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时 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黑龙江没有钟表厂。1959年,在哈尔滨市道外区第二修表刻字
合作社和第七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起省内第一家“哈尔滨市红旗钟表厂”,填补了省内空白。
这个厂刚成立时,一无厂房,二无专用设备,仅用手动的小摆车、老虎钳等简单工具,工人
们又自制一些土设备,试制、生产座钟、拉连钟和珍珠牌闹钟,外观粗糙,走时精度差,成
本又高,质量长时期上不去,企业连年亏损。1962年,省里投资从苏联进口了价值35万卢布
的制造钟表专用设备,到1963年4月共生产拉链钟1.5万只,天牛表300只,半导体座钟2 000
只,统一机芯闹钟3万只,但因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企业亏损,被迫于1963年关闭。
1967年,哈尔滨钟表厂复产后,以生产半导体游丝钟为主,同时生产万年青牌手表,1970
年钟产量达到8万只。
1976年以后,先后扩建了齐齐哈尔钟厂、牡丹江钟表厂(后改牡丹江市钟表工业公司)、
林口县钟表厂。哈尔滨钟表厂,从1979年开始由主要生产半导体游丝钟改型生产机械挂钟,
各钟厂又都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建立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企业生产与管理走上了正常
的轨道。
1980年以来,国家和省投资300多万元,对各钟厂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扩建厂房,
增添设备,扩大生产能力,推进科技进步。1981年,新建的嫩江县钟厂生产的台钟投入批量
生产。当年,这几个钟厂的产品都通过了部级鉴定,并被轻工业部指定为国家机械木钟定点
生产厂。1982年,全省木钟产量达36.8万只,创历史最高水平,占全国22个省市的第11位。
产品品种由只生产拉链钟、座钟和半导体游丝钟,增加到能生产各种型号的座种、挂钟和拉
链重锤落地钟等近20个规格、40多种款式花色的钟产品,其中TILI型拉链重锤落地钟,填补
了国内空白。哈尔滨钟表厂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研制的采用石英振子第三代HS电子钟,通
过了技术鉴定。
1983年,钟表市场产大于销,省对木钟生产实行限产,木钟年产量下降到30.7万只,比
上年减少了6.1万只。齐齐哈尔钟厂被迫关闭。1983年以后,各钟厂为了解脱钟表市场销售疲
软的困境,除通过各地区商业二、三级站销售外,积极开展自销,加强售后服务,扩大了销
售渠道,产品远销全国20几个省、市、自治区,销售网点近500家,部分出口法国、港澳及东
南亚国家和地区。牡丹江牌木钟、TILI型拉链重锤落地钟被评为省优质产品。
至1985年,全省有哈尔滨钟厂、牡丹江市钟表工业公司、嫩江县钟厂3家,木钟年生产能
力46万只,主要产品有各种款式花色的机械座钟、挂钟、落地钟、石英钟4大系列近50个品种。
牡丹江钟表工业公司,利用钟表工业技术设备与生产石油钻采监测仪表仪器技术相近、设备
通用的优势,发挥钟表生产工艺特长,开发了石油工业钻采用指重表、测斜仪、气举采油时
间控制器、泥浆液位报警器等石油生产用仪表仪器、风力发电设备、电力自控装置、磁力应
用和钟表等5大类70多个品种,有的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有的填补了国内空白。制钟企业固
定资产原值950万元,职工1 700余人。198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 311.5万元,实现利税298.5
万元,其中利润91.4万元。木钟产量18.2万只,居全国第1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