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西瓜甜瓜

  西瓜和甜瓜,早春下种,蔓生结瓜,夏伏成熟。瓜的肉瓤甘甜,含有丰富的糖、维生素 、矿物质、蛋白质和脂肪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与医疗作用。黑龙江省夏季日照时间长, 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适宜西瓜、甜瓜的生长发育,品质好,汁多,甜香适口,人们喜食。
    一、面积产量
    西瓜,又称寒瓜。早在唐代就有种植。据《瀛涯展胜》记载:“靺鞨国西瓜一枚两人举 之。”张正明著1979年版《契丹史略》记载:“契丹地区,农作物亦有瓜豆之属,还有西瓜 ,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后各代延续相传下来。甜瓜,又称香瓜。19世纪中叶以后,由 关内移民传入黑龙江种植。民国时期和东北沦陷时期,西瓜、甜瓜在农村普遍种植。据1943 年统计,黑龙江地区瓜类种植面积20.25万亩,平均亩产500公斤左右。新中国成立后,西瓜 、甜瓜有较大发展。1949年种植面积27.38万亩。1954年发展到68.04万亩,平均亩产600公 斤左右。粮食实行定产定购政策后,西瓜、甜瓜种植面积减少。1956年全省瓜类种植面积下 降到23.9万亩,平均亩产500公斤。1959年种瓜面积恢复到60万亩。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的影 响,1960年面积下降到40万亩。经过调整后,1962年又发展到66万亩,亩产700公斤左右。当 时西瓜面积占1/3,甜瓜面积占2/3。“文化大革命”期间,种瓜被当做“走资本主义道路 ”,受到批判。1975年种瓜面积下降到53.8万亩,全省平均亩产500公斤左右。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后,调整农村种植业结构,鼓励农民发展西瓜、甜瓜生产。1979年全省种瓜面积 发展到84.6万亩,亩产500—600公斤。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加之由日本引进地 膜覆盖新技术和推广良种,使西瓜、甜瓜单产提高了20—30%,并使供应时间延长。1985年全 省种瓜面积发展到115.25万亩,平均亩产801公斤。其中西瓜面积91.3万亩,占79.2%。
    二、生产措施
    (一)品种
    民国时期,栽培的西瓜,多为农家品种。东北沦陷时期,栽培较多的有台湾西瓜,日本 的大和西瓜、旭大和,由苏联引入的思伊涛沙、伊白里亚等品种。当时推广面积最大的是台 湾西瓜。新中国建立后到1980年,先后引入种植的有早花、蜜宝、中育卜号、中育2号、琼酥 、百果香甜、中面红、郑州3号、新青、新澄1号、新红宝等品种。1981年以后,省园艺研究 所育成推广了龙蜜100号,龙蜜104、105号等品种。齐齐哈尔市园艺研究所培育推广了齐园、 齐红两个杂交种。1985年杂交良种面积达50万亩,占全省西瓜种植面积的54.8%,主栽新红 宝。甜瓜品种,1896年由俄国人传入厚皮甜瓜,人们称毛子瓜。清末到民国和东北沦陷时期 ,种植的品种多为薄皮甜瓜。新中国建立后,50年代的品种有:台湾花盖瓜、蜜糖罐、羊角 蜜、老头乐、芝麻粒、金八池、喇嘛黄等农家品种。60年代陆续引进和培育推广了白沙蜜、 大香水、灰鼠子、五楼供、黄金道、白丰瓜、蛤蟆酥、铁把青等品种,推广面积较大的是白 沙蜜、铁把青。1983年省园艺研究所选育和推广龙甜1号早熟良种,适口性好。栽培面积约占 全省甜瓜播种面积的20%左右。
    (二)播种
    西瓜、甜瓜历来是露地直播。西瓜,50年代前,主要采用大垄单行稀植,垄宽70—75厘 米,株距1米以上。垄垄种植,亩保苗500株左右。60年代,实行一垄一株双蔓或一垄双株单 蔓的密植方法,亩保苗千株左右。70年代,采取空一垄种二垄或空一垄种一垄,单株双蔓, 引蔓至空垄的栽培方法。株距55厘米,亩保苗800株以上。甜瓜,70年代前,主要是大垄单行 稀植栽培,产量较低。进入80年代,实行大垄双行密植的栽培方法,产量明显提高。厚皮甜 瓜,采用大棚育苗移栽,绑架吊蔓栽培。仅在大庆、佳木斯、汤原等地有小面积种植。
    (三)地膜覆盖
    1979年由日本引入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后,各地采用了育苗和催芽大埯深坑播种方法。育 苗:在4月下旬,用小型塑料棚或大型塑料棚育苗,5月中下旬覆膜定植。大埯深坑:将催出 芽的种子,较正常播期提前6—7天,播到加大加深的埯中覆上地膜,使膜下埯中形成一个棚 式小气候,苗在埯中生长。待晚霜过去后,破膜放出小苗。地膜覆盖,较露地栽培,不仅有 保水、保肥、保温、保持土壤疏松和防病、虫、杂草作用,而且提早成熟15—30天,增产30 —35%。加上采用早、晚熟品种塔配,分期播种和简易贮藏等方法,使西瓜、甜瓜供应期达到 80—90天,较过去延长40—50天。1985年地膜覆盖西瓜发展到30万亩,占西瓜播种面积的1/3。
    (四)施肥
    农民种瓜,历来有施肥习惯。过去主要施农家肥作基肥,一般亩施2000公斤左右。推广 地膜覆盖后,除亩施2500—3000公斤农肥作基肥外,还在播种时,刨埯深施磷酸二铵或三料 磷肥作种肥。一般亩施20—25公斤。在生育期,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或过磷酸钙,使产量大 幅度提高。
    (五)田间管理
    主要是压蔓、整枝、定心和防治病虫害。新中国成立前,田间管理比较粗放,西瓜一般 不整枝,病虫危害严重。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田间管理水平有很大提高。 西瓜一般压蔓3—4次,前两次暗压,后一到两次明压。当西瓜蔓长到30厘米左右,开始压蔓 ,先挖深3厘米长6厘米的小沟,将蔓顺入沟内,用细湿土把沟内蔓紧紧压住,压后蔓的前端 留出10厘米左右。在地上好继续生长,压蔓时不能埋叶,叫暗压,一般每隔20—30厘米压一 次。第二次压蔓与第一次相同。第三、四次压蔓可用砖、石、土块等,把蔓压在地表上,叫 明压。整枝,根据条件,分别采用单蔓或双蔓整枝,单蔓整枝只留主蔓,余蔓及时除掉。双 蔓整枝,除留一主蔓外,再留一个健壮的侧蔓,其余的及时去掉。不论哪种整枝方法,一株 只留一个瓜。甜瓜定心、掐尖,因品种不同,有的只定心,有的既定心又掐尖。一般在4—5 片真叶时定心,留3—4个子蔓,子蔓长到3—4个叶时掐尖,一株留4—5个瓜。防治病虫害, 50年代前无有效的防治方法,60年代开始用药剂防治,采用甲基托布津灌根,甲代合剂叶喷 ,防治蔓割病、炭疽病、白粉病。喷洒“乐果”防治蚜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