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章 轮作与耕作

  农作物轮作与土壤耕作,是防除农田杂草,减轻病虫危害,改善土壤结构,维持土壤肥 力,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农作物轮作方式,大都随着作物种类、作物布局和种植比 例的变化而变化,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轮作方式。黑龙江省旱田地区的粮食作物, 豆谷轮作是基本方式。一般以大豆、玉米、小麦为主,实行3年或4年轮作;甜菜、向日葵等 经济作物,实行5—7年轮作。水田地区,水稻则实行连作。
    土壤耕作方法,是随着耕具的进步,沿着精耕细作的道路向前发展。新石器时期,黑龙 江地区的先民们用石锄、石铲等进行锄耕。到汉代,劳动人民使用耒耜之类的耕具进行耦耕 。隋唐时期,已发展到使牛挽金属犁进行犁耕,由人力耕作过渡为畜力耕作,使土壤耕作发 生一次革命性变革。辽代,开始垄作,这是继犁耕畜耕之后的又一重大进步。金代,普遍使 用金属犁,实行牛耕和垄作,特别是头的应用,对垄作耕法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清代后 期,大批汉族农民迁入黑龙江,带来了汉民族的耕具和耕作技术。到清代末年和民国初期, 已在垄作基础上形成了耲、扣交替土壤耕作法。新中国成立后,引进和推广双轮双铧犁等新 式畜力农具,又形成了翻、扣、耲结合的土壤耕作法。尔后,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特别 是七铧犁和深松铲的研究成功,并大面积推广应用,使土壤耕作进一步发展为以深松为主, 松、翻、耙相结合的深松耕法。深松耕法能将耕作层加深到27—30厘米,把长期使用铧式犁 平翻形成的坚硬犁底层打破,调节耕层土壤的三相(固相、液相、气相)比例,协调耕层土 壤的水、肥、气、热状况,为农作物生育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使土壤耕作发展到一个新阶 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