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学名粟。耐旱耐瘠薄,营养丰富。自古以来谷子的子实就是本省汉、满等民族的
主食之一,秸秆是优质饲草。
一、面积产量
谷子是黑龙江地区种植历史最久的作物之一。《后汉书》称,“夫余土宜五谷,挹娄有
五谷”。《魏书·室韦传》载,室韦(居嫩江流域民族)“颇有粟麦及穄”。1964年,黑龙
江省博物馆在宁安东京城古遗址(测定为距今1700年左右)发现的陶器中有碳化的谷物,鉴
定为粟和黍。《唐书》记述,“黑水有粟麦”。以后历代延续种植。清代以后,生产水平逐
渐提高,由原来的“一垧仅收谷一石至二石”,提高到“得粮四五石,多者七八石”。民国
时期,谷子的种植面积在五大作物(大豆、粟、高粱、小麦、玉米)中仅次于大豆。东北沦
陷时期,谷子的种植面积稳定在1650万亩左右。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新技术的推广,谷子单产显著提高。1952年全
省平均亩产86公斤,比1949年提高11.6%。1967年由于播种工具的改革和施用化肥,亩产上
升到107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从1976年起,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马、骡减少,田
间管理费工,经济效益低和人们主食变化以及玉米和经济作物面积增加等原因,谷子种植面
积逐年减少。1984年播种面积下降到950.2万亩。1985年又降到739.1万亩。
二、分布
古代,谷子多种植在松嫩平原的南部、西南部和牡丹江流域。到近代,除北部漠河、呼
玛等高寒地区和纯水田区外,各市、县均有种植。主产区集中在齐齐哈尔、绥化地区和松花
江地区西部比较干旱的县、市。
三、生产措施
(一)品种
农民历来注重选择优良品种。清末时,从俄罗斯引进“老羌谷”,在齐齐哈尔一带种植
。呼兰地区种植的黏性龙爪谷,巴彦、木兰县种植的“老来变”、“八月黄”等品种,都是
当地选育的农家良种。新中国建立前,各地主栽的谷子已有黄黏谷、黄谷子、刀把齐、白砂
、黄砂子、薄地租2号、大青苗、鸭子嘴等10多个品种。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农业科研事业的
发展,陆续培育出70多个优良新品种。其中50—60年代选育推广的有黄砂子1号、德都黄砂子
、龙谷号、安谷号、合光号等44个新品种,比当地一般品种增产10%以上。70—80年代中期,
培育出的早熟高产、粮草兼优和抗逆性强的有龙谷23号和24号、安谷68号、合光9号、绥谷1
号等30多个新品种,在谷子生产中起了增产作用。
(二)播种
谷子一直沿用原垄种植。新中国建立前,耕作比较粗放。据《讷河县志》(1931年)记
载:“以耲耙照旧(垄)掘深二寸许,用点葫芦播种,并拖小拉板于犁后,使土覆籽,再以
三四人按垄踩籽,使土稍坚,以免风干种籽。”新中国建立后,播种技术逐渐改进,一般在
耲种时用农肥滤口粪或用化肥作种肥。为防止土壤跑墒,多进行播后踩一遍格子,谷子仰脸
时再踩一遍格子。1953年推广肇源县谷子“等距宽播,间苗保苗,分期追肥,合理密植”的
增产经验。1954年全省谷子适当宽播的面积占49%。1958年肇东县尚家公社红光大队创造了大
垄种、耢种的播法,亩产由50—100公斤提高到200—250公斤。1964年以后,进行谷子播
种工具改革,普遍推广垄上宽幅条播,加上其它生产措施,谷子单产迅速上升。1965年桦川
县拉拉街大队,采用垄上三条播种方法,全大队643亩谷子亩产217.7公斤。1966年肇东县一
心大队采用垄上四行条播,均匀下种,亩产200公斤。1967年推广改良播种工具,到1970年全
省应用改良的半机械化播种工具达1万余台。70年代末80年代初,精量播种机试制成功,经5
年试验证明,比固有的宽播和条播谷子,子实增产11%,谷草增产18.1%,每亩节省用工0.
5—3.9个,节省种子0.5—1公斤。
(三)田间管理
1、间苗。当苗长到3厘米左右时,开始间苗。农民说:“谷间寸,如上粪。”新中国建
立以来,谷子普遍间苗,到60年代中期,已将原来的一间苗、二清苗的做法,改为早间苗、
早定苗、宽留苗,拔净苗眼草和琐碎草。做到均匀留苗,合理密植。
2、中耕。新中国建立前,一般铲2—3遍。新中国建立后,推广了铲萌生和铲前一犁
,并增加了铲遍数。越多铲多,谷子的子实越饱满。俗语说:“谷铲八遍米无糠”,“
铲八遍饿死狗”。
3、追肥。新中国建立前,谷子很少追肥。新中国建立初期,部分地区追施优质农肥。6
0年代中期开始追施化肥,亩用氮肥5—7.5公斤或10—12.5公斤。70年代初推广两次追肥,
第一次在苗高3厘米左右追“座胎肥”,第二次于孕穗期追“攻穗肥”。使谷子生长后期不脱
肥,不黄脚,谷粒上的成,产量高。
4、防治病虫害。谷子主要病害有两种:一是白发病,二是黑穗病。过去采用王铜拌种,
拔掉病株等办法,减轻危害。新中国成立后,应用赛力散、多菌灵、拌种双和瑞毒霉等农药
对种子进行消毒,防病效果显著。虫害,主要是跳
和玉米螟。解放前采用撒小灰防治跳和捞冻茬子防治玉米螟等办法防治。
新中国建立后,通过喷撒六六六粉、敌百虫、甲基1605粉等农药进行防治,基本控制了危害
。
(四)收获
谷子收获时间性很强,收早了粒秕减产,收晚了易遭风害落粒。一般在9月20日前后收获
。俗语说:“谷子伤镰一把糠,谷子落镰一把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