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东北沦陷时期华侨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时期,日本以武力与苏联对峙,
不仅中苏边境被严密封锁,连东北的中国人去其它国家或地区,也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因
此,黑龙江人去境外定居者极少。1932年,著名抗日将领马占山、苏炳文等,率部分东北军
与日军作战,因力量悬殊,败退中苏边境,先后有3万多官兵退入苏联境内,后来大部分官兵
经新疆回国,少部分伤员及士兵,留在苏联定居,成为旅苏华侨。
20世纪4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因战事失利,曾退入苏联休整。
在整个日本占领期间,尽管日本统治者对边境控制极严,但仍有一些人为逃避日本侵略
者的残酷统治,逃奔苏联。1932年,日本侵略军占领黑河。爱国人士韩哲一、王玉、申桂庆、
汤文勇等人,过江投奔苏联,后来有的就在苏联定居。
1936年冬,瑷珲县抗日联军情报员毛宗武(王子正)、王跟小(王淑霞)夫妇,因身份暴露,
被日伪当局追捕,遂携其弟毛长山、弟媳徐氏、侄女毛月苓等家眷9人以及王录等3名抗日地
下工作人员共12人,一起越境去苏联定居。
1941年1月1日,伪黑河电台技术员杜了然因不满日伪政权的压迫,携全家赴苏联定居。
同年春,小黑河江边30多名挖排坞工人,为反抗日伪当局的残酷虐待,集体越境逃向苏联,
并在那里定居。
1944年7月,漠河日伪哨所刘云桂等7名警察,因不满日人警官的虐待,在打死日军队长
清水、日军电报员后,携家属及当地百姓共14人,渡江去苏联定居。同年,呼玛县金山镇有
十多名打拌子农工,因不堪日本工头的欺压,集体投奔苏联谋生。这一时期,沿黑龙江地带,
有许多人为了逃避日本占领当局的残酷统治,背井离乡,逃往苏联,并在那里定居。仅呼玛、
漠河、塔河3县,就有207名农民、工人、猎户等,打死日本官员、工头后,越境投奔苏联。
东北沦陷时期,由于东北的经济完全受日本资本的控制,中国商人不得不与日本本土发
生紧密的联系,一些商人不得不在日本留居。此外,黑龙江地区居民中的一些富家子弟,受
占领当局关于出境的种种限制,只能去日本留学。因此,到1945年8月15日本帝国主义者投降
时,这两种黑龙江人约有4000多名,因战乱等原因滞留日本,约占全国滞留日本人员总
数的40%,成为黑龙江地区的旅日华侨。现哈尔滨市道里永安商店职工、日本归侨战成章、现
任日本创价大学教授的贾凤池、现日本富山县东亚药厂商人王耀东等黑龙江人,都是这个时
期滞留日本的华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