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业环境
黑龙江省在清代中期以前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据文献记载,中部和东部地区森林覆盖
率很高。1920年《绥化县志》记:(公元1855年)“咸丰五年北团林子、呼兰、诺敏河等皆
森林地。北部丘陵漫岗森林遍布、树木参天,郁郁葱葱”。《黑龙江志稿》记:“巴彦苏苏
(今巴彦县),垦前森林遍野,古木参天,鸟语花香,珍禽满林”。“海伦垦前系草原密林
,是清朝皇室围场,素有红松盖顶之称”。富锦县“江河两岸、山间丘陵、平原、高地生长
茂密森林,草原林海,鸟兽栖居”。西部广大地区则大片草原,村屯稀疏,开垦有限。自清
代后期,开禁放垦以来,使大片森林、草原被开发耕垦,自然覆被发生变化。民国时期《北
安县志》记:“由于开垦、民用,原始森林已砍伐殆尽”。1915年《呼兰府志》记:“开垦
以来不及数十年,腹地之木芟夷尽矣”。清末沙俄攫取修筑中东铁路特权,西起满洲里,东
至绥芬河、牡丹江流域铁路沿线百里范围内森林被砍伐。还修建了一些林区铁路,把采伐的
大量木材运往俄国,使森林资源遭受更加严重破坏。据《哈尔滨铁路志》记载,“从1931年
至1945年日本侵占黑龙江省的14年中,掠走木材按蓄积计算达3.5亿立方米”。与此同时,
日本侵略者为了控制以山林为依托的抗日联军队伍,在大、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区大肆放火烧
毁山林,并把各地交通线及村屯周围树木砍光。经过俄、日帝国主义的掠夺破坏,使主要产
粮区的松嫩平原,森林覆被率下降到只有3.6%。富锦、呼兰、巴彦、富裕、安达、大庆、肇
州、肇源等14个县、市,森林覆盖率已不足3%。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经济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但是由于在建设中,对国家环境保护方针
缺乏全面贯彻执行,致使农业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出现严重不良后果。新中国建立初,全省
森林总面积3亿亩,覆被率为52%。到1985年,森林总面积2.39亿亩,覆被率下降到35.5%。
农田开发迅速扩展,自1949年到1985年,全省共开垦荒地8633.9万亩,比建国初期的耕地面
积增加了1倍。在垦荒过程中,有些地方缺乏整体规划,忽视农业环境保护,把一些不宜开垦
的草原牧地、林地也开垦起来,形成对自然植被的严重破坏。兴建的大批厂矿工业,忽视环
境保护和建设,排放的大量废水、废气、废物,使农业遭到污染,加剧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恶
化。
第一,降水量减少,大风次数增加。据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克山、绥
化等市县气象资料,70年代年均降水量比50年代年均降水量减少100毫米左右。大风日数,三
江平原1969—1978年10年与1959—1968年的10年相比,年平均大于和等于五级以上大风日数
增加了22天,松嫩平原全年八级以上大风日数多达40天,比50年代多10天。
第二,水蚀风蚀严重,土壤肥力下降。据1978年统计,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7500万亩。
严重流失面积3000万亩,形成大型冲刷沟14.4万条,沟壑占地140万亩。据省水土保持研究
所测算,年流失土壤约2.5—3亿立方米。其中含氮磷8.4—16亿公斤、钾16.2—32.41亿
公斤。开发较早的松嫩平源,耕地水土流失面积达259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9%,年侵蚀厚度
0.4—0.7毫米。流失土壤1356万立方米,据统计,全省风蚀面积达4100万亩,最严重的是
松嫩平原西部干旱地区,土壤风蚀强度为每平方公里6000吨。泰来、甘南、富裕等县风蚀面
积占耕地面积的65%。肇东、肇州、肇源、明水、青冈、兰西等县,正常年份也有300万亩风
蚀面积。风蚀严重的地块,每年剥蚀表土7厘米。由于严重的水蚀风蚀,加之有机肥投入少,
致使土壤肥力逐年下降。据1959年和1984年全省土壤普查结果,土壤有机质年均以0.14%的
速度下降。富锦县1985年典型抽样分析,黑土有机质含量已由1979年土壤普查时的4.4%,下
降到1985年的3.54%。7年下降了0.86%。
第三,土壤沙化、盐碱化速度加快。由于植被的破坏,土壤沙化越来越严重。据红色草
原牧场五分场调查,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交界处的沙带,1957年进入境内9公里。到198
1年,沙带已深入境内21公里,平均每年以0.5公里的速度吞没草原。到1985年,全省土壤沙
化面积扩展到1184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1.8%。同时,由于工业废水污染和引水工程增加,
易发生和已发生次生盐碱化面积也在不断扩大。绥化地区1981年易发生和已发生的次生盐碱
化面积1520万亩。1985年全省盐碱土面积为2961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4.4%。其中耕地盐碱
化面积达67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左右。
第四,江河、空气、土壤污染严重。工业排放的“三废”,污染空气、水质和土壤,给
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1985年全省排放废水11.6亿吨,含污染物约25万吨;排放废气
4000亿立方米,含污染物约300万吨;堆放废渣3.87亿吨,占地3996万平方米。同年据省环
保监测总站化验,松花江水有毒有机物质264种,其中致癌物质就有10种。大庆油田每年从石
油中分离出来的碱性污水达117万吨留在地面上;大庆石油化工总厂每年排放960万吨污水,
淹没草原和积满泡沼,促成次生盐碱化。双城县磷肥厂及省洗涤剂厂每年排放大量有害气体
及粉尘,仅哈尔滨铁路局双城堡林场540亩苗木共150万株受害。牡丹江市水泥厂每天向大气
排放粉尘130吨,使周围农田受到严重污染。安达磷肥厂,排放大量二氧化硫,形成酸雾,污
染附近农田3700亩,熏死树木30万棵。另外由于长期使用有机氯农药,土壤受到污染,致使
农产品也含有有机氯。1984年省粮食污染调查协作组对全省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产
品进行抽样检测,粮食中六六六农药检出率100%。其中小麦含六六六均值为0.0308PPM,水
稻为0.0066PPM,玉米为0.0173PPM,大豆为0.08PPM。蔬菜、肉、蛋也均有检出。哈尔滨
医科大学对25名手术病人病体进行检测,均发现有六六六农药残留。省卫生防疫站对20名婴
儿母乳检测,也检出六六六存在。随着农用塑料薄膜的推广应用,有些地方用后不及时清除
残膜而翻入地里,造成土壤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