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产业发展
第五章 灯 泡
1907年7月,滨江耀滨电灯公司在哈尔滨傅家店正式成立,1918年成立耀滨庆记电灯股份
有限公司,资本金50万元。30年代黑龙江地区又出现了一些生产灯泡的工厂,齐齐哈尔有省
城电灯厂(后归入北满电气株式会社),佳木斯有景增源电灯厂(后归入满洲电业株式会社),
牡丹江有耀东电灯公司、宝成电灯公司、昌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等生产灯泡的企业。由于技
术和设备落后,生产出的灯泡质量差、成本高,生产不正常,勉强维持生产,但终因亏损严
重,相继关闭。
1945年日本投降,黑龙江地区建立了人民政权,灯泡工业重新开始起步。1948年3月20日,
成立哈尔滨明星灯泡厂,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石头道街14号,从业人员20多名,经理朴亨根。
主要生产110V15瓦至40瓦普通民用灯泡。同年11月,金圣道在道里区中央大街224号开办了三
国灯泡厂(后改名为南极灯泡厂),经理金圣道,从业人员14人。1951年2月,由私人经营的大
路霓虹灯厂在道里工厂街46号成立,经理路文学,只有一间20多平方米的厂房,从业人员有
路宏昌等人。
1956年3月4日,上述三家私人灯泡厂合营并入哈尔滨电器制造修配厂为灯泡车间,车间
性质为公私合营。
1957年1月,灯泡车间从哈尔滨电器制造修配厂分出,成立全民所有制的地方国营哈尔滨
灯泡厂,职工74人,设3个车间,生产设备全部是三家私人小厂合并时的简陋设备,共27台,
两条普通民用白炽灯泡生产线,固定资产原值4.5万元,净值3.8万元。生产全靠工人手扳脚
踩的笨重体力劳动,年产灯泡88.3万只,产值30万元。
1960年,向哈尔滨灯泡厂投资52万元,用于工厂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玻壳车间、玻
璃熔炉、仓库等,使工厂逐步形成配套生产能力。同年,建立集体所有制的齐齐哈尔灯泡厂。
由于设备简陋,工艺技术落后,产品质次价高,工厂亏损严重,被迫于1962年停止生产
哈尔滨灯泡厂,到1966年,工厂的固定资产原值增加到216万元,净值165.5万元,职工
635人,灯泡产量719万只,年工业总产值257.9万元,上缴利润20万元。1967年以后,工厂受
“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连年亏损。
1968年8月,开始重建地方国营齐齐哈尔灯泡厂,设计能力年产白炽灯泡800~1 000万只。
1969年8月正式投产,当年生产普通白炽灯泡23万只,产值5.8万元,企业亏损12万元。
1970年以后,省内部分市县陆续兴建了一批小型灯泡厂,对缓解市场灯泡供应紧张状况
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资金投入少,设备简单,缺少技术力量,管理粗放,多数小厂生产秩
序不正常,均处于经营亏损状态。
1972年,省轻工业局对各地的小灯泡厂进行了整顿,关停了部分经营亏损、产品质量粗
糙的小企业,保留了12个小灯泡厂。对保留下来的小企业,省轻工业局组织人力、物力,深
入企业帮助明确各个主导产品发展方向和生产规模,培训技术骨干,改造工艺设备,推动灯
泡生产实现机械化、连续化,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相应地帮助解决原材料和气体
配套供应等关键问题。经过这次整顿,灯泡工业生产开始出现转机。到1972年底,省内大小
14家灯泡生产企业,生产各种灯泡1 000万只。与此同时,新上了钨钼丝、灯头、玻璃管、坩
锅等灯泡工业配套项目,自制出绕丝机、真空泵等专用设备。1973年,省拨专款73万元用于
哈尔滨、齐齐哈尔灯泡厂技术改造,增添设备,扩大生产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灯泡工业开始向多品种、高质量、大产量、高效益方向发展。
哈尔滨灯泡厂,通过全面整顿,综合治理,提高企业素质,引进先进技术进行技术改造、
采用标准化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使企业走上了产值、积累同步增长的轨道。从1979年开始引
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为使采用国内较先进的高压静电喷涂新
技术配套,从日本引进MS自动生产线与F24M吹泡机配套使用,生产的白炽灯质量合格率提高
到94%。1981年后,又从国外引进了普灯生产线、单双螺旋绕丝机、无芯绕丝机等先进设备,
使企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大大增强。到1985年,工厂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
方米,各种设备488台(套),其中专用设备259台(套)。厂内设电光源研究室、自动化生产线
1条、半自动化生产线2条、灯泡装配流水线14条,年总生产能力2 200万只。固定资产原值1 562
万元,净值1 216万元,职工1 511人,其中生产工人1 141人,专业技术人员55人。主要产品
品种,已形成普通照明灯泡、汽车、拖拉机灯泡3大类,低压照明灯、高压萤光灯、装饰异型
灯、霓虹灯4个系列,共69种规格的灯饰产品。198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54万元,实现利税
270万元,其中利润100万元,各种灯泡产量1 751万只。工厂已成为全国电光源行业的重点企
业。
齐齐哈尔灯泡厂,1981年以后,从日本引进了T—24自动吹泡机、普灯生产装配线、单双
螺旋绕丝机等先进设备,工厂还通过企业内部挖潜,扩大了生产规模。到1985年,工厂占地
面积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厂内设9个自动化生产车间,年产灯泡能力1 800
万只,生产普灯、汞灯、彩泡、静电涂复泡、低压灯、紫外线杀菌灯等各种规格的产品30多
种,与生产灯泡配套的氢、氮、氧、氩及煤气等,工厂已自给有余。固定资产原值991万元,
净值765万元,职工1 11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9人。1985年,生产各种灯泡1 400万只,完
成产值768万元,实现利税76万元。工厂已跨入国家重点的电光源企业行列。
70年代兴建的小灯泡厂,大部分关闭或转产,保留下来的只有鸡西市、宁安县两个小灯
泡厂。
1985年末,省内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灯泡生产企业4个,即哈尔滨灯泡厂、齐齐哈尔灯泡
厂、鸡西市和宁安县灯泡厂,加上与灯泡生产相配套的哈尔滨市钨钼材料厂,共有职工3 516
人,固定资产原值3 821万元,净值2 797万元,灯泡年生产能力4 200万只,钨钼丝能力5 000
万米,钨钼棒材能力30吨。灯泡工业在省内已经形成了独立完整的产业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