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做好广大归侨、侨眷的思想教育工作,并把它列
为侨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50年代初,中央制定的国内侨务工作的方针政策是:“根据归
侨、侨眷的特点,积极教育组织归侨、侨眷和全国人民一道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接受社会主
义改造;争取侨汇增加国家建设的外汇和资金;妥善解决归国华侨和归国华侨学生的就业就
学问题;并通过归侨、侨眷和归侨学生,去影响和团结广大华侨热爱祖国。”根据这个方针
任务,黑龙江地区根据本地区的实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在专职侨务工作机
构成立以前,由民政部门和各地地方政府特别是归侨、侨眷所在单位负责思想教育工作。侨
务工作机构和华侨团体成立后,由侨务办公室和归国华侨联合会负责。各地除在各项重大社
会活动中,进行工作外,还采取座谈会、报告会、茶话会以及联谊、参观、游览等形式,进
行思想教育,团结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调动他们建设祖国的积极性。
1960年4月,中共黑龙江省委批转了省民政厅党组《关于我省当前归国华侨工作情况和下
一步工作意见的报告》,要求全省“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在归侨、侨眷中进一步开展爱国主
义与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使所有的归侨进一步认清国内大跃进形势和当前国外反动派反华
排华的实质及其发展趋势,以稳定思想情绪,树立斗争的信心,搞好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为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贡献,以实际行动来支援国外侨胞的正义斗争。同年,哈尔滨市归国
华侨联合会举办各种报告会、座谈会15次,有300多人参加。1961年,哈尔滨市归国华侨联合
会又曾先后组织各种报告会、座谈会、“神仙会”等活动23次,参加活动的归侨、侨眷职工
和归侨学生430多人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随着各级负责侨务工作的机构撤销,对归侨、侨眷进行
思想教育的工作被迫中断,只有个别地方冲破重重困难,思想教育工作得以勉强进行。1973
年哈尔滨市民政局对归侨进行一次政治思想路线教育。当年春节期间,召开归侨、侨眷大会,
请市委领导作形势与任务的政治报告。此后竟成定制,每年春节均举行集会。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1979年随着省级政府侨务机构的恢复和后来省级归国华侨联合
会的建立,各地也纷纷恢复或建立政府的侨务机构和侨联组织,归侨、侨眷的思想教育工作,
重新纳入各级侨务办公室、侨联的议事日程,不仅内容上发生巨大变化,形式也更加丰富多
彩,受到了归侨、侨眷的欢迎,效果也更加显著。
一、参加社会活动
20世纪50年代初期,黑龙江地区在安置朝鲜归国华侨过程中,普遍地向他们进行党在过
渡时期总路线的社会主义教育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安置在农村的归侨,
由当地县长或其他行政负责人向他们作政治、经济形势报告,鼓励他们发扬华侨爱国爱乡精
神,靠自己的力量发展生产,建设家园。各接收安置归侨比较集中的乡、村,都召开欢迎新
归侨座谈会,号召村民与归侨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农业生产,支援国家建设。
1954年,黑龙江地区广大农村普遍开展了走合作化道路的教育运动,当地党的基层组织,
向侨户进行细致的集体主义思想教育,提高他们走合作化道路的积极性。到1955年底,全省
农村归侨,基本上都加入了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合作社。
安置在城市归侨的思想教育工作,由所在单位负责,一般是组织归侨同其他职工一起,
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或单独组织归侨学习。但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亦较农村更丰富
多彩,如座谈、听报告、外出旅游、参观等,使归侨从中接受思想教育。
省内各级负责侨务工作的部门,还组成参观团,组织归侨、侨眷到省内外参观访问。1961
年10月,黑龙江省民政厅组成由27名归国华侨参加的“归国华侨参观团”,赴佳木斯、双鸭
山、牡丹江、友谊、宁安等市县实地参观工厂、矿山、农场、农村公社,并游览镜泊湖风景
区和唐代渤海国遗址。归侨们看到各地的生产建设的成就和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了自
力更生,战胜天灾的信心。
1963年7月,哈尔滨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组织13名归侨、侨眷职工,自费赴大连、苏州、无
