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制笔生产

  黑龙江地区从1950年开始生产自来水笔,到1985年的36年间,曾有过两次大的曲折发展 过程。
    第一次发生在“大跃进”后的调整时期。1958年,在“高指标”、“浮夸风”的影响下, 自来水笔生产也盲目增加产量,1960年,自来水笔产量猛增到422.1万支,比上年的298.3万 支增长41.5%。两厂的利润总额超过百万大关,达到135万元。1961年,根据国家轻工业部的 统一安排,将当年产量压缩到213.6万支,1962年调整为79.7万支,1963年降至57万支,利润 也降至26.2万元。1964年略有回升,也只有62.6万支,这是省内生产自来水笔以来的首次大 起大落,持续时间也较长。
    第二次曲折,发生在1980~1983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自来水笔的销售形势看 好,生产随之上升。1980年产量达到631.4万支。但由于全国自来水笔生产过剩,市场积压, 商业部门停止统购包销,工厂被迫减产。1982年11月,轻工业部召开了自来水笔规划会议。 会议总结了过去发生曲折的经验教训,及时分析了行业发展的新形势,确定了大力推进技术 进步,努力开发新产品,不要把生产发展方向只放在产量的增长上。会后,适当放慢了老产 品的增长速度,1983年自来水笔产量降为356.5万支,同时加快了新产品开发步伐,使产销逐 步得到平衡。
    黑龙江的自来水笔生产,虽经历过两次大起大落,但总的发展速度还是相当快的。1985 年达到495.7万支,比1950年的3.1万支增长15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