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大豆出口

  黑龙江省的大豆,在清末民初就大量出口国外,主要销往德、英、日等20多个国家。” 据《满洲开发四十年史》记载,1921-1927年,东北地区平均每年出口大豆119.9万吨,其中 黑龙江省约占1/3至1/2。
    
    新中国成立后,黑龙江省的大豆出口均通过辽宁省统一对外,据统计,从1953年到1983 年的31年间,共给辽宁省提供出口大豆1047.5万吨。1984年,黑龙江省大豆直接出口34.1 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40.5%。1985年直接出,口39.4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34.3%。
    
    
    黑龙江省大豆除栽培品种外,还有丰富的野生大豆资源。野生大豆俗名“落豆秧”。全 省除西部风沙干旱区个别县没有发现野生大豆外,其它各地均有数量不等、类型不同的野生 大豆。多生长在路旁、田旁的潮湿洼地,山间湿地,江河岸边,公路两旁排水沟及岗坡上的 坑洼里和其它杂草伴生。比栽培大豆有更强的耐寒性和早熟性,是育种的宝贵材料。根据叶 的变化可分为下列变型或变种:1、野大豆(原变型)。叶为羽状复叶,三枚小叶,叶为卵圆 型,卵状椭圆型或卵状披针型。2、狭叶野大豆。小叶狭窄,披针型,线状披针型至近线型。 3、短叶野大豆(新组合变型)。小叶,紫花,茎缠绕,株高1米左右。多分布在西部干旱地 区。4、线型野大豆(新变型)。小叶,长和宽的比例大于5倍以上,多分布在土地气候条件 不好的地方,在栽培条件下往往变为披针叶型。5、宽叶野生大豆(新组合变型)。叶的长和 宽比为1:1。多分布在东部和南部的低洼肥沃土地上。6、半野生大豆(新组合变型中的原变 型)。叶为卵圆型或长披针型,叶为羽状三出复叶,植株有茸毛。多分布在东部地区的路旁 、田边及小豆地中。另一种为马氏半野生大豆,为新组合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