锡等大、中城市旅游,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工作热忱。
1985年6月27日,齐齐哈尔市教育局侨联组织局直属单位的全体归侨、侨眷举行赴扎龙自
然保护区一日游活动。通过游览祖国的锦绣河山,激发华侨爱国爱乡的热忱。
二、节日活动
各地侨务办公室和侨联组织,还利用各种节日,举行各种活动,进行思想教育。
(一)新年春节座谈会
1981年12月29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黑龙江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在哈尔滨和
平村宾馆联合召开归侨、侨眷新年座谈会。省直、市直以及在哈尔滨的中央直属的文化教育、
医疗卫生、工业交通和科研部门归侨、侨眷高、中级知识分子代表5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
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陈剑飞、省人大副主任吴诚、副省长卫之民等出席了座谈会。省侨务办
公室负责人在会上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邓小平《关于思想战线上的问题的谈
话》。陈剑飞在座谈会上讲了话,号召归侨、侨眷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基本
路线,团结一致,努力工作,使黑龙江省在思想战线、文化战线和其他战线取得更大的胜利。
1982年12月23日,省侨办、省侨联召开省侨联在哈委员和部分在哈归侨、侨眷知识分子
新年座谈会。出席的委员15人,知识分子代表17人,副省长卫之民、省政协副主席金浪白等
出席了座谈会。省侨办负责人在会上传达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精神。
在1983年12月28日省侨办、侨联联合召开的新年座谈会上,省六届人大代表中归侨、侨
眷代表,省五届政协委员中的归侨侨眷委员,省劳动模范中的归侨、侨眷等50多人出席座谈
会。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陈剑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卫之民、副省长何首伦、省政协副主
席杨子荣等出席了座谈会。与会人士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抵制和清除精神污染反对资产阶
级自由化为主题,进行座谈。
1984年12月28日召开的新年座谈会,有归侨、侨眷中的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省劳
动模范、省侨联委员、侨界知识分子代表等50多人出席。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王路明在会上
介绍了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主要内容。参加座谈的归
侨、侨眷代表座谈了自己对《决定》精神的理解和在新的一年中的决心。
除省、市外,县及归侨、侨眷较多的系统或单位也都召开这种座谈会。如延寿、呼兰等县都
举行过。以1982年春节期间为例,齐刘哈尔市在三天中,就有龙沙区、建华区、二轻局、冶
金局、重型机器厂、第一机床厂、第二机床厂、车辆厂、齐齐哈尔铁路分局等单位的侨联组
织,召开归侨、侨眷春节座谈会。这些座谈会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结合本单位生产建设的
发展和落实侨务政策所带来的新气象,进行座谈。
(二)节日茶话会
1982年1月15日,黑河市民政局召开迎新春归侨、侨眷茶话会,畅谈落实侨务政策以来个
人的感受。与会人员表示,要利用自己同海外的联系,在招商引资方面作出努力。
1982年1月19日,哈尔滨市侨联召开有市四届侨联委员和四次侨代会代表参加的迎新春茶
话会。归侨、侨眷们对侨务政策的落实情况感到满意。
1982年1月19日,齐齐哈尔市侨务办公室、市侨联联合召开各界归侨、侨眷代表春节茶话
会,交谈学习全国人大五届四次会议精神和落实侨务政策后的切身感受。
1982年1月23日鸡西市侨务办公室、市侨联召开迎新春归侨、侨眷茶话会。与会者以交流
学习全国人代会五届四次会议精神的心得体会为主题,畅谈归侨、侨眷献身煤矿事业感受。
1982年2月3日佳木斯市侨务办公室、市侨联召开归侨、侨眷春节茶话会。参加茶话会的
有市侨联委员、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和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50多人。会上,归侨、侨眷们
畅谈学习中共十二大文献的体会和一年来的工作成就。
1984年9月10日,牡丹江市侨务办公室、市侨联举办“月是故乡明中秋赏月茶话联谊会”,
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归侨、侨眷代表150多人与会。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主要领导人与
代表共度良宵。
