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腐 乳
黑龙江省腐乳生产,五六十年代曾有佳木斯市蔬菜公司、哈尔滨松花江食品化学厂、牡
丹江工农食品厂、牡丹江东安食品厂、绥化县酱菜厂、青冈县酱菜厂等生产过腐乳产品。到
1985年仍有阿城县调味品厂和克山、虎林、海伦等极少数酱菜厂兼产腐乳产品,产量不多,
就地销售。定型产品生产厂,唯克东县腐乳厂一家,尚未形成行业。克东腐乳,以克东县的
别名注册“二克山”牌是黑龙江省的传统食品。
克东腐乳厂,始建于1915年。原由地主兼资本家关乃生与任晋益合伙经营的“人和春”
酱园,除生产酱油、醋外,兼做腐乳,当时生产腐乳只三四名工人,每年生产30~40坛(每坛
10公斤),生产最盛时有三、四十人,年产几百坛,销路极畅,远近闻名。
克东腐乳的配方和生产工艺独特,同国内市场上常见的采用根菌和长毛霉菌的腐乳相比,
别具特色。独树一帜。初生产时,选用当地好井水制做的豆腐为主料,使用浙江或四川红曲,
先将豆腐压出水分,打成小块,加盐,锅蒸后放到高温室内,运用露天长菌的方法自然发酵,
待发酵好后装缸,添加良姜、砂仁、紫豆蔻、白豆蔻、公丁香、母丁香等13种中草药汤料。
然后用三层窗户纸封缸,上刷豆油。经过一春一夏的自然发酵,到秋季8、9月份打开缸后,
腐乳自然芬香扑鼻,柔软适口,几乎是一年压一年出厂销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产量逐年增加,科技人员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终于从克
东腐乳前期发酵微生物区系中成功地分离、筛选出单一菌株,即小球菌。现在的克东腐乳,
以优质豆腐为主料,以13种名贵中草药材为辅料,使用自产红曲,采用小球菌高温发酵,经
26道工序精制加工而成,仍保持克东腐乳原有的特色和风味。其产品含有脂肪、蛋白质、氨
基酸和糖类等多种营养成分,色泽鲜艳,味美清香,细软柔嫩,回味绵长,具有健脾宽肠,
帮助消化,增加食欲等功效。
1958年国家扶持克东腐乳发展扩建了厂房,增加了设备,年产量增加到300吨。1960年
国家投资新建一座年产1 000吨的腐乳厂。1980年以后,省又几次投资对工厂的生产设备进行
系统地技术改造与扩建,至1985年工厂占地面积扩大到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
豆腐加工实现了机械化,进料、筛选、浸泡、冲洗全部半自动化,腐乳年生产能力扩大到2 500
吨,年产量达1 700多吨。在技术改造中,特别注重完善和充实检测手段,生产腐乳过程中的
22道工序全部使用仪器检测,严把质量关,产品质量稳定提高,一级品率达95%以上。1978~1985
年,“二克山”牌腐乳连续获地区、省和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在省内市场上畅销不衰,
且远销北京、天津、广东等省市和香港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