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管理
甜菜,是甜菜制糖工业生产的基本原料。制糖工业企业把甜菜种植视为糖厂的“第一车
间”,摆在首位,与工厂的生产建设统筹安排,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各糖厂建成投产伊始,
就坚持一手抓工业生产,一手抓原料生产的方针,在厂级领导班子中均有一名厂长和一名书
记分管甜菜生产与管理工作。厂内设置原料科、股(或处)等甜菜原料管理的专业机构,管理
甜菜生产和甜菜基地建设,努力为制糖工业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料。各糖厂在甜菜产区的县(市)
设立甜菜管理站,配备站长和农务人员。甜菜管理站的组织形式:以县为主,双重领导,行
政上是县(市)政府的职能部门,政治生活和社会活动接受当地政府的领导;业务上是糖厂的
派驻机构,人、财、物三权在糖厂,业务工作由糖厂直接管理。其基本任务:(1)宣传种植甜
菜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利益,启发、调动农民种植甜菜的积极性,多种甜菜,种好甜菜;(2)按
省统一下达的甜菜种植计划组织落实播种面积;(3)发放甜菜种子、农药、化肥及预购款等;
(4)指导甜菜种植技术,举办农业技术员培训班,普及甜菜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等科学知识,
培养典型,树立样板,推广先进经验;(5)组织甜菜收购、站存甜菜保管与运输;(6)按农事
季节为甜菜种植农户提供系列服务,帮助农户解决甜菜生长期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办理其他
日常业务事宜。至1985年全省已建立甜菜管理站(组)49个,农务员1493个,比1949年(不到
100人)增加14倍。
甜菜种植面积,建国初期由糖厂自行安排,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随着农业合作化和甜菜
需要量的增加,甜菜种植面积纳入当地政府种植计划之中,甜菜生产管理工作置于糖厂和当
地政府的双重领导之下,实行计划种植。
1963年,全省统一甜菜种植区划,按产地靠近糖厂、甜菜产量与加工需要量相平衡的原
则,把甜菜产区划分给各糖厂,实行“三定甜菜管理法”,即:定地区种甜菜,定专人管理,
定点收购供应。实行“三定”管理,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便于各糖厂了解和掌握本产
区的自然条件和虫灾病害情况,因地制宜制定甜菜生产技术措施,加强技术指导,提高甜菜
产量和含糖量;(2)固定地区种植甜菜,使各糖厂对原料产区管理有长远打算,以便更好地对
甜菜生产进行规划,适当集中安排种植面积,做到合理轮作,合理利用土地;(3)定专人管理,
便于进一步密切糖厂与产地县之间,农务干部与社、队、社员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组织甜菜
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4)实行“三定”管理,解决了适当集中种植、定点供应、避免糖厂
之间相互争购原料的问题,便于甜菜在定点站贮存保管,减少短途运输费用,降低甜菜单位
成本。1964年,为扭转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甜菜产量逐年下降、糖厂生产原料不足的被动局面,
组织了全省性的甜菜生产春耕、夏锄、秋收三个歼灭战。省轻工业厅由厅长亲自挂帅,组成