1985月9月4日,教师节前夕,黑河市侨务办公室、市侨联召开全市归侨、侨眷教师茶话
会,与会人员围绕教育如何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为主题进行了座谈。为表达
对人民教师的尊重和爱戴,侨务干部给每位与会教师戴上大红花。
1985年9月27日,黑龙江省侨务办公室、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在哈尔滨华侨饭店举办“庆国
庆、迎中秋归侨、侨眷茶话会”,侨界高、中级知识分子和侨界知名人士30多人出席了茶话
会。
(三)联欢晚会
1982年1月23日,牡丹江市侨务办公室和市侨联举办迎春联欢晚会,归侨、侨眷们演出了
20多个文艺节目,同时还举办了学习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知识抢答竟赛,娱乐与教育并
行。
1985年9月28日,黑河市侨务办公室、市侨联举办“国庆、家庆、普天同庆联欢晚会”,
归侨、侨眷、港澳同胞、外籍华人及其家属400多人参加了晚会。
1985年9月28日,齐齐哈尔市侨联举办国庆文艺晚会,归侨、侨眷、港澳同胞、外籍华人
及其眷属250多人出席了晚会。归侨、侨眷们演出了自编、自演的节目。
1985年9月28日,海林县侨务办公室、县侨联、中共海林县委统战部联合举办“归侨侨眷
中秋赏月喜迎国庆晚会”。
三、报告会
1981年9月11日至12日,黑龙江省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主席团举行专场报告会,邀
请谢飚、李嘉亮、陈佩宗、胡靖邦、邓同兰、莫宝莹、吴志勇、丘祺霭、童昆周9位代表作热
爱祖国、献身四化建设的报告。9位代表从不同岗位、不同时期共历坎坷、矢志不渝的各个不
同侧面,讲述了他们不图名、不图利、不图国外物质享受,一心一意为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
建设的事迹。
1982年7月1日,大庆市侨务办公室、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举办“三热爱”报告会,邀请省
侨联副主席谢飚作了3场《社会主义好》的专题报告。
1983年3月至5月,哈尔滨市归国华侨联合会配合全市开展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组织李嘉亮、谢爱梅、顾聚才、宋淑娟、林尚阳等归侨、侨眷组成“哈尔滨市侨联三热爱报
告团”,先后在黑龙江省委党校、省人民广播电台、哈尔滨电机制造学校、哈尔滨轴承厂、
解放军驻哈某部等58个单位作《社会主义祖国好》专场报告,听众达50万人。
报告团结束报告后,各个成员又先后受哈尔滨市一些单位的邀请,单独作了多次报告。
哈尔滨电表仪器厂工程师、美国归侨李嘉亮一人,就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作了169场(次)的报
告,听众达18万人次。
1984年4月至5月间,佳木斯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也在全市开展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中,由刘桂文、郭雪藏等归侨、侨眷组成的“佳木斯市侨联三热爱报告团”,分赴市区各企、
事业单位作以“热爱祖国、忘我工作”为内容的弘扬爱国主义思想的报告会,听众有
3000多人。
1982年4月3日,穆棱县借召开全县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之机,邀请鸡西市侨联主
席陈佩宗向与会者作了《把一切献给祖国》的报告。1982年8月29日,鸡东县邀请陈佩宗作了
报告。1982年10月20日,鸡西市机械局侨联会举办“三热爱”报告会,由该局成员、归侨王
衍景用自己在国外的所见所闻,作了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比,以事实说明“还是社会主义好”。
1985年11月27日,齐齐哈尔重机厂侨联举办“四有”教育报告会,由厂党委有关负责人
向全厂归侨、侨眷作《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者》的
专题报告。
四、专题讲座、座谈会
1983年5月20日,黑龙江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在省政协礼堂举办宪法知识讲座,聘请黑龙江
大学法律系教授讲解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在哈尔滨的中央直属、省直、市直各单位的400多名归侨、侨眷接受了一次较为系统的国家大
法知识教育。
1983年7月30日,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召集在哈尔滨的常委、委员和部分归侨、侨眷知识分
子开座谈会,学习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于6月26日在北京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教
授杨立宇时,关于实现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设想的谈话。与会者表示,要利用“海外关
