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中期,黑龙江搪瓷制品质量在全国名不上经传,只是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能(密着、
耐热等)同国内其它省市的产品基本相同,而外观审视则存有色瓷不鲜艳、瓷粉光度不强、挂
瓷不匀等差距,在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各搪瓷制品生产企业,为改变搪瓷制品质量落后的
状况,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和工人猛攻质量关,从1955年起,产品质量逐步得到提高。到1973
年,哈尔滨搪瓷厂生产的口杯一级品率达到85.74%,在全国17个生产企业评比中列第一位;
面盆一级品率达到81.62%,排第二位;每吨黑铁皮利用率达到89.19%,排第三位,均居全国
先进水平。
1978年,黑龙江日用搪瓷工业3个主要生产企业,哈尔滨搪瓷厂、齐齐哈尔搪瓷厂、牡丹
江搪瓷厂的产品质量,在全国70多个搪瓷生产企业中,处于中、上等水平。
自1979年国家经委确定每年开展“质量月”评比活动以来,各搪瓷制品生产企业,为了
进一步提高搪瓷制品质量,采取加强企业管理,健全规章制度,更新设备,改进工艺等措施,
提高产品质量,收到明显效果。哈尔滨搪瓷厂,通过大搞技术革新,降低瓷块冷激水中碱含
量,加大瓷粉熔化过程通风量,使产品光度提高到100度,白度达到80度,面盆、口杯一级品
率达85%以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居国内先进水平。工厂还对瓷粉等原料的使用加强管理,
减少了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改善了工人的作业条件。1980年在杭州举行的全国搪瓷行
业质量评比中,哈尔滨搪瓷厂参评的5种产品均取得优异成绩。其中:乙型口杯、高脚痰盂获
总分第一名;乙型面盆获总分第二名;甲型36厘米面盆、乙型杂件获总分第三名,红灯牌花
面盆同年10月被评为轻工业部优质产品。
到1985年,黑龙江有5种搪瓷产品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两种产品获部优秀新产品奖,
27种产品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