会战指导部,各糖厂由厂长担任指挥员,厂党委书记为政委,配备甜菜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
519名,全省甜菜种植区域的每个公社,平均有1名农务干部管理甜菜生产。在会战中每个战
役都采取“一战一检查、一战一评比、一战一总结”的方法,推动会战步步深入,使1964年
的甜菜产量比前三年甜菜产量总和34.2万吨增长87.7%,将近翻一番。为加强管理,省政府每
年向各地、市、县下达甜菜播种面积计划,由省轻工业厅组织省制糖工业公司及各糖厂逐级
落实,直到落实到农户、地块。
在落实播种面积过程中,各糖厂由厂长亲自挂帅,全厂集中力量抓甜菜种植。春播季节,
各糖厂的厂级领导班子一般都拿出50%的力量,实行厂级干部包县(站),中层干部包乡(镇),
农务员包村、户,利用生产会、现场会、电话会、走屯串户等多种形式组织发动农民种足种
好甜菜。与此同时,大多数行署、市也都由主要领导出面分别召开有县委书记、县长、农业
副县长参加的不同形式的甜菜生产会议,县体落实甜菜种植计划面积和措施。甜菜产区的社、
队相应地建立了甜菜生产联产计酬责任制,使责任、利益相结合,有效地保证种植面积。各
糖厂从上至下进一步完善了管理制度,配齐、配好原料副厂长、科长、站长,健全了厂农艺
师负责制。对各甜菜管理站实行包种植面积、包甜菜产量、包甜菜含糖的责任制,把甜菜生
产责任落到人头上,并明确了甜菜生产必须抓住的八个环节,即种植面积落实、选地选茬、
播种质量、防虫保苗、减少绝产面积、适时起收、田间保管、收购运输。使甜菜生产管理走
上规范化的轨道。
二、栽培技术
1949年前,由于雇用农工栽培甜菜,缺乏技术指导,耕作粗放,甜菜单产不高,含糖率
低。全省平均亩产只有700~800公斤,最高不到1吨,含糖率平均15.8%,最低的呼兰县低至
7~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甜菜需要量的增加,各糖厂把种植甜菜列为工厂的“第
一车间”来抓,加强了技术指导,突出三个环节:
(1)春季备耕播种。备耕,要选好地块和茬口,避免重茬、迎茬。选地块,一般选与玉米、
小麦、亚麻茬轮作,地势多选在平川岗地,土壤肥沃,地力强,省肥力,适宜甜菜生长。整
地,较普遍地推广“五秋”整地方法,即:秋翻、秋耙、秋起垄、秋施肥、秋施药。播种方
式,1965年前普遍是大垄稀植,1965年以后,大力提倡科学种田,合理密植,精耕细作,在
大垄稀植、少部分埯种的基础上,大部分采用等距刨坑坐水、施磷肥埯种的方法。密植垄距
平均60厘米,株距25~27厘米。1980年以后,全省大部分地区以机械耕作取代了畜力耕作,
并采取深翻、深松,合理密植,保墒增肥,防病、防虫害等措施,对低产、低糖地区进行综
合治理。播种时间,在正常气温条件下,一般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施肥,60年代前,甜菜
栽培用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少数地区辅施少量化肥。进入70年代,大部分甜菜产区较普遍
地施用化肥。在PH值较高的地带选用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等;在PH值低的地区选用磷酸
二铵、三料磷、硫酸钾等。除此以外,还有以施用纯氮、氮磷复合肥、五氧化二磷及过石等。
施用农药,1980年前主要使用“3911”拌种,用赛力散和20%的“六六六”粉喷洒叶苗;1980
年以后因赛力散和“六六六”粉被禁用,开始使用福美霜、甲基硫环磷、百菌清、多菌灵、
甲基托布津、克菌丹、有机锌、铜、锡等制剂杀菌农药。
(2)夏季田间管理。播种后,一是防风垄,二是对缺苗断条垄进行补种或带土移苗补栽,
力求保全苗。在苗长子叶时,结合中耕进行垄沟深松,增强土壤的透气性。集中种植的产区