系”的优势,加强同海外亲友的联系,宣传邓小平的谈话。
1983年11月5日,省侨联在省民政厅召开在哈尔滨市的常委、哈尔滨高等院校部分归侨、
侨眷高级知识分子座谈会,学习中顾委主任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上作的《党在组织
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讲话和中纪委第一书记陈云在十二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座
谈会号召黑龙江省的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在政治上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在思想上要自
觉抵制和清除精神污染。归侨、侨眷教师在承先启后的历史时期,要教育学生和子女,把年
轻一代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的建设人才。
1983年11月18日,鸡西市侨务办公室、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召开从事理论、新闻、文化教
育、文艺战线的归侨、侨眷座谈会,学习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上关于加强思想战线
工作问题的讲话,要求全市从事上述战线的归侨、侨眷站在抵制和清除精神污染的前列,做
抵制和清除精神污染的强者。
1983年11月20日,齐齐哈尔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召开一届九次委员扩大会议,贯彻中共十
二届二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和邓小平、陈云在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五、竞赛与表彰
20世纪50年代末期,黑龙江省各级民政(侨务)部门,在对归侨、侨眷进行爱国主义和社
会主义教育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是:“鼓励和动员归侨、侨眷积极参加本单位开展的以“
比、学、赶、帮、超”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有效地激发了归侨、侨眷的爱国主义热
情和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1959年,哈尔滨车辆厂的印尼归侨李渊如,在参加本厂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中,与老
技术工人一起,研究改进了机床部件,提高功效30多倍。同年,他又改进了锅炉设计,每月
可给国家节约2700多元,曾多次获得车间和厂部的季度或年度的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
被选为市级先进工作者,受到全国侨联一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表扬。哈尔滨市民政局向全市
归侨、侨眷宣传他的事迹,号召全市归侨、侨眷向他学习。哈尔滨秋林公司苏联归侨程万海,
在竞赛中改进了货物包装方法,受到公司的表彰。
1960年,哈尔滨市侨联在“插红旗”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简称红旗竞赛)中,号召全市各
条战线的归侨、侨眷“在红旗竞赛中做个比、学、赶、帮、超的先进分子”。哈尔滨锅炉厂
归侨伍玉冰,在竞赛中发明阀门自动研磨机,代替了手工操作,提高劳动效率12倍,被评为
厂的红旗手和哈尔滨市“三八”红旗手。锅炉厂的苏联归侨王爱仁,1960年利用废旧钢铁试
制“扒锯子”,经实验合格,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好钢材。哈尔滨汽轮机厂干部、归侨李亚
云参加红旗竞赛后,一改往日的工作作风,同工人一起劳动,不怕脏、不怕累,在全厂“生
产运动会”中,被评为“运动健将”。哈尔滨建成机械厂副总工程师周珠凤,一年中实现技
术革新40项,其中一项达到尖端水平。
1963年,黑龙江省各地掀起了以争先进集体为主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新高潮。哈尔滨市
侨联号召全市归侨、侨眷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立足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参加本单位开
展的“红旗班组”劳动竞赛。翌年4月,为了推动劳动竞赛的进一步开展,哈尔滨市民政局特
转发了“中侨委”关于组织归侨、侨眷积极参加劳动竞赛的通知。民政局要求有归侨、侨眷
的单位,要积极引导归侨、侨眷在“五好”竞赛中作出新成绩,争当“五好”职工。同年,
全市有26名归侨、侨眷在“五好”竞赛中,荣获市或单位的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各级侨务部门,积极组织归侨、侨眷为
