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排忧解难
各级政府除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侨务政策,安置、照顾归侨、侨眷外,还采取多种
形式,加强同归侨、侨眷的联系,倾听他们的意见、要求,随时随地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
一、春节慰问1982年1月13日,黑龙江省侨务办公室副主任金世魁率领春节慰问组走访在
哈尔滨市的侨界知名人士及部分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并征求他们对侨务工作的意见、建议
和要求。有的归侨当场反映:哈尔滨市的侨汇物资供应好、少、新及适销对路的商品少。侨
汇物资供应专柜只有一些副食品,缺少工业品,有票买不到可心的东西,希望侨务部门协助
有关方面改善供应工作。事后,这一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同年1月,齐齐哈尔市侨联,由侨
联主席带队,用一周的时间,走访市内50多户重点侨户,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
1983年2月,佳木斯市由侨联、侨办牵头,组成包括有归侨较多的单位负责人在内的春节
慰问团,由1名副市长带队,走访重点归侨、侨眷家庭,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有的问
题,由市长拍板,当场解决,深受归侨、侨眷的欢迎。
各县也都在春节前,派出慰问组走访县内重点归侨、侨眷家庭。1984年1月27日,勃利县
侨联派出的4人慰问组,靠骑自行车,往返300公里,走访全县64户归侨、侨眷家庭,为其中
的12户困难户发放临时补助费。1984年春节前夕,富裕县侨办、侨联派出慰问组,重点走访
了鳏寡孤独及病残者侨户家庭,发放慰问款3500元。
二、平时走访
1983年5月20日,双鸭山市侨联工作组,在走访中了解到,该市群众艺术馆的阿根廷侨眷
张震南家的居住条件很差,全家5口人居室面积只有13平方米,男孩子睡吊铺,女孩睡沙发,
工作单位又确实无力解决。市侨联为此专门给市政府领导写了报告,经市政府批准,当年就
给张震南分配了一处两居室的住房。
1985年5月3日,齐齐哈尔市侨联的一个走访组,在克山县北联乡走访时,发现朝鲜归侨
温顺年老多病,且需抚养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多年累计欠外债6000元,生活十分困难。
在走访组的建议下,北联乡政府把温顺及其孩子安置在乡敬老院。该乡另一名朝鲜归侨翟经
川丧妻后,自己带领7个未成年子女生活,欠债4000多元。经走访组与县民政科、乡政府、
村委会商定:民政科临时给翟经川发放救济款200元。村委会核销了翟经川的欠款。
三、随时解难1984年4月,旅日华侨李光宗先生回齐齐哈尔与女友结婚,在办理婚姻登记
时,李光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的在外一方当事人必须具备的各种材料,要
求女方工作单位出具有关证明材料,但对方不但不给女方出具证明,还冷嘲热讽,百般刁难。
李光宗找到齐齐哈尔市侨联请求帮助。虽经市侨联向女方单位反复宣传婚姻法及有关政策,
但收效甚微。齐齐哈尔市侨联将情况反映给齐齐哈尔市委主管领导,在中共齐齐哈尔市委的
关怀下,女方工作单位才出具了相应的证明材料。
1984年8月,佳木斯市在本年度的升学考试中,全市有78名归侨、侨眷子女应届毕业生报
考。按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黑龙江省教育局等6个单位联合发
文的规定,归侨、侨眷及其子女在升学考试中,可以照顾10分(即一个分数段)。但佳木斯市
教育局对上级的规定打了折扣,只照顾5分,全市归侨、侨眷对此很有意见。市侨务办公室多
次出面与市教育局交涉,均无结果。最后侨务办公室将此事报告市委,经领导批示后,又与
教育局交涉,才得以解决。
1984年大庆油田采油一厂地质师港澳同胞邵元良,在“文化大革命”中因有“海外关系”,
被迫调离原工作岗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虽给他恢复了工作,但无故被扣发的工资,
一直未补发给本人。大庆市侨务办公室和侨联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出面与有关部门交涉,
最后在大庆市委的关怀下,终获解决。
1984年12月,旅苏华侨宋恩国回齐齐哈尔探亲,当时,因亲属不知国家有华侨回国探亲
应向当地公安派出所申报临时户口的规定,宋恩国的护照被扣,虽经市侨务办公室与区、市
公安局交涉,均无结果。由于宋先生离境日期在即,齐齐哈尔市侨联派专人到省外事办公室
等有关部门单位沟通,在省公安厅的敦促下,问题得以解决,宋先生如期返回苏联。
1985年2月,在备耕工作中,富裕县侨务办公室派出的工作组在下乡调查中发现,朝鲜归
侨田百祥在朝鲜时虽是种田能手,当年因承包的土地太分散,无法耕种水稻。在侨务办公室
工作组的串联下,乡政府给他串换了土地,才得以实现种水稻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