较普遍地做到三铲三,封秋垄,拔大草一次。及时疏苗,适时定苗,苗长两对真叶间苗,长
三对真叶定苗,大垄稀植一般亩保苗2 800~3 000株;密植亩保苗3 500~4 000株左右。田
间管理重要一环,是加强植保,防治病虫害,护苗保苗。黑龙江甜菜产区常见的病虫害有:
甜菜褐斑病和甘蓝夜盗虫、象鼻虫、跳甲虫、金龟蛱、金针虫、截虫、蛴螬、草地螟等虫害。
常规的防治方法,用甲基1 605、甲基托布津、甲基硫环磷、敌百虫、敌敌畏混合水剂等农药
喷洒叶片,以防治褐斑病及虫害。护苗,主要是防止擗甜菜叶子,保护甜菜生长,以增加甜
菜单产和菜根含糖量。
(3)秋季适时起收。甜菜起收期,基本是每年10月上旬开始至12月末结束。
三、应用新技术
提高甜菜单产量和含糖率,是制糖工业部门和企业长时间寻求探索的课题。自1980年起,
推广了甜菜纸筒育苗移栽、地膜覆盖、稀土微肥、综合治理和高产高糖攻关等栽培技术,均
见明显效果。
(一)甜菜纸筒育苗移栽技术:
这项技术自1980年开始,在省轻工业局统一组织下,由省制糖工业公司、轻工业部甜菜糖业
科学研究所、和平糖厂肇东县甜菜管理站共同组成甜菜纸筒育苗移植栽培法应用实验示范工
作组,在肇东县开展应用实验示范,1983年列为国家科技攻关(65)8-3(3)注:(65)8-3(3)为
国家下达科研项目序号“甜菜育苗移植技术的试验和示范”项目。经过五年时间进行了7 582
亩移植栽培的试验、示范,平均亩产2 089公斤,菜根含糖平均提高0.81%。以1985年为例,
肇东县两个示范点移栽面积1 508亩,其中向阳乡百合村570亩,四方乡四方村938亩,苗床出
苗率100%,健苗率100%,移植成活率90%以上。秋季起收时,经专家组在田间实测验收,两个
示范点平均亩产3 067公斤,其中国产纸筒亩产3 067公斤,进口纸筒3 076公斤;向阳乡、四
方乡两个乡直播对照田平均亩产1 035公斤;大面积一般直播田亩产1 082公斤。移植示范田
较两个乡直播对照田高2 032公斤;较大面积一般直播田高1 985公斤。甜菜根含糖两个示范
点平均13.57%;两个乡直播对照田平均13.23%;大面积一般直播田12.3%。移植示范田较两个
乡直播对照田高0.34%;较大面积一般直播田高1.27%。
五年中,全省经过在3.5万亩耕地面积上移栽示范和大面积推广验证,纸筒育苗移栽法比
一般直播增加积温350~500℃,延长生育期30~35天,平均亩产2吨,高者达3吨,比直播甜
菜亩产提高1~2倍,菜根含糖提高1%左右。全省六大糖厂中最早应用纸筒育苗移栽技术栽培
甜菜的,一是阿城糖厂,1980年从日本引进甜菜纸筒育苗移栽技术,在阿城、双城、五常甜
菜种植区进行试验示范与应用,甜菜亩产量比直播甜菜提高25~40.6%;二是友谊糖厂,1982
年从日本引进纸筒育苗移栽技术在富锦县二道岗公社财源大队进行试验,平均亩产量比大垄
直播甜菜增产30%以上,加上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比直播田亩产增产1~2倍,菜根含糖提高0.5~1%
左右。
甜菜纸筒育苗移植栽培法技术要求:(1)床土和肥料的配制。床土,宜选用含有腐植质丰
富,四年内没有种植过甜菜的麦茬或玉米茬地表10厘米以内的膨松表土,颗粒不大于2厘米,
并要保水、保肥、透气性良好和无病菌感染的土质,绝对含水量不少于17~18%。育苗土的用
量每亩236公斤,每册纸筒用量59公斤。床土的配制,土质在PH值8.1的地区,其肥料的填加
量为59公斤土填加马粪6.0公斤、尿素0.03公斤,过石3.0公斤、硫酸钾0.02公斤;土质在PH
值6.36的地区,其肥料的填加量为55公斤土填加土粪5.0公斤、马粪6.0公斤、磷酸二铵0.3公
斤、三料磷0.3公斤、硫酸钾0.02公斤。其它地区土与肥配比的增减,以此类推。(2)种子覆
土。用1 000公斤床土(未拌肥料的净土)掺混8公斤“福美霜”作种子上面的覆土。在苗床上
