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制做,以锌、天然二氧化锰、电解二氧化锰、乙炔黑、马口铁、铜片、炭棒为原料,
制成炭包、炭棒、铜帽、纸线、纸底、锌壳、电池盖、铁底、商标纸、铁壳等主要零部件,
形成正负极活性材料,配以电解质,按密封式结构制成的化学电源,即电池。
黑龙江各电池厂生产的干电池,按产品类别采取不同工艺。民用锌锰电池生产工艺,分
为包纸不扎线、不包纸不扎线、包纸扎线和线板式4种。
包纸不扎线民用电池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B0110018)
电池生产周期,从炭包成型到成品包装,需30分钟。
干电池产品的形状,分圆筒形、扁形、方形三种,分别用R、F、S代号表示。各种电池均
以R20手电池为标准折合计算产量。
哈尔滨电池厂,是省内最大的电池生产企业,年产量占全省电池总产量的64.5%。主要产
品有:锌锰电池、单体圆筒手电池、单体圆方甲电池、锌空气组合电池、层叠式及组合电池等,
R20型、R14型、R6型民用电池,是工厂的当家产品。
哈尔滨电池厂最早生产的电池有R20型电池、DE·大方甲电池和军工产品单体圆、方甲电
池、R40型电池。R40型电池,解放战争时期主要用于军事通讯。抗美援朝期间大批量生产,
日产量达5 000块(只),专供军需。1951年,生产集合式R40型电池,共生产1.2万只。紧接着
又成立了新产品试制小组,研制成功了BA—70、BA—32、BA—38型新产品,主要用于射线探
测仪器和无线电通讯。1957年,研制成功了空气锰粉甲电池,即QR40型电池,因资金困难被
迫停产。同年,还生产1种锌——空气电池,后因保证蓄电池产量,空气电池逐渐压缩产量,
直至停产。1958年,研制生产了D81型层叠式电池,取代了体积大、容量低、成本高的小型单
节组合电池,远销东南亚和非洲一些国家。1969年,专为沈阳军区通信兵后勤部生产S4型电
池,产量达4.5万只,后按部队要求定量继续生产,年产量200~500块(只)。1970年,为部队
生产专用于无线电收发报机的9F120—2型电池,当年生产5.4万只,后按合同生产。1978年,
将R20型电池由半封闭改为全封闭式,广泛应用于携带式各种信号灯、作业灯、半导体收音机、
手电筒、电唱机、录音机、照相机闪光装置等。商标为电工牌和天鹅牌。1983年以后,将原
生产的R6L型电池糊式工艺改为纸板工艺,开发了航标灯用ZQR40—2、ZQR40—3型新产品。1984
年研制成功了R6P型锌锰电池,开发了R14P型大功率剃须刀用电池和R14C型高容量电池,均投
入批量生产,居国内先进水平,多次获省、市优秀新产品奖,R6P型闪光灯电池,1985年评为
全国轻工业优秀新产品。
到1985年,黑龙江电池产品、品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包括军工)、民用等生产、生活领域,
有用于航标灯、电话通讯的锌空气电池,用于军事工业的D81型积层电池,民用R20、R14、R10、
R6型锌锰电池。年总产量9 151万只,比1949年增长643.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