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工厂沿革
哈尔滨市圆珠笔厂的前身是哈尔滨文具厂。1949年3月由哈尔滨市教育局创办,厂址在哈
尔滨市道外区南极街。主要生产粉笔和普通墨水两种产品,仅有职工12名。
1952年12月,经上级决定,哈尔滨市教育局把文具厂移交给哈尔滨市工业局企业公司管
理。1952年末,在册职工81人。
工厂隶属关系改变后,哈尔滨市工业局企业公司先后两次为其调换厂址。第一次于1952年
秋由道外南极街迁至景阳街7号原大叶烟草公司旧址。第二次搬迁到道里区警察街(后改为友谊
路)43号林业局楼内。1955年春季,哈尔滨五金乐器厂水暖零件生产下马后,又由林业局楼内
迁到同院内的五金乐器厂址。
产品除白粉笔,又相继增加色粉笔、耐晒色粉笔、油质色粉笔、广告色、蜡笔、墨汁、
浆糊、科学墨水、算盘、油印机等10种产品。
1953年下半年,哈尔滨市五金乐器厂乐器车间划归文具厂,着手试制和生产脚踏风琴和手
风琴。当时只有俄籍人瓦连内(译音)1人懂得乐器生产技术,但他对关键技术不外传。加之,
设备条件不具备,基本上靠手工操作,部件达不到标准化、系列化,两年多时间只搞出一台
手风琴样琴,试产的500台脚踏风琴质量很差,销售困难,终于在1956年被迫下马。算盘也因
销路不佳,停止生产。
1958年8月以后,哈尔滨市再励奖章厂、模型工具社和新生印刷厂印刷小组相继并入,全
厂职工达500余人,划分模具、标牌、印刷、墨水、维修等车间。
1960年1月,工厂更名为哈尔滨市钢模厂。主要生产墨水、墨汁、浆糊、粉笔、模具、标
牌等产品,并经营印刷业务。
1961年2月,哈尔滨市轻化工业局决定,将模具车间划出单独建厂。厂名又恢复“哈尔滨
文具厂”。
1962年7月,哈尔滨金笔厂活动铅笔车间并入,9月正式投产。1963年8月,将印刷车间移
交给哈尔滨纸箱厂。1965年10月,奖章、标牌生产下马。活动铅笔成为工厂的主导产品。
1966年1月,在生产活动铅笔的基础上,利用多余的制杆能力,用外购笔芯,组装简易圆珠笔。
1975~1976年间,先后将墨汁、墨水移交给哈尔滨市文教用品厂和墨水厂。
1976年11月,哈尔滨文具厂更名为哈尔滨圆珠笔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