防治苗期立枯病的效果达90%以上。(3)纸筒型号。选用15厘米长型纸筒,因其营养面积和贮
水量大,可以增长主根的长度,增强抗旱能力,尤其易干旱地区更适宜。(4)育苗用种子。选
用较为理想的种子即包肥衣的单胚种子,在每支纸筒里播进一粒,每册纸筒用种子量29~30
克,发芽率高达100%。(5)育苗棚式。有三种类型:一是单层拱棚,宽2米,高0.8米,晚间需
草苫子苫盖;二是双层拱棚,采用双层竹拱,内拱宽1.8米,高0.7米,外拱宽2.2米,高1米,
外温0℃以上时不需加苫盖物;三是大棚,宽4.2,高1.4米,拱架用6米长竹片,棚内设两排
苗床,苗床上设方框架。在三种棚式中大棚为最佳。(6)播种期与移植期。播种最适宜时期是
最低温度稳定在零度时,一般是3月15日至4月10日为育苗期;移植适宜期是在积温达到325.6~359.4℃
时(幼苗一般已生长4片真叶)为最适宜期,一般在5月10日至5月16日为移植期。育苗天数,在
正常情况下35~44天。(7)播种手段。一是人工墩土和播种;二是用联动机械装土、墩土和播
种;三是利用手动简易反转式HPR-1型墩土机和播种板,以人工进行。在三种形式中第二种形
式效率高、质量好,但造价高难于推广。第三种形式每台每日可播种60亩,每个工日平均装
土播种6亩,适宜在省内推广。(8)浇水控制。在床土含水量17~18%的条件下,第一次浇水每
册必须达到15~17公斤,由纸筒的顶端浇透到筒的基部,保证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需要。
(9)移植地块选择与整地。一般选择平川、平岗地块小麦、玉米茬,坚持4年以上轮作,避免
发生过严重根腐病地块。理想的地块是经过上年伏、秋翻地和已经过整地的地块。(10)移植
密度。行距、株距在70×25厘米或66×25厘米,亩保苗株数3 500~4 000株。(11)防治病虫
害。纸筒育苗移栽的甜菜,生长势强,进入繁茂期早,草地螟和第一代及第二代甘蓝夜盗成
虫后多喜栖移植地内产卵孵化,危害甜菜幼苗,细菌斑点病和褐斑病的发生也较一般直播田
提前。早期防治用4 000倍液的溴氰菊脂和800倍液的甲基托布津农药,在一个生产季节里用
大型喷雾机喷洒3~4次,以抑制病虫的危害。
(二)甜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这顶技术是从1984年开始应用的。1984、1985年两年全省栽培甜菜用地膜覆盖面积5.42
万亩,平均亩产2 557公斤,比对照直播甜菜增产67.1% ,地膜覆盖菜根含糖率平均16.3%,
比对照直播甜菜提高1.45%。
甜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提高土壤表层温度、保持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理化性能的
优点,有抗春旱、升气温、保全苗的效果。在覆盖中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1)整好地。
无论是垄作还是平作,都要把地表土壤整平耙细,清除前作残枝废茬,防止穿破地膜,特别
是使用超薄膜时更应注意。(2)覆膜质量。覆盖地膜的耕地,耕作深度要较直播略浅,深度2~3
厘米为宜。行距、株距保持65×22.5或70×20厘米。塑膜幅宽45厘米覆盖单垄,行距45厘米
平作;塑膜幅宽65厘米覆盖双垄。塑膜两边埋入土中10~12厘米,塑膜上表面每隔60~70厘
米等距压适量的土,防止大风卷起塑膜。覆盖地膜有两种方法:一是先播种后覆膜;二是先
覆膜后播种,戳眼播种,两者均可,前者为好,利于保全苗。(3)掌握好引苗、疏苗、定苗时
机。引苗过早,影响出全苗;过晚,则塑膜内温度过高易烧苗,造成绝产。引苗最适宜期是
在60%甜菜长出一对真叶(从覆膜到引苗约在10~15天)进行,引苗时将覆膜割剪约3厘米长口。
