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其它经济作物

  一、蓼蓝
    蓼蓝又名蓝靛、靛草。叶长椭圆形,经沤制可成蓝色染料,故得名。据《黑龙江志稿》 记载:“蓼蓝,红花,子黑色,清明后下种,高二三尺,大暑开花,割取沤水中水变深绿, 取水入石灰制为靛可以染青。”《盛京通志》记载:“靛花入药名青黛。”因其制成的染料 能染成碧蓝,清末以前曾多年经久栽培,当地民间二十四节气歌中有“立秋忙打靛”。到民 国后期,由于化学染料增多,蓼蓝逐渐被淘汰,农村已无种植。
    二、罂粟
    俗称大烟。叶长椭圆形,边缘有缺刻,花形大,单生枝顶,萼片两枚,花瓣四片,为红 、紫或白色,蒴果球形,种子小而多。收取果壳中的乳汁,干后称鸦片,含吗啡和其它生物 碱,有镇痛、镇咳和止泻作用。干果壳亦入药,称罂粟壳。种子含油50%以上,可榨油。本省 自鸦片战争后至东北沦陷时期,曾广泛种植。据《满洲建国十年史》记载,1933—1937年, 伪牡丹江省年均种植12.96万亩,其中1934年多达48.61万亩。伪三江省4年(缺1934年)年 均种植20.20万亩。旧时,有吸鸦片成瘾中毒者造成神经麻痹,身心颓废。因为罂粟是毒品 ,新中国成立后已被人民政府禁种。
    三、忽布花
    忽布花,又名酵母花、啤酒花、面包花。是啤酒、面包等食品发酵原料。在清末修建中 东铁路时,由俄国人引至尚志县一面坡一带种植,并建有烘烤加工设备,产品供哈尔滨市食 品加工发酵用。新中国成立后,扩种到五常、阿城等地,并被新疆、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引种 。本省目前还在尚志县一面坡、五常县有大量种植。
    四、甜叶菊
    70年代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引入,最初在国营海林农场试种,逐渐推广到 宁安等少数县、乡和国营农场。经祖国医药研究所从叶中提取糖甙,证实这种糖甙比蔗糖甜 度高300倍。叶还能制成袋包茶,饮用对糖尿病等症有疗效。
    五、葫芦
    葫芦,又名蒲芦,瓠瓜。春季育苗栽植或直播,果实有的重叠成两个圆球状,有的成长 把梨形,果体较大。嫩时可当菜食用。成熟后壳坚硬,掏去内瓤和种子,可制成盛物用器皿 。盛药为药葫芦,盛酒为酒葫芦。也可将其分为两半,作舀水瓢。果壳入药,味甘,功能利 水消肿。本省栽培葫芦有悠久历史,农家多在庭院中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