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发展沿革
黑龙江电池行业中较大的企业哈尔滨电池厂,建于1947年,当时为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工厂
管理处的直属工厂。1948年,改名为东北电信器材厂。东北全境解放后,东北邮电管理总局
从哈尔滨迁往沈阳,留下生产电池部分设备和人员,生产炭精,改厂名为东北邮电管理总局
炭精厂。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生产4种干电池,供应军需,遂将工厂归属一机部东北电器
工业管理局,为电工十三厂。1952年,将抚顺301厂电刷工段并入,工厂改名为东北电工十三
厂。1955年10月,电碳车间分出。1958年初,工厂下放给哈尔滨市,隶属市一轻工业局管理,
同年4月建成蓄电池车间。
1965年建立通河县电池厂,1970年建肇东电池厂,1971年建兰西电池厂。1975年11月,
哈尔滨电池厂将蓄电池车间划出,改厂名为哈尔滨电池厂,专业生产干电池。
到1985年,哈尔滨电池厂职工增加到1 01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9人,拥有各种专业设
备30多台(套),9条电池生产线,固定资产总值584万元。主要生产锌锰电池、锌空气电池、
锌汞电池、锌银电池4大系列13种工业、民用、军工等电池产品,年生产能力1.08亿只。通河
电池厂和肇东电池厂,都有300多名职工,企业规模也不相上下。兰西电池厂,职工179人,
固定资产原值56万元,专用设备5台(套),是4个电池厂中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