2~3天后结合疏苗将覆膜剪口扩大到直径3~5厘米圆口,周围用土压实,防止烫死幼苗。甜
菜长到3~4对真叶时,结合锄地拔苗眼草进行定苗,定苗最佳时间是每天上午10点钟前或下
午2点钟以后,这样可提高幼苗成活率。(4)适时揭膜和防治病虫害。覆膜甜菜进入繁茂期前
(6月底至7月初),结合锄地揭膜,有利于甜菜后期生长和防止甜菜根腐病的发生。覆膜甜菜
如进入繁茂期早,则要及时预防褐斑病和甘蓝夜盗虫的危害。
(三)甜菜综合治理高产攻关技术
这项技术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低产低糖综合治理。自1985年起,全省12家甜菜糖
厂在低产低糖的甜菜老产区进行综合治理,当年播种甜菜面积21 530亩,实收面积18 446亩,
平均亩产1 225.8公斤,比未经治理地块增产518.5公斤,提高42.3%,甜菜含糖平均13.98%,
比未经治理地块高1.54%,增产增糖效果比较明显。综合治理的主要技术措施:(1)深松整地。
在选地选茬、合理轮作的前提下进行深松整地。选地是关键一环,主要选适宜甜菜生长的平
岗地,小麦茬、玉米茬或其它肥茬,坚持4年一轮作。耕作时注意抢墒整地,适时早播,提高
播种质量。深耕一般18~25厘米,省内西部干旱地区实行坐水埯种,保苗全苗齐。(2)增施肥
料。甜菜老产区一般在甜菜生长后期,因缺肥料导致叶色发黄,影响产量和糖分积累。为满
足甜菜生长的营养需要,在综合治理田上加大施肥量,一般亩施肥1 500公斤左右,种肥以化
肥为主,追肥使用尿素,每亩平均10公斤左右,施底肥面积均达到100%,治理田比一般田亩
施化肥20公斤左右多2倍,以提高地力,催发长势,增加含糖。(3)增加保苗株数。省内甜菜
老产区仍有大垄稀植的习惯,垄距一般在2~2.1尺(60~70厘米),株距1~1.2尺(30~36厘米),
甜菜收获株数在2 200~2 500株上下,这是甜菜单产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综合治理田大多采
用缩垄增株的办法,垄距60厘米小垄,株距密植25~27厘米,平均亩收获株数近3 000株,比
对照田平均增株20%左右。(4)防治病虫害。防治苗期病虫害,采用甲基硫环磷和福美霜闷种;
防治生长期虫害,使用敌杀死;防治褐斑病,使用甲基托布津、灭病威等农药。甜菜褐斑病
发病早,喷洒农药一般在7月上旬。第二部分,高产高糖攻关。这项技术,是为提高甜菜单产
和含糖率,在一些条件好的单产与含糖都比较高的甜菜产区进行。轻工业部甜菜糖业科学研
究所曾进行过“大面积甜菜丰产综合栽培技术”的研究。1972~1983年,这个所与安达县甜
菜站协作,在安达县进行千亩甜菜丰产实验,平均亩产2.7吨,含糖率16.53%;百亩丰产田平
均亩产达3.78吨,含糖17%。1981~1983年,轻工业部甜菜糖业科学研究所又与中国农业科学
院呼兰甜菜研究所协作,在安达县千亩实验的基础上,再扩大到万亩甜菜丰产的示范,平均
亩产甜菜2.2吨,连续3年平均含糖16%。1985年,进一步展开高产高糖攻关。主要技术措施是
在扎扎实实地落实好常规技术措施的基础上,采取高投入、高产出或采取新的突破性措施。
主要有:一是全部三犁川深松整地;二是种子全部药剂处理;三是全部人工刨埯坐水播种;
四是全部深施底肥;五是全部增加株数密度,缩为60厘米小垄,株距25~27厘米,平均亩保
苗3 200株以上;六是全部严格田间管理,早动手防治病虫害。
(四)甜菜施用“稀土”微肥技术
“稀土”微肥含有钪、铈等多种元素。黑龙江甜菜生产应用稀土微肥这一新技术,是1981
年友谊糖厂首先在庆安县甜菜产区开始进行试验的。1982~1984年进行小区试验和示范,1985
年开始在庆安县大面积推广,推广面积2.5万亩,占全县甜菜种植面积的92%。1982~1985年
累计示范、推广面积40 240亩,平均亩产1 644.6公斤,比对照田增产174.5公斤,增产11.8%,
