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印刷工业
中国印刷工业历史悠久。从北宋庆历年间雕版匠人毕昇发明活字版印刷术以后,中国印
刷业跨入了世界领先地位。
黑龙江印刷工业发展缓慢。1884年宁安县出现了印刷作坊,1903年齐齐哈尔、牡丹江分
别设立了印刷局,采用石印和铅印印制印刷品,技术装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下,印刷的品种
和质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印刷工业经过企业建设和技术装备改造,生产有了发展。
许多企业逐步淘汰了旧设备,安装了新机械,生产工艺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只能石印、
铅印,发展到胶版印刷、凸版、凹版印刷,掌握了微机排版,电子分色、激光照排、彩色印
刷等新技术,较具规模的印刷企业,多装有全开轮转印刷机、大型胶印轮转机、彩色胶印机、
电子分色机、激光照排机、全开折页机、配页机、跨码联动订书机等现代化印刷设备,可以
印刷各种书刊、画片、彩色插页、封面、画册、挂历、年历和彩色报纸。黑龙江新华印刷厂、
哈尔滨印刷一厂等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了激光照排,微机排版,结束了人
工铅字排版的历史,生产效率成倍提高。
黑龙江印刷工业的企业结构,分为归口一轻工业系统管理的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
各部门、各企业事业单位和二轻系统、区街工业、乡镇企业等集体所有制印刷企业。一轻工
业系统印刷企业,全民所有制企业,占绝大多数。1985年,在一轻工业系统109个印刷企业中,
全民所有制企业79个,占一轻工业印刷企业总数的72.4%,集体企业30个,占27.6%。二轻系
统印刷企业23个,均为小型集体企业,500人以上的企业只有两家。省内印刷企业中,集体企
业约占50%以上。
黑龙江省内印刷企业分布于各市县,大城市企业多些,最多的达50多个;县城企业少些,
最少的1~2个。党政机关、新闻出版、大专院校、文教卫生、商业、林业、农业、财政、税
务、粮食、民政、外贸、公安、邮电、农场、矿山等各系统、各部门均有印刷企业。这些企
业原为单位内部服务的铅印室和印刷厂,改革开放以后,实行承包经营,陆续开展对外营业。
黑龙江印刷行业,除按照国家规定的法规进行生产经营外,行业管理归口轻工业部门。
黑龙江印刷工业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办法。生产业务由省轻工业厅所属造纸公司管理;
行政管理归各市县轻工业局或工业局;各部门、各系统的印刷企业,则由本部门、本系统的
企业主管部门管理。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只有轻工业和手工业部门有印刷企业。轻工业部
门主管全民所有制印刷企业;手工业部门主管集体所有制印刷企业。改革开放以后,各部门、
各系统原来为内部服务的铅印室、印刷厂陆续开始对外营业,出现印刷企业遍地开花,印刷
能力大于社会需要的局面。一部分企业,加强管理,更新设备,提高质量,生产发展较快;
一部分企业在艰难的困境中维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