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手 表
哈尔滨手表厂,是全省独家生产手表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它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哈尔
滨红旗钟表厂,1975年改为哈尔滨手表厂。
一、发展沿革
1956年4月,哈尔滨市第二刻字修表生产合作社的工人陈拱文、马云龙等人,在一无厂房、
二无专用设备的情况下,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和一台改装的车床,主要用刀削、锉磨等手工
作业,在非常简陋的条件下,试制出了第一块秒表。7月,张洪生、赵占鳌和赵振起等人又试
制出了一种“细马”式和“粗马”式三钟手表,揭开了黑龙江省生产手表的序幕。从1958年
到1962年,以生产闹钟为主的哈尔滨钟表厂,共试装出80只手表。1963年工厂关闭后,试制
手表的工作也停止了。
1972年,哈尔滨钟表厂生产手表部分复产后,在生产秒表、游丝钟设备基础上,对部分
设备进行了改造,从省外钟表厂购进手表零部件,试装出万年青牌手表750只。到1975年6月,
哈尔滨手表厂独立时,已拥有各种专用设备400多台,当年生产手表5 000多只,产值达38万
元。全厂从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等生产过程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半自动化和自动
化,生产条件和组织机构也逐步完善起来,为适应现代化生产创造了条件。
1976年以后,国家和省先后投资近3 000万元,对手表厂进行了易地重建和较大规模的技
术改造。改进了瑞士、日本等国先进的手表制造设备124台,高精度测试仪器63台。改造了部
分老设备,生产能力、产品产量、产值大幅度提高,新建厂房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建筑面
积3.7万平方米。1980年手表产量达20.7万只,工业总产值1 451万元。至1985年底,手表产
量达50.2万只,比手表厂成立初期增长近百倍。生产设备增加到1 590台(套),职工1 684人,
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29人。固定资产原值达2 400多万元。建厂以来,累计生产手表287.2万只,
实现工业总产值17 264万元,利税4 002万元,成为具有国内一流厂房和设备的现代化手表厂
和轻工业部定点生产厂。
二、产品品种
60年代,黑龙江只能试装一种基洛夫机芯的珍珠牌手表,而且数量很少。70年代初期,
从外省购进零件组装手表,也只有万年青牌一种,到1975年组装的手表有统机一种型号、万
年青和红旗两个牌号。
哈尔滨手表厂成立后,以省内产零件为主开始生产天鹅牌和北方牌统机手表。1979年以
后,试制出单历表、太阳岛、冰城、云雀4个牌号,8种规格(大中)花色的手表。1984年以后,
研制出天时、飞龙、双历表和联合生产的“三五”牌表等新产品投放市场,其中北方牌双历
快拨手表为全国首创,填补了国内空白。到1985年,全省手表产品已定型生产大、中、小规
格款式的统机表、日历表等10余种,销售到省内外。
三、产品质量
1959年至1962年,工厂组装的手表,由于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质量不高。1973年,从
省外购进的手表零部件,也因次品较多,组装的万年青牌手表质量也不稳定。
1975年以后,省内陆续成立了生产钟表元件的企业,加之哈尔滨手表厂自制零件的增多,
并在质量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又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组织技术攻关,培训技术骨干,制
定产品升级换代规划,手表质量明显提高。1982年经轻工业部鉴定,哈尔滨手表厂生产的手
表为部颁一级手表,质量得分85.08分,1983年提高到88.98分,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
1984年得分90.25分。1985年又提高到118.34分(满分为130分)。
四、经济效益
手表工业具有高利高税,投资少,见效快,为国家积累多等特点。由于黑龙江的手表工
业起步晚、基础差、技术力量薄弱,经济效益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成本高,缺
乏竞争能力,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影响了手表工业的发展。
1975年以前,企业亏损。哈尔滨手表厂成立的当年,生产手表5 000只,亏损45万元,1976
年亏损额增加到67.6万元。1977年以后,在扩建厂房、增添设备的同时,企业加强了经营和
管理,设备完好率提高到85%以上,万只手表耗钢材和手表的单位成本逐年降低,产品的竞争
能力有很大提高,扭转了亏损局面,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哈尔滨手表厂生产的手表,多年来主要是供应省内市场,销售网点达130多个。工厂自销
一部分产品,远销到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区,受到消费者欢迎。1978年至1982年期间,手
表供不应求,曾一度凭票供应。
1983年以后,全国手表工业发展过快,进口表数量增多,产大于销。省对哈尔滨手表厂
实行限产,产量由1982年的38万只降到30万只,下降21%,年产值2 127万元,也比1982年下
降22.8%。
哈尔滨手表厂面对困境,采取积极措施,提高企业素质,加强经营管理,开拓销售渠道,
基本上达到了产销平衡。1983年,在产量减少的情况下,实现利润12.2万元,比1982年增长
22%,上缴税金590.8万元,比1982年增长19.7%。但是,随着手表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加上
流通渠道发生的变化,各种原材料提价,手表价格下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仍未能摆脱被动
局面。
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工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第二、第三产品,增加了生
产定时器、照相机快门等精密仪器加工业务,并同国外合作生产新型的第三代石英电子表,
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增加了经济效益。198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 728万元,比1980年增长2.5
倍以上,年平均增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