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种子
种子是种植业生产的基础。选用良种,为农业传统经验。黑龙江地区远在唐代渤海国时
,有的作物就分品种进行种植。据《渤海史稿》记述:渤海“选种、育种与园艺技术也有突
出的发展。……渤海人培育许多优良品种。”千余年来,广大农民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不断
引入、选择,培育出许多地方品种。这些品种有很强的适应力,具有耐旱、耐瘠薄、抗风沙
、品质好等特点。所以在农村广泛流传着“种地选良种,一垄顶两垄”、“种子年年选,产
量节节高”等谚语。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对种子事业建设极为重视,逐步建立健全了各级种子工作机构
,制定了方针政策,推动种子工作迅速地发展前进。30多年来,繁育推广了大批优良品种。
1958年全省良种面积即达到6044万亩,占播种面积的72.3%,为1950年的25倍。以后陆续推
广大批良种,其中有三次比较大的突破。第一次是在50年代中期,推广了一批耐锈抗锈的合
作号和克字号小麦良种,解除了秆锈病的威胁,全省小麦亩产由新中国建立初期的50公斤左
右提高到1967年的110多公斤。第二次是在60年代中期,推广了黑玉号双交种和其它技术措施
,全省玉米亩产由1964年前的100公斤左右提高到1978年的210多公斤。第三次是70年代以来
,引入推广了同杂2号高粱杂交种,全省高粱亩产由推广杂交种前的100公斤提高到1978年的
150多公斤。其它作物品种也有很大发展,对全省粮食增产起到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