菜根含糖平均16.81%,比对照田提高0.35%。
稀土在甜菜生产上施用有三种方法:一是拌种,每亩用稀土50克,溶于0.25公斤水中,
拌1亩地用种子1.2公斤,拌匀后即可播种。二是浸种,浸1亩地种子(1.2公斤)用稀土30克,
溶于2.5公斤水中,浸24小时后,捞出阴干播种。在土壤墒情好的条件下,浸后捞出即可直接
播种。三是叶喷,喷1亩地用稀土60克,溶于30公斤水中,在叶丛繁茂期(6月下旬左右)喷施
于叶面,喷后24小时内遇雨冲洗需补喷。三种方法均有较好的增产增糖效果:拌种和叶喷两
个方法对增产效果最佳,四年试验平均亩增产11.6~11.7%;浸种方法对提高含糖率效果最佳,
平均比对照田提高含糖0.81%。
安达糖厂,也于1983~1985年进行稀土应用小区试验,亦见明显增产增糖效果。按施用
稀土三种方法与对照田亩产量、含糖率比较:采用拌种方法试验鉴定,平均亩增产6.5%,增
加糖份0.54%;采用浸种法,平均亩增产1.7%,增糖1.3%;采用叶喷方法,平均亩增产5.5%,
增糖0.2%。此外,施用稀土对防治甜菜病虫害也有良好效果。省制糖工业公司确定,1986年
在全省甜菜产区大面积推广,重点推广地区有哈尔滨、齐齐哈尔、友谊、和平、红光、安达、
明水、宾州、宁安、肇东、丰乐、赵光等12个糖厂的甜菜产区。
四、经济政策
(一)甜菜价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每吨甜菜收购价格按370公斤高粱比价折算,合人民币21.09
元。1953~1985年,甜菜收购价格作过8次调整:
第一次,1953年每吨甜菜收购价格仍按370公斤高粱比价折算,合人民币32.60元,比1952
年每吨甜菜收购价格28.80元,提高幅度13.2%。
第二次,1957年每吨甜菜收购价格调整到34.60元,调整幅度6%。
第三次,1958年每吨甜菜收购价格调到36.00元,比上年提高10.5%。
第四次,1959年每吨甜菜收购价格调到40.00元。同时实行加价补贴办法。对提前超收的
甜菜给予加价补贴,以补偿提前起收的损失。办法规定:凡9月15日前送交的甜菜每吨在基本
价的基础上加价补贴10%,9月15~30日以前送交的甜菜每吨加价补贴7%(1961年改为9月末前
送交的甜菜每吨加价补贴8%,后于1968年停止执行)。
第五次,1961年省政府统一规定每吨甜菜收购价格52.00元,延续执行到1971年。
第六次,1972年每吨甜菜收购价格调到60.00元,延续执行到1978年。
第七次,1979年3月5日省物价局、省轻工局联合发出通知,规定每吨甜菜收购价格统调
到75.00元。同时实行超产加价办法,即以每亩地交售1吨甜菜为基数,超产部分加价50%,此
办法难于掌握,各地反映较多。本年4月25日省革命委员会以黑革[1979]127号文《关于调
整甜菜生产经济政策和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每吨甜菜基本价格75.00元,把化肥半价
补贴和受灾面积化肥、种子款减免改为折合现金集中补贴,每交售1吨甜菜付给增产措施补贴
费10.00元。同时取消超产加价办法。
第八次,1985年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1985年甜菜生产和收购办法的通知》,对甜菜
收购价格明确规定,除林甸、明水两县继续搞好按质论价收购试点外,其余各市县实行基本
价格、价外补贴、低糖劣质减价、高糖优质加价的办法,作为全面实行按质论价的过渡。即:
基本价格,每吨甜菜收购价格75.00元;价外补贴,实行气候季节差价,暖菜期(10月31日以
前)交售的甜菜,每吨甜菜价外补贴7.00元,冻化期(11月1日至30日)交售的甜菜,每吨甜菜
价外补贴5.00元,冻固期(12月1日以后)交售的甜菜,每吨甜菜价外补贴15.00元;低糖劣质
