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肥料
黑龙江省农田开发较晚,开垦初期,土质肥沃,曾有“黑土地油汪汪,不上粪也打粮”
的说法,农民种地基本不施肥。直到民国时期,农田还很少施肥。据《拜泉县志》记载(19
15年版):“种地多广而荒,粪其田甚少,故牛马猪羊之粪多抛弃”。新中国建立后,各级
人民政府大力提倡“五有三勤”积肥建设,推广大粪堆、高温造肥等先进积造方法。建立常
年积肥队伍,制定和完善积肥政策,实行常年积肥与季节突击积肥相结合,专业队伍积肥与
群众积肥相给合,使农家肥的数量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随着化肥工业的发展和对外开
放政策的贯彻执行,化学肥料施用数量和面积迅速增长,成为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农民不
仅大量使用氮肥、磷肥和钾肥,还因地制宜地使用锌、锰、钼、硼等微量元素肥料。绿肥种
植和秸稞还田,经过试验示范,都有较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