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产措施
一、品种
清末以前均为农家品种。到民国时期,哈尔滨地区推广种植黄宝珠。东北沦陷时期在西
部干旱地区种植的抗旱品种小金黄1号和小金黄2号等,哈尔滨地区种植满仓金,面积较大;
北部地区种植金元2号、克霜、紫花4号等早熟品种。新中国建立后到50年代末,全省以满仓
金为主,同时推广了荆山璞,丰收1、2、3、4、6号,东农1、2、4号,合丰1、2、3、4号等
品种。60年代到80年代前期,各地种植的主要品种:松花江地区为黑农16、26号;合江和牡
丹江地区为合交8号,合丰22、23、25号;绥化地区为绥农3号,东农4号;嫩江地区为丰收1
0、11、12号和嫩丰9号;黑河、大兴安岭地区为黑河3号,东农36号,北呼豆等。
二、播种
使用畜挽农具扣种、耲种、?种大豆,是农民传统的播种方法。据1910年(清宣统二年
)《宾州府政书》记载:“元豆播种法有二,一曰耲茬;一曰翻茬。翻茬者用牛马犁起垄,
播种于垄上,用木磙压垄掩种。换言之,即变旧土而另换新土也。耲槎者仍按旧垄居中犁起
一土沟,播种于内,后用三四人以足培土掩种或以小石轮压土。换言之,即仍用旧垄也。”
这就是软茬上实行耲种,硬茬实行扣种。两种方法的特点是耕种结合,一次完成。扣种土地
比较疏松,但遇春旱不利于保苗;耲种虽利于保苗,但耕层土硬,不利于大豆根系发育。此
外,还有种和劐耲种。耲种一般是在秋搅麦茬的基础上,播前用耢子耢平垄台,将大豆种
子点在垄台上,然后用木犁土盖种。劐种则是用劐子在垄上开沟,人工点种,然后用木
犁土盖种。上述几种大豆播种方法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沿用。
机械播种。50年代初开始,推广马拉播种机平播大豆。一般是在平翻基础上平播后起垄
,采用60厘米垄距单条播。绥化县蔡家乡五一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平播后起垄60厘米双条
播的新技术后,每亩大豆比旧式播法增产25%左右,1958年全社种植1830亩大豆,平均亩产1
62.5公斤,其中有25亩,亩产高达233.5公斤,成为全省大豆高产典型,获得了国务院的奖
励。同年嫩江县90%的大豆采用平播后起垄方法。一般亩产在100公斤以上,平均亩产比扣种
、耲种增产20—30%。进入60年代以后,随着机引农具的增加,推广了垄上双条播(60—70厘
米垄)。全省60%左右的大豆面积采用机械平播,其中国营农场几乎达到100%。到了80年代,
随着精量点播机的出现,在一部分农村推广60或70厘米垄上双条精量点播,一般比扣种和耢
种增产10%左右。有些地方根据农民种簇豆的经验,推广垄上等距穴播。穴播便于田间管理
,通风透光良好,可比条播增产10%左右。为了防春旱抗春涝和消灭杂草,有些地方还采用了
早熟品种,适当晚播,合理密植,简称“早、晚、密”的种植方法,到1983年全省推广110万
亩。
三、轮作
大豆易感染病害,忌重茬迎茬。《黑龙江志稿》记载:“轮作法最为普遍,即高粱、谷
子、黄豆之类,每三年轮作一次”。另外大豆根部生有固氮菌,能培肥地力,在农作物轮作
中,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被称为肥茬。1924年《大豆栽培》一书记载:“满洲的轮作法大
致是肥沃土地实行三年轮作制,瘠薄地块增加轮作年限,其组成方式为豆——米——麦三年
轮作制;豆——米——谷——麦四年轮作制。”新中国建立后到70年代,种植大豆基本沿用
小麦——大豆——谷子、大豆——高粱——谷子、大豆——小麦——谷子、小麦——大豆—
—高粱——玉米和大豆——小麦——玉米——谷子的三年或四年轮作方式。1983年以后,由
于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有的地方打乱了轮作制度,致使大豆重迎茬面积扩大。据省农
牧渔业厅调查,全省大豆重迎茬面积达30%左右,部分豆麦产区高达40—50%。红兴隆农场管
理局所属农场1985年重迎茬面积高达53.9%。重迎茬面积增加,导致病害加重,影响了大豆
的产量和质量。
四、施肥
据1934年《黑龙江额木尔河呼裕尔河流域农业组调查报告》和1943年《满洲农业经济大
观》记载,黑龙江农民三年施一茬底肥,主要施在大豆上。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50年代后期
。从60年代开始,随着化肥的增加,一些地方在施农肥的基础上结合施用化肥,提高了单产
。据《1965年黑龙江省大豆丰产经验总结》资料记载:“平均每公斤化肥可增产大豆1—1.5
公斤,百粒重增加1—2克。讷河县讷南公社繁荣大队第一生产队亩施10公斤过磷酸钙做种肥
,3公斤硝酸铵做追肥,亩增产14.3公斤。70年代后,大豆施用化肥更加普遍。绥棱县1981
年有70%的大豆面积施了农肥,100%的面积用化肥做种肥,做到农肥和化肥结合施用,全县大
豆平均亩产达118.5公斤,比全省平均亩产高出44公斤。
五、田间管理
大豆出齐苗立即进行人工间苗疏苗,使植株分布均匀。生育期一般两铲两?,封垄后拿一
遍大草。70年代末以来,大豆主产区和国营农场,在播前或苗期普遍喷洒氟乐灵、虎威、拿
扑净、稳杀得等化学除草剂,除草效果在90%以上。发生蚜虫时喷洒乐果防治,用敌敌畏、
溴氰菊酯防治大豆食心虫。
六、收获
大豆收获有三种方法,一是人工收割。在10%叶片尚未落尽时进行。收割时割茬低,不留
荚,放铺规整,及时拉打。二是机械分段收割。在豆粒变黄,开始归圆时进行。割茬高度以
不留底荚为准,割后晒5—10天拾禾。三是机械联合收割。于豆叶全部落尽,子粒归圆时进行
,随割随脱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