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耕地分布和土类

  清末以前,耕地主要分布在松花江、牡丹江、嫩江等江河沿岸和交通要道附近。以后随 着人口的增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到本世纪80年代中期,已遍布全省14个地、市,79个县 (市)。90%的耕地分布在中、西部松嫩平原和东部的三江平原。耕地坡度大部分在5度以下 。在耕地中,有机质多,自然肥力较高的土壤占70%以上,主要有:
    一、黑土
    结构好,肥力高,农民把这种土壤叫作“地眼”或称为“宝地”。主要分布在北起嫩江 、北安一带;向南沿滨北、滨长铁路两侧延伸,包括海伦、绥化、巴彦、呼兰、宾县、阿城 、五常、双城等县市;在三江平原的富锦、集贤一带也有黑土分布。黑土面积占全省耕地总 面积的31.34%。黑土层一般为30—70厘米,低平地黑土层深达1米以上,岗坡地水土流失重 的地块则少于30厘米。黑土的自然养分含量丰富,初垦时有机质含量高达10%以上,全氮量0 .14—0.32%,全磷含量0.12—0.23%,全钾含量23%。土壤团粒结构多,土质松软,保水 保肥性能好,适宜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等多种作物,是全省小麦、大豆主要产区。但开垦 以后,在人为活动影响下,土壤肥力向着两种不同方向发展:一种是只用不养,施肥少,耕 作管理不善,加之土壤侵蚀等因素影响,耕地肥力日趋下降。据调查,开垦20年的耕地,有 机质含量由11.82%减少到7.54%,开垦40年的减少到5.94%;全氮全磷和代换性钾也相应减 少;土壤容重增大,总孔隙度降低,保水通气能力下降。另一种是垦后注意用地养地结合, 年年增施肥料,合理轮作,精耕细作,土壤肥力得到保持或有所提高,成为稳产高产农田。 双城、绥化等地创造的高产田经验证明,只要采取用地养地结合措施,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 ,就能保持黑土有机质和养分的生态平衡,使黑土耕地肥力永续利用不衰。
    二、黑钙土
    肥力仅次于黑土。主要分布在齐齐哈尔市所属的龙江、甘南、泰来、富裕、林甸、杜尔 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和绥化地区的安达、肇东、肇州、肇源、兰西、青冈等市县。面积占全省 耕地总面积的14%,属碱性土壤,含有少量的盐分,PH值7.5—8.3。黑土层一般为30—50厘 米,初垦时有机质含量6—8%,全氮含量0.1—0.3%,全磷含量0.1—0.2%,有效磷含量很 少,全钾含量2%左右,土壤团粒结构较好,保水性能较差。但黑钙土土质热潮,土壤有效养 分易释放,施肥效果明显,只要通过合理耕作,保持土壤水分,就是高产土壤。肇东、肇州 、肇源等地创造的亩产500公斤以上的玉米高产田,绝大部分是黑钙土。
    三、草甸土
    群众叫“黑粘土”或“黑糗土”。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以及山岭地带的江河 沿岸。面积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26.2%。草甸土的黑土层一般为30—50厘米,深的达1米以上 ;有机质含量4—7%,全氮含量0.2—0.3%,碱解氮160—220PPM,速效磷一般为15PPM,速 效钾为150—200PPM,是一种较肥的土壤。但草甸土的质地粘重,冷浆,春季地温低,有效养 分不易释放,不发小苗,到夏季地温上升后,作物才正常生长。这类土壤多处在江河沿岸, 地势低平,水资源条件好,适宜种植水稻,是水稻的主要产地。五常、汤原、桦川、宁安、 密山、木兰、尚志、延寿、庆安、方正等县江河沿岸大部分是草甸土。1985年这10个县共播 种水稻250.2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20.4%,占全省水稻面积的42.8%。其中五常县播种水 稻57.5万亩,总产稻谷18.8万吨,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居全省各县、市首位。宁安县播种水 稻13.7万亩,平均亩产432.5公斤,是全省水稻亩产最高的县。
    四、新积土
    又称河淤土,是河流泛滥淤积而成的非地带性幼年土壤。主要分布在各大小河流沿岸。 面积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6%。这种土壤有明显的层次性,质地上细下粗,下层一般出现粗 砂和砾石。耕层土质松软,养分含量较高,有机质为4.5%,全氮为0.25%,碱解氮为200PP M,速效钾为254PPM,速效磷含量只有12PPM左右。地势平坦,水热条件好,多发展为水田。
    五、水稻土
    水稻土是在长期灌溉和种植水稻的条件下,由其他自然土壤演变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土壤 ,是典型的人为活动产物。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松花江、牡丹江、穆棱河及嫩江流域沿岸平地 ,其中以佳木斯市、牡丹江市、松花江地区分布最多。水稻土面积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2.1 1%。水稻土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为5.79—10%,全氮为0.261—0.566%,全磷为0.071— 0.105%。由于水稻土所处地形低平,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土壤水份饱和,土质冷浆,养 分分解慢,影响水稻产量。近年来,桦川、汤原、五常、阿城、宁安、海林、延寿、方正等 主要产稻区,大搞平整土地,基本实现了单排单灌的稻田方(条)田化,同时增施肥料,改 善了水稻土的性质,提高了土温,培肥了地力,使水稻亩产达300公斤以上。
    除上述5种自然肥力较高土壤外,在耕地中还有暗棕壤、白浆土、盐渍土、栗钙土、风沙 土等5种中低产土壤,面积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4左右,需要进行改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 农作物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