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国际学术交流

  一、农学会国际学术交流
    1979年8月,应中国农学会邀请,以村井政吉为团长的日本东北地区农政访华团13人来哈 尔滨,就农业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1982年5月,日本中国农民交流协会北方稻作技术交流代表团,到方正县考察寒带地区水 稻栽培技术,省农学会组织40余名专家、教授、科技工作者,就水稻品质育种、栽培、育苗 、土壤、肥料等方面与日本代表团进行了技术交流。
    同年10月,省农学会派遣王裕民参加在荷兰海牙召开的世界油料种子及食用油加工学术 会议,介绍了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科研、利用以及油料种子生产情况。
    1983年4月,日本青森县接受中国研修生(实习生)农户访华来哈访问,参观了青年农场 养鸡场,就饲养和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同年7月,日本中国农民交流协会大豆、玉米、高粱技术交流代表团,通过省农学会,向 50多名科技工作者就有关问题作了学术报告,并去海伦农场进行了考察。
    1985年9月,日本中国农业农民交流协会东京都协会代表团一行9人,到省农学会拜访, 张明魁理事长及韩世才、钟光天副理事长,向客人介绍了省农学会和全省农业生产情况,双 方进行了友好的交谈。
    省农学会自1981年以来,通过中国农学会先后向国外派遣了12名研修生。其中赴日本研 修生11人、赴美国研修生1人,进行为期8个月至1年的劳动、学习。
    二、土壤学会国际学术交流
    1981—1985年,学会与有关部门配合,共同接待了来自日本、美国的土壤专家共9批15人 ,他们有的来进行学术考察、讲学;有的来探讨开发三江平原的有关问题。同时,土壤学会 先后选派9人去美国、日本进行考察和学习,引进先进技术,传递科技信息。
    三、作物学会国际学术交流
    自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接待了美国、日本、联邦德国、加拿大、南斯拉夫等国的专家, 进行了学术交流。
    1983年日本日中(农交)北方稻作技术交流代表团来访,与本省30多名水稻专家、科技 工作者进行了座谈,既交流了技术,又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
    1982—1985年,作物学会先后派出10余人,对日本、联邦德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 等5国进行了技术考察。
    四、植保学会国际学术交流
    1978—1985年,配合有关单位,共接待国外专家、学者100多次300多人,除美籍华人植 病专家、大豆线虫病专家、大豆病毒专家、根腐病专家和加拿大植病专家、化学除草专家进 行讲学和与科研部门协作进行一些项目的研究外,还与日本、法国、联邦德国、美国、英国 、瑞士、意大利等国农药公司先后联合召开了禾草灵、野燕枯、拿捕净、恶草灵等应用技术 交流会。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并和7个国家17个农药公司建立了联系 。同时有14名会员先后去日本、法国、联邦德国、加拿大等7个国家进行植保考察和技术交流。
    五、园艺学会国际学术交流
    1980—1985年,配合有关单位先后接待了日本、美国、加拿大、荷兰、联邦德国、朝鲜 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法国等7个国家15个代表团。
    1980年日本米司多株式会社社长石本正一来访,作了关于塑料地膜覆盖技术方面的专题 报告。
    1981年,美籍华人唐振维博士来访,除作学术报告外,还就杂种一代优势利用问题进行 了座谈。日本龙井种苗株式会社课长伊藤繁治、美国加勒迁峡谷种苗公司副总裁兰伯特、荷 兰园艺代表团、加拿大农业代表团等来访时,对保护地蔬菜栽培技术、寒地果树栽培技术、 遗传育种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考察和交流。
    1985年10月,接待了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霍马教授,对蔬菜育种、保护地栽培等方面进 行了讲学。
    1985年11月,接待了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园艺系辛格教授,就蔬菜的组织培养、原生质 合成、基因转移等遗传工程方面进行了讲学。
    六、种子协会国际学术交流
    自1981年成立以来,先后接待美国、日本、联邦德国、加拿大、苏联等国的专家、学者 10次30余人,4次派遣专家会员出国考察,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加工设备和作物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