减价,甜菜含糖率低于14%以下(含14%),每吨甜菜只付给基本价75.00元,不付给价外补贴,
含糖率低于10%以下(含10%),每吨甜菜付给保护价50.00元,不付给价外补贴;高糖优质加价,
按省统一划定的甜菜产区平均含糖标准,高出标准含糖率1%以上的,在基本价格、价外补贴
的基础上,每吨加价5.00元,高出标准含糖率2%以上的,每吨加价10.00元。县属糖厂可参照
上述规定自定收购办法,有条件的也可实行按质论价收购。
(二)优惠措施
国家和地方对甜菜生产实行的优惠政策,集中体现在种子、化肥、农药、运费补贴、高
产高糖奖励、产品返还、化肥贷款及预付收购款等诸多方面。(1)甜菜种子半价补贴。从1952
年起对农民种植甜菜免费提供种子,1957年改为每公斤种子收费1.00元,1961~1985年一直
实行甜菜种子半价优惠供应。(2)化肥半价补贴。1957年全省统一规定,每亩地甜菜使用化肥
按10公斤计算,补贴种植户化肥款30%,1959年改为补贴50%,1979年后把这项补贴加在甜菜
收购价格中,农民种植甜菜使用化肥由糖厂全价赊销,秋季收购甜菜时扣回。(3)拌种农药免
费供应。(4)运费补贴。全省从1952年起,对农民交送甜菜付给单程运费补贴款,每吨公里补
贴0.15元,1959年改为按运送甜菜的里程距离补贴单程运费,即:1~5公里,每吨公里补贴0.15
元;6~10公里,补贴0.20元;11~20公里,补贴0.25元;21~25公里,补贴0.30元;26~35
公里,补贴0.35元;36公里以远,补贴0.40元。1985年对交售甜菜的运费补贴又作了调整,
其补贴标准:不分运输工具和路面,实行统一标准,按运距分段给予运费补贴,即:0~10公
里(含10公里),每吨甜菜补贴4.00元;10~20公里(含20公里),每吨甜菜补贴5.00元;20~30
公里(含30公里),每吨甜菜补贴6.00元;30~40公里(含40公里),每吨甜菜补贴7.00元;40~50
公里(含50公里),每吨甜菜补贴8.00元;50公里以远,每吨甜菜补贴10.00元。运距划定:以
种植甜菜户的村民委员会所在地为起点至甜菜收购站为终点,其运距里程经实测后,报政府
批准,方为运费补贴依据。(5)高产高糖奖励。从1956年起,为鼓励农民种好甜菜,提高甜菜
单产量和含糖率,采取高产高糖奖励的措施。按种植面积单位产量计算,以每亩甜菜产量800
公斤为基数,超产部分加价15%,作为高产奖励,延续执行到1968年停止。高糖奖励,以农业
生产合作社、国营农场为单位,甜菜平均含糖超过本地下达含糖指标的1%的,每吨甜菜奖励
1.60元,超过2%的奖励3.20元,超过3%的奖励4.80元。此办法因甜菜含糖难于检测,不易推
行,于1959年停止。(6)产品返还。从1979年制糖期开始,甜菜丝由糖厂无价返还给种植甜菜
的社队,甜菜出丝率按80%计算,大厂每收购1吨甜菜返还菜丝(湿糟)400公斤,县办厂返还700
公斤。菜丝返还的运费由社队负担。返还兑现不了的,由糖厂经销后以现金支付给社队。(7)
核减征购粮指标。对种植甜菜农户的粮食定购基数,实行“一减一顶”的办法。一减,就是
按甜菜种植面积核减粮食征购任务的基数,即:扩大甜菜种植面积,就相应减少粮食征购指
标。一顶,就是交售8斤甜菜顶交1斤粮食征购任务。
1979年,省革命委员会重申:农民交售甜菜的奖售食糖、粮食等优惠政策,交售1吨甜菜
奖售给食糖1公斤、粮食7公斤、化肥25公斤。
自1980年起,实行以上年实际交售甜菜量为基数,超产计奖的办法。以甜菜产区的县(市)
为单位提取奖金,交售甜菜5万吨以下的,每超交1吨提取奖金0.60元,交售甜菜5万吨以上的,
每超交1吨提取奖金0.80元,交售甜菜10万吨以上的,每超交1吨提取1.00元,交售15万吨以
上的,每超交1吨提取1.20元,提取的奖金用于奖励甜菜生产的先进个人和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