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工厂发展

  哈尔滨保温瓶厂投产后,产量逐年增加。1960年保温瓶产量8.4万个,到1965年增加到32.8 万个。“文化大革命”初期,工厂领导班子虽受到冲击,保温瓶产量仍呈上升趋势,1966年 产量35.1万个,1969年39.7万个,1970年43.3万个。但在省内城乡市场上仍出现了保温瓶供 不应求的局面。 1970年,省、市政府为了满足消费需求,共同给哈尔滨保温瓶厂投资,扩建一座年产80~100 万个保温瓶的生产车间。新扩建的车间投产后,扩大了生产能力,1976年生产保温瓶能力达 到80万个,实际生产58.8万个,完成工业总产值139万元,但产不应需的局面仍未能缓解。商 业部门不得不从外省市调进大量的保温瓶,供应市场。
    1976年至1978年间,国家每年给哈尔滨保温瓶厂下达生产80万个保温瓶的计划任务,工 厂连续三年未完成计划。加之电力供应不足,燃料、原材料涨价等因素,从1973年以来连年 亏损。1979年,省又投资177万元用于哈尔滨保温瓶厂的扩建改造,工厂占地面积增加2 500 平方米,建筑面积增加4 700平方米,购进各种专用和通用设备85台套,年产保温瓶能力达到 200万个。与此同时,工厂加强企业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改革工资分配制度,实行 按劳分配,调动了职工生产积极性。1980年生产各种保温瓶134.7万个,创历史最好水平,一 举扭亏为盈。
    到1985年,工厂职工人数达902人,固定资产总值469万元。主要生产设备有:日出料16 吨马蹄型玻璃熔化池炉1座,保温瓶专用设备近百台(套),通用设备近300台(套),保温瓶年 生产能力203万个(包括商品瓶胆)。年产各种型号保温瓶123.7万个,居全国第14位。其中铁 壳保温瓶46.7万个,塑壳保温瓶21.1万个,竹壳保温瓶31.9万个,气压保温瓶1.99万个,商 品瓶胆22.1万个,保温杯7.4万个,保温饭盒8.6万个。完成工业总产值50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