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技术装备

  50年代,哈尔滨友联金笔厂、黑龙江金笔厂投产初期,仅有冲压机、轧片机、笔尖整型 机和普通车床等简易设备和手工工具,工艺落后,基本为手工操作。友联金笔厂生产的26型 钢笔,是用黑色胶木为原料制作笔杆和笔套。生产工人使用手锯、刮刀和螺丝刀等工具,加 工一支笔的笔套、笔杆、水项、尾帽、镶套5个外型部件,须经过人工锯拉、刀刮等36道工序 才能完成,人均日产19支,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黑龙江金笔厂投产当年,由于设备条 件差,部件自配率低,生产工人人均月产金笔300支左右。友联金笔厂生产的普级铱金笔共11 个部件,其中自制的只有5件,自配率仅占45.5%。黑龙江金笔厂生产的黑龙牌金笔,只有笔 尖、笔杆、笔套、尾帽、水项由本厂自制,其余部件均从上海购进。
    50年代中期,两个厂增添了注塑机与塑料加工设备,充实和加强了模具维修和制造力量, 分别建立了零件车间。到50年代末,除笔胆、护胆管等全国统一协作配套外,基本实现了部 件自制,产品也开始自行设计。
    进入60年代以后,两个厂在技术革新活动中,努力改进技术装备,购置和增加一些设备, 不断改进生产工艺。黑龙江金笔厂,1960年至1963年先后自制和购置了整型机、半自动打圆 机、制杆机等53台专用设备。友联金笔厂,从1967年以后也自制了一批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 其中有水项开槽机,笔尖五道、七道连冲机,夹子九道连冲机等45台,通用车床9台,使自来 水笔生产逐步变手工操作为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笔尖生产,开始时落型、打眼、打字、 打凹、打弯5道工序,均由5人单机操作,采用五道连冲工艺后,一个人一次即可完成,提高 工效两倍多。 1963年,哈尔滨市委工业书记郭伟人提议,组织哈尔滨新风加工厂(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前身) 和龙江电工厂帮助友联金笔厂解决笔套冲压和氧化表面处理新技术,为铝件在自来水笔生产 应用上开辟了新路。
    1965年,黑龙江金笔厂自制直流氧化槽、交流氧化槽、电抛光机、电镀装置和双轮抛光 机,为生产铝套高级铱金笔创造了条件。1979年末,齐齐哈尔市工交办决定,将市模具厂并 入黑龙江金笔厂,增加金属切削机床、电工设备和热处理设备31台(套),扩大和增加了金笔 厂的模具制造和技术改造能力。
    1970年以后,两个厂陆续推行了自动焊铱、自动开缝、四道整形、电解、拼缝等先进的 笔尖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笔尖的圆滑质量。
    笔套、笔杆生产。开始用国产塑料代替进口的赛璐珞、醋酸纤维塑料;塑料制杆设备也 由机械注塑逐步改为液压注塑。后又进一步改为一模多出,自动脱模,应用电子技术,实行 程序控制自动化生产。
    到1985年末,友联金笔厂拥有各种设备326台,其中专用设备84台。黑龙江金笔厂拥有设 备370台,其中主要设备191台。主要生产工序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半自动化。自来水笔年 产能力达到800万支,其中友联金笔厂500万支,黑龙江金笔厂300万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