人,
其中科技人员42人。
1964年,成立黑龙江省黑河农业机械化研究所,隶属黑河专署农业机械局,编制20人。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1962年省上收的嫩江、牡丹江、合江专署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先后放回原地区,仍为地区研究所。
1970年,全省8个地区中,松花江、绥化、嫩江、牡丹江、合江、黑河6个地区设有农业
机械化研究所,共有职工195人。1972年建所的有伊春地区、齐齐哈尔市和鹤岗市。1973年建
所的有哈尔滨、鸡西、双鸭山市和安达特区。1974年,大兴安岭地区建所后,全省6个省直市
、特区和8个地区,都设有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年末职工471人。
1978年撤销安达特区,成立大庆市,1979年大庆市成立农业机械化研究所。1979年伊春
地区改为伊春市,原伊春地区农业机械化研究所随之改为伊春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1980年,省将嫩江、合江、牡丹江、松花江、绥化行署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上收为省属农
业机械化专业研究所。
1985年末,7个省直市(哈尔滨、齐齐哈尔、鸡西、鹤岗、双鸭山、大庆、伊春)、2个
行署(黑河和大兴安岭行署)都设有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共有职工195人。
(三)县(市)农具研究所
黑龙江省1959年有呼兰、阿城、宾县、富裕、讷河、拜泉、依安、克山、林甸、泰来、
肇源、青冈、双鸭山、汤源、依兰等15个县市建起了农具研究所,年末共有职工130人,其中
科技人员42人。
1960年末,有48个县建立了农具研究所,年末共有职工356人,其中科技人员125人。19
61年49个县建所,年末共有职工257人,其中科技人员182人。
1962年,在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中,撤销35个县农具研究所,保留了呼兰、五常、双
城、讷河、拜泉、依安、克山、泰来、肇东、望奎、绥棱、富锦、桦川、汤原14个县农具研
究所。年末14个所共有职工193人,其中科技人员57人。1964年,保留的14所县农具研究所,
在进一步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中,全被撤销。
1970年,县(市)农具研究所相继恢复,有的县(市)是新建。年末有60个县(市)设
有农具研究所,共有职工323人,其中科技人员141人。1978年,全省69个县(市)建有农具
研究所,年末共有职工613人,其中科技人员244人。1985年末,全省66个县(市)所共有职
工435人,其中科技人员249人。
二、试验鉴定单位
黑龙江省农业厅,于1958年成立了黑龙江省农业机械鉴定站,年末职工12人。1959年10
月,鉴定站划归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厅。
1960年,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厅在海伦县建立了黑龙江省海伦农业机械化试验站,年末职
工98人。同年,双城、呼兰、五常、肇东、望奎、克山、讷河、依安、泰来、富锦、汤原、
桦川12个县建立12个县属农具试验站。这12个站在1964年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中,全被撤
销。
1964年,黑龙江省海伦农业机械化试验站与黑龙江省农业机械鉴定站合并,改名黑龙江
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
1984年,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由海伦县迁往阿城市。原设在阿城市的黑龙江省
经济作物机械化研究所被撤销,其人员并入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年末职工95人,
其中科技人员53人,1985年末该站职工92人,其中科技人员5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