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甜菜种子

  一、种子培育
    50年代前,黑龙江种植甜菜的种子主要依赖从波兰、苏联、匈牙利、民主德国等国家进 口,甜菜含糖和单产低,褐斑病比较严重。日伪时期,阿城糖厂曾在三岔河设采种站进行过 选育优良品种及繁殖工作。1947年阿城糖厂又以苏联的B25品种培育母根,选留出370株,经 1948~1950年连年选择繁育,收获甜菜种子7 250斤。1951年在双城县周家建立了省内第一个 甜菜种子试验圃。
    1952年以后,省内从事甜菜研究的科技人员,本着甜菜品种含糖高、单产高、从低级向 高级发展的基本方向,开始培育甜菜优良品种,取得了进展,自育的甜菜种子较进口的种子 含糖份高,抗病性强。1956年,经食品工业部批准,成立了黑龙江甜菜试验站和黑龙江省甜 菜制糖科学研究室,后于1963年合并成立黑龙江甜菜糖业科学研究所。这个所的科研人员, 在尚未建所的1954年就已开始培育甜菜新品种,经过6年的试验研究,于1961年培育成功了国 内第一批双丰1、2、3、4号优良甜菜新品种。各大糖厂也都建立了甜菜原种站和采种站,全 省基本形成了自育自繁甜菜种子体系,1964年实现了国产甜菜种子自给,结束了黑龙江省甜 菜种子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1974年又成功地培育出适合黑龙江省种植的高产、高糖、抗病 的多倍体甜菜种子,在全省普遍推广,在正常情况下,单产比一般品种增产15~20%,含糖由 15%左右提高到17%以上。
    国家设在黑龙江省的轻工业部甜菜糖业科学研究所(在哈尔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 究所(在呼兰),以及在哈尔滨新发及讷河县设立的甜菜原种站,为实现黑龙江省甜菜种子自 给和甜菜良种区域化,以及适应机械化播种需要培育遗传单粒种等方面获得了重大进展。甜 菜育种工作经过引种鉴定、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各个阶段,已进入了不育系一 代杂种和单果型品种育种阶段。并且选择留存了世界各地育种种源334个,其中复果型二倍体 品种180个,多倍体包括四倍体品种78个,单果型品种46个,多果型不育系品种5对,野生种 15个,为发展甜菜新品种贮备了优良种源。
    甜菜实栽采种面积,1950~1985年,累计80.39万亩,实收面积76.32万亩,收获甜菜种 子7.67万吨。甜菜母根育成,从1957年开始至1985年,共播种母根育成面积98.8万亩,实收 面积88.2万亩,总选株数158 260万株,平均亩选1 794株。30多年来,先后培育成功了双 丰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8号、305号,改良双丰8号、改良双丰305号,甜研 4号、5号、201号、301号、302号,范育1号,阿育2号等优良甜菜种子新品种,每年向全省甜 菜产区提供自育优良甜菜种子6 000吨以上,实现了全省甜菜种子自给有余,还供应内蒙古、 宁夏、吉林等省区。至1985年,除在省内哈尔滨、阿城、佳木斯、讷河、宝清、依安、肇州 等地建立繁育采种基地外,还在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山西、陕西等省区建立15个南繁 培育种子基地,形成了南北结合,以南繁为主的良种繁育基地,为黑龙江省甜菜糖业的发展 提供了保证。
    二、种子管理
    黑龙江甜菜种子管理较长时间一直是由各糖厂分散管理,自行经营。
    1981年成立黑龙江省甜菜种子公司,也是全国最早建立的专业管理甜菜种子的公司。这 个公司根据国家种子法规和轻工业部颁布的甜菜种子管理条例及标准,对全省甜菜种子繁育、 生产、推广、贮备、质量、价格、供种等依法实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南北繁育采种基地实行 统一领导,使甜菜种子管理走上了专业化、规范化的轨道。为确保甜菜种子质量标准,在哈 尔滨原种站建设一座日处理甜菜种子近3吨的种子加工厂,从荷兰引进一套日检糖能力1 200 株的微尼玛自动检糖线,组织研制成功了筛选甜菜种子的取样、分样、数粒仪,以及甜菜种 子水分速测仪,填补了国内甜菜种子水分检测的空白。至1985年累计向全省甜菜糖厂提供自 育良种7万多吨,推广新品种覆盖面积达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