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哈尔滨市的建设初具规模后,即有归国观光的华侨前来游历,当时哈尔滨出
版的报纸上,就时有这方面的报道。2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接管原由俄人把持的哈尔滨市行
政管理权后,地方政府也对华侨来黑龙江观光一事,表示关注。如1930年曾有一个华侨旅游
团将赴哈尔滨旅游观光。东省特区行政长官公署特于同年5月27日发出2975号长官训令“有华
侨代表20余人,赴哈旅游观光,并派员陪同”。
“九芬话?”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限制海外侨胞入境。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在人民解放
战争的艰苦岁月中,未有华侨来黑龙江地区观光旅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外华侨到黑龙江地区旅游观光和参观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
设的逐年增加。1951年10月,印度尼西亚、缅甸等4个国家的华侨旅游观光团,在北京参加国
庆两周年观礼后,到哈尔滨市观光,此后,每年都有华侨观光旅游团组,到黑龙江地区旅游。
1958年、1959年两年中,有印度尼西亚华侨组织3批旅行团到哈尔滨市观光。
1961至1965的5年中,有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美国等国的华侨29批
千余人到哈尔滨市观光。这一时期还有来自国内各省、市、自治区的归国华侨旅行观光团18
批569人。
1966至1976的10年间,由于正值“文化大革命”动乱之中,华侨到黑龙江省旅行观光者
极少,一般每年只有几十人,多时亦不过百人。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黑龙江省有关部门积极筹划恢复旅游事业。为了适应即将到
来的旅游事业的发展,黑龙江省于1978年成立“中国旅行社黑龙江省分社”,专门负责海外
旅游团组的接待工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海外侨胞到黑龙江省旅游观光的人数逐年增加。进入80年代,
随着黑龙江省改革开放的深化,海外侨胞到黑龙江省旅游观光的人也与日俱增,黑龙江省人
民政府加强了对华侨、华人旅游接待工作的领导。1984年12月11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召集
有侨务、外事、旅游、铁路、民航、公安、新闻等部门参加的全省“冬季海外侨胞旅游接待
工作会议”,并组成了临时接待办公室,负责协调综合接待工作。
1985年春节,正值接待高峰,每天接待游客达千余人次,除夕之夜,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在哈尔滨华侨饭店举行招待会,宴请在哈尔滨市过春节的8个旅游团队的148名华侨游客。接
待部门按照本地习俗,于春节的第一天,组织旅游团全体成员,到市郊农民家中拜年,同农
民一起过节,受到侨胞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