四化建设贡献力量。1981年9月,黑龙江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召开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
大会号召归侨、侨眷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团结一致,各尽所长,多做工作,在精神文明和物
质文明建设中比贡献。此后,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大庆5个市的侨联在归侨、
侨眷中开展各种形式的比贡献竞赛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工作者和先进生产者。
为了表彰这些先进人物,1982年7月至8月,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伊春、鹤岗、双
鸭山、鸡西7市和合江、绥化、嫩江、黑河、大兴安岭、牡丹江6个地区以及省林业总局、农
场总局两大系统,相继召开归侨、侨眷先进工作者(生产者)表彰大会,表彰1200多名在
两个文明建设中作出贡献的归侨、侨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黑龙江省归国华侨
联合会于1982年9月10日至13日联合召开全省归侨、侨眷先进工作(生产)者表彰大会。会上,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117名归侨、侨眷黑龙江省先进工作(生产)者荣誉证书,推选出18名归
侨、侨眷为出席全国归侨、侨眷先进工作(生产)者表彰大会的代表。大会号召全省归侨、侨
眷向先进人物学习,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深入开展“比、学、赶、帮、超”的社会主义劳
动竞赛,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献给祖国。
1982年黑龙江省归侨、侨眷先进工作(生产)者名单
哈尔滨市
王秀清(女) 江连水 毕秀英(女) 刘贞荣 吕常树 邹凤彩(女) 吴彤华 杨宜珍(女)
张树才 陈婉英(女) 罗家育 范章武 赵同吉 赵士杰 骆承庠 俞裕众 黄秉新 梁振菊(女)
童昆 周蓬 铁权 叶可其 毕玉杰 林尚阳 顾聚才 雷凤武
齐齐哈尔市
王秀毓(女) 白万瑜 朱介麟 苏维穆 陈加达 连家创 陈湘铭 李锡贤 林龙川
赵凤歧 胡爱民 黄继华 黄嘉佑 谢飚 吴世驹 李伯洲
大庆市
冯家潮 陈仲 郑清远 杨锡元 黄金城 邵元良
鸡西市
江崇岱 吴宗廉 陈佩宗 黄景洲 韩学志
鹤岗市
王明德 毛节坚 潘淑香(女)
双鸭山市
马乐山 娄礼雪(女) 贺能良
伊春市
陈福财 迟福贵 古启义
松花江地区
于敏莲(女) 方英 陈华雄 吴智勇 林国景 姜泽义
牡丹江地区
邓书元 白其祥 孙开明 孙秀兰(女) 孙承惠 苏景祥 李升玉 邱国际 李培三
李培德 李淑英(女) 宋裕德 赵英杰(女) 莫宝莹 蒋开儒 刘安华 姚礼融
合江地区
丛让滋 刘文泗 孙石麟 邢忠林 刘桂文(女) 任喜棠 李永仪 李忠国 刘承业
姜文金 姜文彦 徐贵喜 董培远 邱尔宽
绥化地区
吴士琦 李永歧 张凯 张广敬 黄秀英(女)
嫩江地区
马德臣 孔庆祥 黄受辉 庐顺志(女)
黑河地区
周广清 郑秉祥
大兴安岭地区
黎业锐
省林业总局
卜庆东 杨景兰(女) 曹文华
省农场总局
洪瑶楹 崔福童 田良果
1983年1月5日,全国归侨、侨眷先进工作(生产)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冯家潮等18名
黑龙江省代表,被授予全国归侨、侨眷先进工作(生产)者荣誉称号。
出席全国归侨、侨眷先进工作(生产)者表彰大会黑龙江省代表名单
冯家潮刘桂文(女)陈佩宗赵士杰贺能良童昆周孙石麟邱国际杨景兰(女)吴宗廉洪瑶楹谢
飙李培三连家创宋淑娟(女)骆承庠黄金诚黄嘉佑
1985年2月,黑龙江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参与由全国侨联、《中国青年》、《黑龙江青年》
等全国10家杂志社联合发起的“为边陲优秀儿女挂奖章”的评选活动。经黑龙江省侨联的评
选推荐,全省有5名归侨、侨眷被评为全国“边陲优秀儿女”,获金质奖章1枚,银质奖章1枚,
铜质奖章3枚。
金质奖章获得者
王友珍(女)印尼归侨牡丹江市中药厂车间副主任
银质奖章获得者
胡爱斌朝鲜归侨哈尔滨铁路局齐齐哈尔分局环卫站站长
铜质奖章获得者
王春英(女)朝鲜归侨海林县人民政府招待所服务员
吴敏美国归侨双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
庄善深朝鲜归侨密山县农机二厂党支部书记、厂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黑龙江省劳动模范中归侨侨眷名单
1981年省劳动模范:桂体仁
1982年省劳动模范:李培三宋淑娟(女)陈佩宗黄金诚
1983年省劳动模范:桂体仁史新柏程治平陈家琅连家创姚礼融胡信国王善元
1983年省三八红旗手:宋正宝(女)宋淑娟(女)
1984年省劳动模范:省特等劳动模范桂体仁史新柏汤蕴珍许振英
省劳动模范林尚阳朱允治梁德龙宋正宝(女)何显萱
1985年省劳动模范:林尚阳宋淑娟(女)李宏黄继华连家创陈良铸冯家潮牛凤恩梁德龙于
广敏(女)张畅彭望刚丘尔宽张立教史新柏韩向阳周以良